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信息基础设施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春》。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出身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在北大读书时,生活十分贫苦。其间参加过“五四”运动并结识了共产党人邓中夏,但他此时只在“荒郊”中彷徨,未能走上革命道路。在清华任教时,他曾和学生游行,亲历了“三•一八”惨案,写了《执政府前大屠杀记》一文进行控诉。“九•一八”事变,他思想开始转变,曾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战后期,他拒绝到蒋介石政府中做官。
1948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北平逝世。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 - 生平
1898年11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生于江苏海州(民国改为东海县),祖父朱则余为当地承审官,父亲朱鸿钧,母亲周氏。
六岁那年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朱自清先生从小读私塾,继承了父辈的家学渊源。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
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
1901年随父母迁居江都县邵伯镇,1903年再迁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安乐巷29号度过青少年时期,遂自称“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
1920年,朱自清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
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1923年,他又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他还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散文创作的才能。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心致力于写作散文。
羊腿的家常做法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 [2]
1931年,朱先生留学英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漫游了欧洲。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抗日战胜利后,积极支持昆明学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
华大学中文系主任。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莲菜的做法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1]
朱自清 - 作品
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郭沫若简介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作文的步骤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
8、 《女人》
9、 《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旅行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
22、 《春》
23、 《绿》
短篇小说
《别》 1921年
《笑的历史》 1923年 以妻子武钟谦为原
语文论述
《新诗杂话》
《经典常谈》
《诗言辨志研究》
《标准和尺度》
《语文零拾》
《论雅俗共赏》
《书评与议文》
其他
《雪朝》 (诗集)1922,商务 《踪迹》 (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诗言志辨》 (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 (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 (杂文集)1948,文光 
《论雅俗共赏》 (杂文集)1948,观察社 如律令
朱自清 - 影响
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风趣,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2]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
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