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下⾯是分享的⼤班幼⼉简单成语故事【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铁杵磨针
  唐朝⼤诗⼈李⽩⼩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天,李⽩⼜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如果整天在屋⾥读书多没意思?”
  ⾛着⾛着,在⼀个破茅屋门⼝,坐着⼀个满头⽩发的⽼婆婆,正在磨⼀根棍⼦般粗的铁杵。李⽩⾛过去,“⽼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个绣花针。”⽼婆婆抬起头,对李⽩笑了笑,接着⼜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问:“是缝⾐服⽤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婆婆反问李⽩:“滴⽔可以穿⽯,愚公可以移⼭,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了?”苏州藕园
  “只要我下的功夫⽐别⼈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婆婆的⼀番话,令李⽩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2.⼤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10个历史故事简短  明察秋毫
  齐桓公⼩⽩、晋⽂公重⽿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早上好的英文  ⼏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道德的⼒量来统⼀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天下呢?”
  孟⼦说:“我听说,有⼀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祭钟,您看见好好⼀头⽜,⽆罪⽽被杀,⼼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就可以⾏王道,施仁政,统⼀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在于您⼲不⼲罢了!⽐⽅有⼈说:‘我的⼒⽓能举重三千⽄,但举不起⼀根⽻⽑;眼⼒能看清秋天鸟兽毫⽑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能⽤来对待动物,却不能⽤来爱护⽼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相信。⽼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的缘故。显然,这都是⼲与不⼲的问题,⽽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王道、统⼀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不是不能⼲!”
3.⼤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相⽭盾
  楚国有个⼈在集市上既卖盾⼜卖⽭,为了招徕顾客,使⾃⼰的商品尽快出⼿,他不惜夸⼤其辞、⾔过其实地⾼声炒卖。
  他⾸先举起了⼿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上好的材料⼀次锻造⽽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什么锋利的⽭也不可能戳穿它!⼀番话说得⼈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拿起了靠在墙根的⽭,更加肆⽆忌惮地夸⼝:诸位豪杰,再请看我⼿上的这根长⽭,它可是经过千锤百
炼打制出来的好⽭呀,⽭头特别锋利,不论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戳穿!此番⼤话⼀经出⼝,听的⼈个个⽬瞪⼝呆。
  过了⼀会⼉,只见⼈中站出来⼀条汉⼦,指着那位楚⼈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论什么⽭都不能戳穿;⽽你的⽭⼜是锋利⽆双,⽆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你的⽭来戳你的盾,结果⼜将如何?楚⼈听了,⽆⾔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说话绝对化,前后⾃相⽭盾,不能⾃圆其说,难免陷⼊尴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不破的⽭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们⽆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极端。
4.⼤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惊⼸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箭⼿,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双。
  有⼀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鸿雁。
  更赢很⾃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扣着弦,砰的⼀声,直⼊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悲⽽哀,因为它离了。⾝伤⼼碎,突然发出⼸弦的声⾳使它⼼跳加速,极⼒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正如⼈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落地的情况⼀样⾃然⽽平常。”
王褒
  后⼈根据上⾯的故事,做成了“惊⼸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5.⼤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夜郎⾃⼤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有个名叫夜郎的⼩国家,它虽然是⼀个独⽴的国家,可是国⼟很⼩,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的国家。
  有⼀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问说:“这⾥哪个国家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啰!”⾛着⾛着,国王⼜抬起头来、望着前⽅的⾼⼭问说:“天底下还有⽐这座⼭更⾼的⼭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这座⼭更⾼的⼭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同声回答说:“⼤王说得⼀点都没错。”从此以后,⽆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的国家。
  有⼀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起来哪个⼤?”使者⼀听吓了⼀跳,他没想到这个⼩国家,竟然⽆知的⾃以为能与汉朝相⽐。却没想到后来
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个县差不多⼤,竟然不知天⾼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
6.⼤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关⽻、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将夏侯惇领⼗万⼤军攻打新野,刘备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带⼀千⼈马埋伏在豫⼭,放过敌⼈先头部队,看到起⽕,迅速出击。张飞带⼀千⼈马埋伏在⼭⾕⾥,待起⽕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马,在博望坡后⾯分两路等候,敌军⼀到,⽴刻放⽕。⼜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千⼈马作后援。关⽻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张飞⽆话,冷笑着⾛了。在战⽃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兵,神机妙算,⼤获全胜。关⽻、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解释】茅庐:草房。原⽐喻新露头脚。现⽐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作,缺乏经验。
7.⼤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将赵奢⾜智多谋,英勇善战,⽴下显赫的功勋。赵惠⽂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个普通的收取⽥税的官吏。他对赵王⼀⽚忠⼼,收税时⼤公⽆私,⼀视同仁。
  有⼀次,他到赵惠⽂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下九个参与闹事的⼈。赵胜知道后,⼤发脾⽓,扬⾔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不但没有躲避,反⽽到赵胜,对他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把我们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为王族公⼦,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的⼈,于是就在赵惠⽂王⾯前建议提拔赵奢。赵惠⽂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们就⽤“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事⾮常规范。
8.⼤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下笔成章
花中第一流  曹植,字⼦建,⾃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且也⾮常会写⽂章。所以,很多⼈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的才⽓也⾮常赏识,但⼜觉得很奇怪。有⼀次,曹操看了曹植的⽂章后,⼼⾥觉得曹植的⽂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章是请⼊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出为⽂,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代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了,就让⼏个⼉⼦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都写出⼀篇辞赋来,试⼀试他们的⽂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会⼏⼯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说过的那句话:“⾔出为论,下笔成章。”
  释义:⼀挥动笔,就写成⽂章。形客⽂思敏捷,⽂章写得很快。
9.⼤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的实⼒和地盘,就想借⼝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但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务必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透过虞国呢?”晋献公问⼿下的⼤⾂。⼤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光短浅、贪图⼩利的⼈,只要我们送他美⽟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宝马但是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答应下来。虞国⼤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道:“不⾏,不⾏,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国相互依存,有事能够互相帮忙,万⼀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齿也保不住阿!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家晋国是⼤国,此刻特意送来美⽟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都不⾏吗?”宫之奇连声叹⽓,明⽩虞国离灭亡的⽇⼦不远了,于是就带着⼀家⽼⼩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把亲⾃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喻双⽅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录励志
10.⼤班幼⼉简单成语故事
  开诚布公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个既有能⼒⼜有衷⼼的贤⾂,得到皇帝刘备的重⽤。
  刘备临终前,曾将⾃⼰的⼉⼦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诚恳地留下遗⾔: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代之,⾃⼰。诸葛亮⾮常感动,表⽰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劝他⾃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边的⼈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常器重的⼀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分罕见的。所以,后⼈在写史书时,就⽤“开诚⼼,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布公道”缩略⽽来。⼈们常⽤它来⽐喻对⼈态度诚恳,坦⽩⽆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