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殡葬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发展
北京市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的探索是在“大民政”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民政部对殡葬公益性的要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从减免优抚、救助对象殡葬费用开始,到“大民政”理念指导下全市殡葬惠民政策同标准、全覆盖,形成了以殡葬惠民政策为先导,以促进殡葬改革为主要目标,以发展公益性公墓、节地葬法为重要手段的殡葬公益服务体系。
一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的内容及特点
2006年,随着北京市民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殡葬管理体制也开始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殡葬事业单位实现了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初步改变了过去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体制的改变带来了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随着
幼小衔接拼音课程北京市殡葬惠民政策的不断推出,殡葬公益服务体系建设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一)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的探索及实践
按照“大民政”的要求,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殡葬惠民政策。首先是2009年实现了殡葬公共服务城乡同
清明诗会标准、全覆盖,出台《北京市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办法》及《实施细则》,实现了5000元丧葬补贴同标准、全覆盖;出台《长青园骨灰林基地公益性立体骨灰安葬业务补贴办法》,实现城市公益性公墓服务同标准、全覆盖;出台《北京市骨灰撒海补贴管理办法》,实现骨灰撒海同标准、全覆盖。2010年清明节,围绕全国殡葬系统“优质服务月”,北京市又实施了三项殡葬惠民工程,即“零百千万”、“96156首都殡葬公益”、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丧葬补贴直接惠及人512万人,骨灰撒海业务量飞速增长,2010年播撒骨灰数量达896份,比2009年全年增加了300%,百元骨灰盒、万元以下墓地均保证足量供应,共建成50个农村公益性公墓,这些惠民政策,是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的实践先导和有力支撑,充分体现了殡葬的公益性,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减轻了经济负担,引导并推动了殡葬改革。
当然,惠民政策只是公益性的一个方面。殡葬管理部门切实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监督措施,形成合理的殡葬服务定价机制,在低碳环保、法制规范、文化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有所作为,还原殡葬产品的公益本质,丰富殡葬公益的内容,使之形成较完整的公益体系,显然更为深刻、全面。
1.突出殡葬改革
怎么发qq邮箱
2009年,全市火化率保持98%以上,火化区火化率保持100%。全市火化遗体80444具,比上年同期增加3137具,同比增长4.06%,火化数量首次突破了8万;骨灰处理方式继续向多样化、立体化、园林化
景点英文
发展,少占地、不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全市经营性公墓年内安葬骨灰23931份,其中植树葬、立体葬、骨灰撒海等节地葬法占14.9%。为减少大气污染,“十二五”期间,还将对全市77台火化炉进行普遍改造,减少烟道污染物如二
英、汞等的排放值,使排放浓度和总量达到GB13801国标规定的标准要求。公墓方面,我们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骨灰撒海、骨灰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方式,进一步发展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另一方面通过“零百千万”工程,推行各种节地、环保的葬式,使用可降解的骨灰盒,少做或不做地下工程。同时,建设八宝山在线等网站,推行“网上墓地”、“网上纪念
馆”,用虚拟空间置换出实际土地,节约资源。
2.强调文化教育
一是提出“文化清明”的口号,在清明节期间集中推广包括文明祭奠、环保出行、清明诗会、风筝制作等传统清明文化活动,引导市民理解清明,移风易俗,树立文明节俭的新风尚。二是在公墓中划拨专门区域,为烈士、见义勇为、遗体捐献等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建立纪念园区,并在网上开办他们的纪念馆,达到教育众的目的。三是依托八宝山革命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等红教育基地,开展各种形
式的教育活动。四是殡葬服务场所将祭扫和文化相结合,营造文明祭扫环境,倡导文明祭扫新风。推出了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网络墓园、时空邮箱、鲜花祭英魂、清明插柳、千朵菊花换冥币等多种新型祭扫方式。同时,将市民写下的“时空信笺”集结成册,依托《北京社区报》进行清明祭文征集和评选,作为清明文化的载体。
3.提倡阳光诚信
怎样快速减肥不吃药
结合全国殡葬优质服务月活动,北京市推出了“十大惠民项目”、“三十项利民措施”,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阳光服务、贴心服务。继续坚持“六要六不要”、“八公开”等服务规范。此外更加重视便民利民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殡葬服务、提供多档次低价殡葬服务组合、发放“三优”服务卡、开通网上纪念馆、设置时空邮箱、设立骨灰撒海纪念碑、推出错时祭扫优惠活动等,从细节处塑造优质、阳光、诚信的殡葬服务。
4.建立规范标准
根据民政部《指导意见》,我们起草了地方实施意见,针对目前工作中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同时,制定了北京市经营性公墓建设标准、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骨灰撒海服务规范、太平间殡仪服务规范、太平间设备技术标准、殡仪服务场所卫生标准等六个地方标准,建立适应殡葬事业发展需求的动态的行业规范,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内容和程序,以科学管理促进殡葬改革。另外,我们
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研究制定《北京市殡葬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09~2020)》,根据人口分布、区域特点,从火化、安葬、祭扫等方面对全市殡葬设施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将农村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回民殡葬设施等纳入全市统一管理,切实方便人民众办丧事。
另外,北京市还重点建立联动机制,规范管理医院太平间殡仪服务。北京市医院太平间殡仪服务问题由来已久,情况较为复杂。根据民政部及北京市领导就治理医院太平间工作的相关批示,清明节期间,民政综合执法监察大队开展了整治医院太平间及非法运尸车专项执法行
动。并就规范医院太平间殡仪服务相关问题成立了规范医院太平间殡仪服务工作小组,多次召开规范医院太平间殡仪服务研讨会,邀请民政部管理干部职业学院的相关专家学者参加讨论。目前,《太平间殡仪服务管理办法》、《太平间设备设施技术规范》、《太平间殡仪服务规范》、《殡仪服务行风规范》等文件已完成起草,正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力争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行风标准,统一服务场所设备设施技术标准,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服务人员职业资质)的目标,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二)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北京市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的内涵也来越丰富。
1.在理念上,彰显以民为本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件大事,是涉及道德规范、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殡仪服务活动是对生者精神疏导的重要活动,所以整个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的结构体现了政府对人性的关心,对人文的继承,并且这种理念体现在每个重要的活动流程中。民生是公益体系的根本,也是公益实践的灵魂。
2.在范围上,突出城乡全覆盖
北京市殡葬公益服务体系符合了民政事业发展模式逐步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的规律,既覆盖了首都城乡人民,又重点保障了弱势体,做到了人人平等,维护了逝者的尊严。3.在内容构成上,包括基本殡葬服务和殡葬改革服务
前者保障了目前市民对殡葬服务的基本需求,后者则保障了殡葬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贡献。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包括了从人去世后的遗体冷藏、接运、整容、告别、火化、骨灰安置等一系列市民所必须的殡葬服务,确保了逝者的尊严;公益性殡葬改革服务是对殡葬服务模式和服务项目的创新,是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骨灰撒海的推广代表了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大步迈进的过程,这一项目实现了节约用地,在保证逝者尊严的同时,以另外一种方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4.在实现途径上,公益、惠民与殡葬改革互相促进
实现途径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直接给予市民补贴,如给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直接发放5000元丧葬补贴;另一类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后者又可分为三种,一是目前急需,公共财政能够实现的,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如96156殡葬公益;二是目前急需,公共财政尚不能完全负担的,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如实现免费骨灰撒海;三是通过行政手段,由事业单位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满足市民多层次需求过程中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包括“零
让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