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暴雨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2.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的生活遭遇。
  教材分析:
  重点:认识自然环境的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难点: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
  教学设想:
  这段小说写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的生活遭遇,“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谋生的痛苦与不幸。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懂得本文写了祥子在这一天中三段时间里的故事,对“烈日下”、“暴雨下”的祥子是如何具体细致地描绘的,是如何具体地描写自然环境的。
  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各自阅读、理解,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文具店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是从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选的。祥子的故事,拍成过电影,改编成戏剧,传播甚广,同学们多半是知道一些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的原著,看看原著中的这一段对祥子是如何描写的。
  二、检查预习
  .文学常识和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
  2.正音、正字。
  干燥(zào)焦躁(zào)腥臊(sāo)憋气(biē,气不通)好歹(dǎi)腻烦(nì)空膛
táng)蹚着水(tāng)慢腾腾(tēng)粘汗(nián)粘在一块(zhān)阳光更厉害(与“利害”不同)攥(zuàn)一步一步地往前拽(zhuài,拖)
  三、读课文,思考: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
  明确:一(1—6):烈日下拉车。
  二(7—16):暴雨下拉车。
  2.题目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分析讲解课文
  .1—2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又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B、马路上c、便道 D、狗怎样能快速减肥E、骡子F、小贩们G、柏油路H、拉车的
  侧面烘托。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下拉车艰苦危险。
  2.3—5节: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
  明确:A、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
  B、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祥子心理畏缩与烦躁。
  c、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声、、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卖命。
  3.小结: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受煎熬。这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了祥子的心理和性格,揭示了他的痛苦生活遭遇,推动了情节发展,表现了主题思想。
  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题二
  、1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朗读第二部分,分析讲解:
  .“午后一时——形容雪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祥子“又拉上了买卖”,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明确:天气的酷热已使他强壮的身体招架不住,但迫于生活,又希望能够多拉一趟车。这时心情是拉也苦,不拉也苦,极其矛盾,痛苦,进退两难,万般无奈。就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作者描绘暴雨来临时的情景从哪儿落笔?具体说明其描绘顺序(出写柳树、柳枝的语句)
  明确:俗语说:“风是雨头。”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A、像病了似的……无精打采。——天气又干又热 
  B、柳条儿动了——有了凉风 
  c、飘洒的摇摆,长出一截儿来——风渐大 
  D、随着风狂舞——大风 
  E、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暴雨来临前吓人的情景 
  F、横着飞——狂风。
  3.作者是怎样描绘暴雨下来时的过程?
  明确:风带着“雨星”乱撞-→极硬的“雨点”砸起许多土-→“雨点”停了-→“雨道”往下落-→“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只是那么一片,一阵”,“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一个水世界”。
  4.课文写风云乍起到暴雨倾泻中过程中除了写风雨之外还抓住了暴雨哪些天气变化?
  明确:乌云、闪电。狂风、暴雨、乌云、闪电、飞扬的尘土、狂舞的柳条,混合出华北一带夏季暴雨的特点
  5.11—16段:作者怎样描绘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坐车的怎样?拉车的怎样?
  明确:拉车的欲躲避风雨不得,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拉车的已顾不过命来。坐车的冷醒无情,拉车的痛苦、矛盾、挣命、“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二、总结: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
  布置作业
  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烈日暴雨下祥子
  在烈日下拉车
 
  在暴雨下拉车
  天:发了狂      微风(柳条微动)
  总写 地:下了火   
  暴雨前(重点写风) 大风(柳条摇摆)
  人:憋 气    变更商标申请
  狂风(柳枝狂舞)
  天“热”     
  天“凉”
  静物       雨星(乱撞)
  分写 动物     
  暴雨中(重点写雨) 雨点(硬砸)
  人      雨道(垂落)
 
 
  水世界(倒、流)
   想拉车、胆怯    湿透
  矛盾心理 不敢动、心里腻烦    被雨浇——
  雨(砸、横扫)
  想出去、懒得动、坐不住
   
  凉水(浇)
   祥子“煎熬”   视:闪眼
  祥子“挣命”   往前拽
  害怕 听:难听    拉 车——挣命 趟水跑
  嗅:腥臭      顾不过命来
  痛苦感受  头:昏
 
  哆 嗦——成团
  难过 身:馊
  脚:粘
  (二)
  教学目标:
  .
  了解本文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2.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
  体会旧社会生活在底层的人力车夫生存环境的恶劣,遭遇的悲惨。
  教材分析:
  重点:
  .
