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凛列      振聋发聩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fēn)    仲栽      殚精竭虑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镌刻      眼花撩乱    摧枯拉朽(xiǔ)
D.翘首(qiáo)    凌空      惨绝人寰    一丝不苟(gǒu)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abab式的词语有哪些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B.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卷落地,摔得粉身碎骨。
C.如梦初醒的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大多数家庭企业是由核心人物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成就一番事业。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身在边缘之人往往能欣赏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景观。
D.通过他一辈子的奋斗,使他的生活状况大为改观。
5、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B.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C.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D.星光因你而闪烁/波光因你而摇曳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穿过广场,望见清式建筑檐牙高啄,错落有致。
②走出大殿,登上最高处的南岭塔,俯瞰天后宫,远眺大海,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③一下车,只见天后宫依山傍海,翠峰环绕。
④那天,清风轻拂,我来到神往已久的南沙天后宫。
⑤刚进大门,仰头见天后巨像居高临下,面朝大海,屹立于广场正中。
⑥拾级而上,穿过建筑,走进正殿,看到天后娘娘端坐殿中,四海龙王侍立两旁。
A.④⑤③⑥②①    B.③④⑤⑥①② 
C.④③⑤①⑥②    D.③④⑥⑤②①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野望》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
②《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
③《龟虽寿》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④《梁甫行》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_____。
⑤《赠从弟》(其二)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
⑥《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⑦崔颢的《黄鹤楼》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飘零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与朱元思书》中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桃花诺,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        (2)反    (3)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列子说符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旅游策划书怎么写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漫啜秋光浓似酒
叶静
(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
(2)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
(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上,看见了秋天的成。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
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
(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
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
(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
(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
豆角的做法大全家常2.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赏析句子。
(1)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
(2)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赏析加点词语)
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2、父亲的麦粒
许心龙
那年夏天的一天,偏西的太阳热劲儿刚弱下来,父亲将饭碗一推,抹把汗,就喊娘到场里收麦子。凌乱的麦秸屑很有感情地揉进父亲泛黄的短发里。一晃,父亲在打麦场上忙乎了半月多,该颗粒归仓了。六月的阳光把父亲的背心烙在了身上,父亲洗澡时,脊背呈现出醒目的背心模样,白而发亮。
父亲和我娘我哥齐上阵,摊开的一大场麦子很快变成一堆小麦山。麦山按捺不住地弥漫着麦香的热气。我娘拢了拢湿漉漉的乱发,瞅着麦山,脸上露出了疲劳后的笑容。老年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