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五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2分)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睑(jiǎn) 喉咙(hóu) 誊写(téng) 酵母(xiào)
    B.垂蔓(màn) 抵御(yù) 瞌睡(kē) 削弱(xiāo)
    C.侵略(lüè) 驯良(xùn) 凛冽(liè) 美差(chāi)
    D.雏鸡(chú) 允诺(ruò) 任丘 (rén) 苔藓(xiǎn)
    2.(2分)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塌 消毁 后诲 难以置信
    B.梳理 酷暑 煤碳 振天动地
    C.意境 叮嘱 繁值 不计其数
    D.陆续 漫游 稀罕 应接不暇
    3.(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天气温和,正适合出门游玩。她性格很温和,说话轻言细语的。
    B.这些蔬菜都非常新鲜。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有不少新鲜的事情发生。
    C.这棵古树姿态优美,吸引了游客驻足观赏。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绿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医院为老年患者开辟了绿通道。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如何艾特里所有人    4.(2分)下列词语中,表达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多事之秋 流离失所 内忧外患
    B.家破人亡 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
    C.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 国泰民安
    D.兵荒马乱 哀鸿遍野 衣不蔽体
    5.(2分)关于民间故事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代久远,多以口头形式传播,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传承下去,经久不衰。
    B.故事内容比较杂乱,没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
    C.情节夸张,充满幻想,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D.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6.(2分)下面是某学校各班同学在设计读书节海报时使用的标语,其中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7.(8分)看拼音,写词语。
      读书能开拓视野。在书中,我欣赏到了白鹭这首嵌在“玻璃画框”里jīng qiǎo___________的诗,品尝到了浸满桂花香的gāo bǐng___________,走进了圆明园jīn bì huī huáng___________ 的diàn táng___________,更感受到了凛冽寒风的清晨,手捧火盆的那份xián yì___________。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读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_______。
    8.(9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成语“心急如焚“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稀罕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把句子描述的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在风雪中,梅花开了。
  ___________
    (3)用上两种说明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松鼠的尾巴很大。
  ___________
    9.(13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人常把自己的情思寄托于景中。张志和自在垂钓,“西塞山前白鹭飞,     ”是他的闲情逸致;纳兰性德独在异乡,“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是他的思乡之情:林升为国忧虑,“山外青山楼外楼,     ”是他的悲愤心痛之情。
    (2)古人语,蕴哲理。《论语》告诉我们:“敏而好学,     ”;《尚书》中_________
__,克俭于家”道出了勤俭的重要;葛洪的一句“     ,不弃功于寸阴”告诉我们不可终日无所用心,轻视时光;主席更是用一句“一万年太久,     ”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3)读诗灵秀,读物欣喜。王维的“明月松间照,     ”有清新恬淡之趣:张继的“     ,夜半钟声到客船”有清幽寂远之感;虞世南的“     ,非是藉秋风”有高洁清远之志。
    (4)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就是诗人笔下不可或缺的主题。清代诗人龚自珍曾发出“     ,     ”的呐喊,呼吁朝廷重视人才,选拔人才为国效力,宋代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深情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     ”。
    10.(12分)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
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多选)
    A.词句华丽的文章。
    B.带着真情实感的文章。
    C.十分质朴浅显的文章。
    D.无病而呻的文章。
    (2)画“____”的句子强调说明___________
耳朵大的狗
    (3)怎样理解“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中的“消遣”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
    (4)画“”的句子中,作者用___________的方法,对《西游记》和《封神榜》的___________进行了比较,对《水浒传》和《荡寇志》的___________进行了比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好书的标准是___________。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者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
    11.(1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子情(节选)
      ①“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得别扭。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而是个复杂的父亲。 读后感提纲
      ②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
梨汤的功效
      ③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我当时看来,他表示赞同的,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
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