  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
  2.人物的心理描写。
  难点: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写景状物的表达作用。
  2.写景时所运用的形象、生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
  这段小说写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的生活遭遇,“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谋生的痛苦与不幸。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懂得本文写了祥子在这一天中三段时间里的故事,对“烈日下”、“暴雨下”的祥子是如何具体细致地描绘的,是如何具体地描写自然环境的。
  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各自阅读、理解,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写作背景
  老舍出身于平民家庭,家境贫苦,一岁时,父亲牺牲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下,他就靠母亲和为人洗衣服维持生活,他是家中唯一识字的孩子,但常常饿着肚子去听课。这样,他从小就和穷人打交道,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这样的身世和经历无疑对老舍后来创作《
骆驼祥子》,提供了丰富而结实的生活基础。但是,老舍并不满足,在创作《骆驼祥子》时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搜集了大量资料,他曾经请过许多友人为他定期或不定期地记叙北京的各种风俗习惯,不管有没有用通通留意收藏。在老舍的笔下,祥子是个悲剧人物。他号召千万个祥子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祥子在这一天中的三段时间里的故事
  2.正音、正字、解词。
  3.分析对“烈日下”的祥子的具体细致描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是从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选的。祥子的故事,拍成过电影,改编成戏剧,传播甚广,同学们多半是知道一些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的原著,看看原著中的这一段对祥子是如何描写的。为了使同学们学习有个重点,现在出几个
思考题,大家自己阅读、理解,想一想这几个题该怎么回答。
  ①本文写了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中的几段时间里的故事?(回答好此问,也就解决了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这个问题。)
  ②文中哪些地方描写祥子?对祥子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表明什么?
  ③文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环境的?为什么要作这些描写?
  二、根据教师的提示,阅读课文,重点考虑思考题①。
  提问:本文写了样子在“六月十五那天”中的几段时间里的故事?(可提问三、四人)
  讲解:这篇写了样子在这天中的三段时间里的故事。
  ①祥子在这天的上午上街拉车谋生,吃尽了烈日当头毒射的苦头。
  ②祥子在这天的午后一点,“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里的“最热的时候”,拉车前行,突然天降暴雨,狂暴的大雨点直砸他的头和背,冷酷而强横的坐车人不准他片刻停车避雨。
  ③祥子拉完车跑回家,抱着火烤还浑身哆嗦不停。
  三、分析本文结构。
  提问:根据上面所讲的内容,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如何划分?
  如文题所言,本文由“在烈日下”与“在暴雨下”两部分组成。
  第16段细致地描摹了615日这一天天气的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文中以天“发了狂”为引线,从多方面描写天气的酷热,以及在这样天气里人们的种种表现,展示了一幅夏季北京街头的风情画。而笔墨的重点则是人力车夫,尤其是主人公祥子变化、矛盾的心态,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他肉体上的痛苦与心头上的辛酸。
  第二部分为第716段,作者十分有层次地描写了天气由烈日当空到暴雨骤降的变化过程,并详细描述了祥子在暴雨中苦苦挣扎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人力车夫在大自然的捉弄下所遭受的痛苦,以及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处的被动无力的地位,从另一角度反映了祥子悲苦命运。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写六月十五日天气的酷热和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十六段),写烈日到暴雨的天气变化过程和祥子在暴雨拉车的挣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③最后一段,写祥子回到家后的情况。
  四、正音、正字、解词。在烈日和暴雨下
  干燥(zà电话的英文单词o
  焦躁(zào
  腥臊(sāo
  洗澡(biē)憋气(biē,气不通)好歹(dǎi
  腻烦(nì)
  空膛(táng)慢腾腾(tēng)粘汗(nián)粘在一块(zhān
  攥(zuàn)一步一步地往前拽(zhuài,拖)
  五、分析的第一部分。
  第l
  提问:这段对样子作了什么描写?写这些表明什么?
  讲解:这段写祥子的行动,写他在这天的清晨走出院门到街上拉车。“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表明他要看看今天的天气适不适合上街拉车。“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表明虽然一大早天气就是个酷热的大晴天,但为了生计,他顾不得,也有点不在乎天气酷热,他自恃年青力壮,身体结实,能顶得住酷热煎熬之苦。从这句也可看出,祥子一点东西没吃,空着肚子就去拉车了。
  提问:这段在写祥子前,为什么要先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一点风也没有”
这段话?
  讲解:先写这些,是为了一开始就明确交代并突出强调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故事发生在“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个拟人句表明天气之热非同平常,是异常的酷热,有如一发狂之人,失去了控制,肆意逞其狂劲,这天天气的热度简直是在狂升疯长,无有止境。“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空中的灰气低浮,“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就是在这天的朝阳已然似火,暑气窒人难熬的清早出门拉车的。
  第2
  提问:这段写什么?有没有写祥子?
