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单元检测1(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mó)  模样(mó)  窒息(zhì)  怪诞(dàn)
B.雷霆(tínɡ杀戮(lù)  深邃(suì)  自恃(shì)
C.测度(dù)  过度(dù)  阴霾(mái)  臃肿(yōnɡ)
D.覆载(zài)  记载(zài)  纤细(xiān)  窸窣(sū)
答案 B
解析 A模样应读C测度应读duóD记载应读z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罗唆  溃乏  影碟机  众口铄金  中流砥柱
B.防碍  蜿蜒  刹手锏  再接再励  营私舞敝
C.宫阙  朗颂  荧光屏  形消骨立  喧宾夺主
D.家俱  装钉  肇事者  杳无音信  相形见拙
答案 B
解析 A项罗唆,溃乏匮乏。B项防碍妨碍,刹手锏比尔莱斯杀手锏,再接再励再接再厉,营私舞敝营私舞弊。C项朗颂你的名字经典语录—朗诵,形消骨立形销骨立。D项家俱家具,装钉装订,相形见拙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顾炎武有一句人们有口皆碑的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今人们借助飞机高铁纵横天下,却远远不及顾炎武一马一骡驮起书箧四处采铜于山
B.舒女士希望得到医院的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医药费等一系列赔偿;同仁妇科医院则称,不会为不情之请买单,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C.现在就必须着手实现湿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使湿地资源利用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若等到严重事态出现时再采取行动,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D.尽管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讲求传承有谱系,但我们不应以胶柱鼓瑟的态度来对待,不应在沉湎于古人所创造的辉煌时,却忘了他们所焕发的创造活力。
答案 D
解析 A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本句误为尽人皆知之意。B项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本句用错对象。C项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本句误为不可挽回之意。D项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含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着力推进绿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B.北京、上海等人口输入地区比其他省市享受了更高的高考录取率,所以异地高考放开后,如何防止高考移民和维护本地户籍考生的利益,成了相关部门亟待改善的问题。
C.日前,记者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从11月下旬开始,面积最大的我国淡水湖鄱阳湖迎来越冬候鸟聚集的高峰期,预计本月底到下月初,候鸟迁徙将达到最高峰。
D.发展水上观光旅游,必须以水上交通为前提,对此有关部门已有考量:发展水上的士。这不仅可为水上交通创造条件,减轻道路交通压力,还可带动环城水上游
答案 A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应为亟待解决的问题C项语序不当,应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D项成分残缺,应为为开辟水上交通创造条件
二、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光和黑暗永远在相追随相角逐,它们积不相能,而谁也离不开谁,就是在日中太阳照得顶厉害的时候,你也可以在屋后树下到一些黑影,日光越是烈,黑影越是浓,它比往常瘦硬干枯,可是比平时更坚定不移,太阳向西转,黑影向东走,怎么也赶它不掉,直到太阳累了,奄忽而逝,于是阴影覆载了整个世界,可是月光星光雪光又何尝给它完全掩灭?征服世界不是容易的事,黑夜从高空冉冉而降,吞灭了万物的颜形状,可是地下开着的小白花倔强地举首鹄立,黑影虽在白花四周聚来,一片朦胧中,无数的白点像浇不灭的火星,仰视辽远的天空里,骄傲的对着闪烁的小星作会心的微笑。
只有在有云的日子,刮沙的日子,光和黑影才融成一体,广场上没有强光,屋背后没有阴影。可是它们的携手难得好果,下雪前的阴霾惨淡,下雨前的泥泞险恶,刮沙时的昏闷重浊,都使人颓丧,只有黄昏的一刹那,光和黑影才真正的融合成一片,这时一切的挣扎战斗都止息了,四周柔和宁静,朦胧得透明,模糊得轻软,然而又并不催人入梦。蝙蝠是个聪明的动物,它挑了这个好时辰从洞里钻出来,半飞半扑的在低处回旋,它没有勇气在强光中活跃,也没有力量在高空里翱翔,暮中,它别致的体态,怪诞的行动,倒也别有风味。它们不停地在你眼前掠过,又渐渐消失在夜里。
吴熙载
5.本文中光和黑暗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光和黑暗彼此追随角逐,谁也离不开谁。
6.本部分中,作者是怎样阐述光和黑暗的关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光和黑暗永远在相追随相角逐,它们积不相能,而谁也离不开谁。有云、刮沙的日子,光和黑暗会融成一体。
7.光和黑暗的关系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包含着作者对光的向往和热爱,对光与黑暗的辩证关系的参悟。
8.简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黑夜从高空冉冉而降,把黑夜的来临写得可视可感。古诗鹿柴吞灭显示出黑夜的巨大力量。小白花的存在无疑是黑暗中最亮丽的风景,它是光的化身,在黑夜中生生不息。
季羡林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季羡林
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疳积是什么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
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
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
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季羡林卷》,有删改)
9.文章的第段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
(2)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a.突出了雾的特点;b.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c.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解析 段作者将鲜花误认为是红砖,是因为在大雾笼罩下,清楚的东西模糊了,突出了模糊性;第段作者说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突出了遮蔽性。
10.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有模糊性。
解析 作者由模糊数学进而谈到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
11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b.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的想象,从而增强审美情趣。
解析 在第段中,作者谈到因为这样,更能制造幻象,有更多的自由去想象,从而给人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