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古诗词、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选择题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二.综合读写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月30日,中国中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植树节等。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材料二:“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莫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还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仪式。清明节的习俗是半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材料三:“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有祭祖扫墓的习俗,而每到此时,各地不文明祭扫现象也屡见不鲜。不少市民在大路口、马路边、绿植旁随意焚眷烧纸、燃放鞭炮。有的树木被熏毁,有的小草被烧灼。人们在追念、祭奠先人的同时,却忽略了现代文明的建设。
(1)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清明”作为节气和节日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2)图是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清明小景》请结合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图中与“清明”相关的两个信息。
(3)针对材料三中的现象,市“文明办 倡议书 清明节是祭莫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在清明前夕,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祭扫的倡议。右面的倡议书有两处不妥,请提出修正意见。
当兵的祝福语3.班级开展“走进传统节日﹣﹣清明”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东汉崔塞《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材料二]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一种固定的风俗。此时春意盎然,四野明净,于是还有踏青游春、蹴和、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的风俗。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探究“传统节日﹣﹣清明”有何特点。
(2)下面古诗中没有涉及清明节相关习俗的是
A.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C.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D.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3)中华文化促进会面向全球征集“七大传统节日徽标”,线条简单、人物生动的“清明印”脱颖而出,请简要说说它的寓意。
三.诗歌阅读
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立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
B.颔联写诗人想象此时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突出了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
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蛱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D.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缠绵游戏(2)“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6.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 鸪 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
团委总结B.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C.第二句中的“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D.上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蜂儿闹”“燕子轻”则写静景,动静结合;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
E.“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
为一体。
(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
7.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③白下:金陵。④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1)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②,士③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蔫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这句诗化用了《孟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一个齐人命名是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后却在其妻妾面前说谎话,夸耀说有富人请他喝酒。③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首联起句着一“笑”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诗人颈联用典,它的作用是什么
(3)尾联诗人借用反问和景物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清明即事ixus210①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②聊代醉。
[注]①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这首诗。②八个月宝宝发育指标茗:茶。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