  讲解:这段描写烈日毒照下街上的种种景象。“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都打着卷,“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柏油路”晒化了,“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晒化,等等。这段还重点描写了街上“拉车的人们”的情景,遭遇:“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而有的却是“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痒,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这种种情景,是样子走在街上一路所见到的,祥子就在这环境中活动。
  第3
  提问:这段头一句写“祥子有些胆怯了”,这么写是否突然?为什么?
  讲解:写这句,不突然。祥子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上段写了他看见烈日下街上的种种景象,特别是看到烈日下车夫们的煎熬与苦难,于是他“有些胆怯了。”
  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吃尽了苦头。:一跑,就喘不过气来”,无力支撑;“不跑”,烈日当头暴晒,“手和脊背都要晒裂”;浑身上下汗水浸湿,“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提问:祥子拉完一趟车,跑进了茶馆。祥子在茶馆,本段写了什么?
  讲解:主要写了两点:一是他赶紧喝下两壶热茶,“心里动安静了些”;一是“他不敢再动了”,不敢再去拉车了。这些都是写他的心理。
  布置作业
  作课后思考题二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继续分析第二部分
  第4
  这段写祥子在茶馆里坐了很久,感到腿上已无力,“身上非常软”,但是过了一会儿,他还是走出茶馆拉车去了。
  第5
  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这段对祥子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表明什么?
  讲解:这段的内容是写祥子拉着空车在“更厉害”的阳光下艰难行进的情景。这时已将正午,烈日当头,强光直射,“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街上空旷无人。祥子走在街上,他的形态是“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已是心灰乏力,行进艰难;他的心理状态是“不知怎么是好”,“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已经内心无主,头脑蒙蒙;“身上挂着一层粘汗”,“脚心跟鞋袜粘在一起”,他只感到难受;他为了接触凉气,“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喝完就“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他从清晨到现在喝下的水,已经胀满了肚子。
  第6
  提问:这段的内容写什么?
  讲解:写祥子在这天正午时分的情况。他已经在烈日下挣扎了一个上午,又粒米未进,腹内空空,浑身虚软,“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了,他也实在是该吃点东西,但是,“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地吃点什么,可是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还是没有进食,他吃不下去。这时他的身体不仅受到乏食的耗损,而且疾病的威胁正向他袭来。
  提问:这段为什么要写祥子“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讲解:有两个目的:一是表明祥子助胃里装的全是水,腹中空空,肚内无食;一是喻示祥子过着骡马般的非人生活。
  二、分析716段对祥子的描写。
  第7
  提问:这段对祥子作了什么描写?
  讲解:这段写祥子在“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中的“最热的时候”——午后一点,“又拉上个买卖”,“刚走了几步,他觉到一点凉风”,这叫他真有点喜出望外。街上的人得了点凉气、,高兴异常,祈盼“老天爷。多赏点凉风吧!”似乎“老天爷”在恩赐祥子,赏凉风给他,减轻一
些他此时在烈日毒晒下拉车所受的苦楚。
  第8
  提问:这段描写了样子的什么心理?他的心理有没有出现变化?
  讲解:这段描写样子的心理很快起了变化。开始,烈日暴晒,加剧了他拉车的苦楚,由于来了“凉风”,“心里可镇定多了”。然而,不一会,“风忽然大起来”,“天暗起来”,“北面的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祥子即刻停车上雨布,忙着对付那“说来就来,不容工夫”的“夏天的雨”,此时他心里刚有的“镇定”也就即刻消逝,变成惊煌了。“老天爷”毕竟要他遭殃。
  第9
  提问:这段的内容写什么?有没有写祥子?
  讲解:这段写天空的变化,街上的景象。天空,墨云滚滚,
  “遮黑了半边天”;街上,“一切都惊煌失措”,“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这段没有直接写样子,而预示祥子即将遭殃。
  第10
  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祥子作了什么描写?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天空的变化,暴雨降下。狂风横扫,闪电大作,暴雨倾盆。这段用一句话描写祥子遭暴雨袭击的情态:“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砸得他直。“哆嗦”。
  第11
  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对祥子作了哪些描写?
  讲解:这段的内容是集中描写祥子遭到暴雨袭击,在暴雨下挣扎的情景。暴雨中的祥子,“衣服”湿透,“全身”湿遍,水没脚面,湿裤裹腿,“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动弹不得,只听凭大雨浇淋;他只有一个感觉,“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想放下车,却不知往哪儿放,想拉着车跑,“水裹住他的腿”,跑不动,他只得“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艰难地挣扎前行。这段的最后一句“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描写坐车人的冷漠无情,揭露!旧社会的冷酷,这是造成祥子苦难遭遇的根源,作者在此笔抒胸中之愤。
  第12—15
  提问:这几段通过什么描写坐车人?表现坐车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讲解:通过坐车人的答话和行为描写坐车人。祥子向他请求:“先生,避避再走吧!”他却“
跺着脚”叫喊:“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祥子咬着牙,?着水,挣命把他拉到了地点,他“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这些描写表现坐车人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不幸冷若冰霜,冷酷无情,蛮横恶狠。
  提问:为什么要描写坐车人?
  讲解:描写坐车人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描写坐车人的所作所为,写出祥子的不幸遭遇;一是揭露这种人的自私冷酷,强横可恶,提露旧社会的冷酷,环境的恶劣,揭示祥子苦难遭遇的社会根源。
  第16
  讲解:这个结束段写祥子这天回家后,抱着火烤却“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烈日毒晒,暴雨狂浇,又碰上那么个冷酷蛮横的坐车人,一天下来,年轻力壮的祥子终于被击垮了,等待他的是有如在风雨中哆嗦的树叶一般的命运,这就是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结局。
  三、景物环境描写。
  提问:本文多次描写景物环境,这些描写有何作用?有何特点?
  讲解:本文的景物环境描写有多种作用:交代故事的背景,显现人物的遭遇,显示人物心理变化的缘由推动故事发展,等等。如第二段描写烈日照晒下街上的种种情景,显现了祥
子拉车走在街上的遭遇,也显示出祥子清晨出门时对暑热并不在乎而现在是“有些胆怯了”这一心理变化的原因,祥子带着这种心理拉着车在街上走,内心不断出现变化,故事继续往下发展。第10段描写暴雨突然降!临的情景,风狂电掣,大雨倾盆,这时,在街上拉车的祥子的遭遇是“衣服”湿透,“头发”全湿……“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本文描写景物环境,有许多特点,这里说两点:一、突出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状貌。第二段写烈日暴晒下街上的景象:“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打着卷;“狗”趴在地上吐出舌头;“柏油路”晒化了;等等。二、选取最具表现力的景物。文中多次写柳树以示天气情况:一点风也没有,“柳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起一点风了,“柳枝”“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作,“柳枝随着风狂舞”;又一阵风,
  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
  四、写作特点
  .写景以突出主题
  写景是为了写人,写景是为了表达主题,这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文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太阳之“烈”、风之“狂”、雨之“暴”,而这一系列对自然景观、天气现象的描摹,都是为了表现人、人的感受与命运。因为自然愈恶劣,那么在其中挣扎度日时所受的苦、遭的难
就愈多愈厉害,就愈能表现劳动人民在这社会中低下的地位与悲苦的命运,从而愈能突出全文的主题。因此,文中对自然现象的大量描写都始终与人物、与主题关连着,否则对景物(自然现象)的描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综合运用修辞手法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增强了的形象生动性,使烈日和暴雨下人们的感受跃然纸上,引起读者共鸣,有如身临其境。例如在写烈日下景物时,第2小节中,把“整个老城”比喻成“像烧透了的砖窑”,极其形象,可见热的程度。接着用夸张手法,“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化”,写出了太阳的毒热。写在暴雨下的景物时,在第10小节,用拟人句“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很生动地把风借雨势,雨借风威的形象描述出来。
  3.捕捉细节
  作者描写自然环境,不仅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能善于捕捉细节,进行细腻生动的写景。课文依照天气的变化过程,先后7次写到柳树,在烈日下4次,在暴雨到来前后3次。尤其是第1次,说“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病了似的”,说明柳树缺少生机、缺少水分,可见天气的干燥
程度。“叶子挂着层灰土”,说明天气长时间没有下雨。“枝条一动也懒得动”,说明没有风。在这种酷热的环境下,祥子还出车,可见他勤劳,不怕吃苦以及迫于生计而不得不拼命苦干的悲惨遭遇。以后诸如此类的细致的描写,都是意在渲染祥子所处的环境是恶劣的。
  布置作业
  .716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祥子作了什么描写?这些描写表明什么?
  2.文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环境的?为什么作这些描写?
  板书设计
  在烈日和暴雨下
  祥子:
  天气
  酷热
  在烈日下拉车
  煎熬
  暴雨
  在暴雨拉车
  挣命
  主题: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作者的同情和深刻理解
  恶心 (胃、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