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经典阅读
杨邦俊
(本文刊发于2010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教学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但语文教学的真正变革还有赖于高考来推动。近年来语文高考试题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特别是在“大阅读题”(现代文部分文学作品阅读题)的选材上,重文学、重文化、重经典的特点比较明显,必将引发语文教学的
一些深层改革。高考变化对语文教学有哪些影响,阅读教学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拟从2010年高考试题解读出发,作一些简要的窥测。
一、2010年高考“大阅读题”观照
今年高考,我们共见到18套语文试卷,大阅读题的选材基本保持了近年的风格,但选文更经典,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倾向。下面我们对2010年各地高考大阅读题情况作一些简要的观照。
2010年高考语文“大阅读题”一览
试卷名 | 选文题目 | 作 者 | 体裁 | 出 处 | 选文内容简评 |
全国卷1 | 灯火 | 萧 萧 | 散文 | 《台湾新生报》1982.2 | 台籍作家思考人性问题的名篇 |
全国卷2 |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大河家 | 张承志 | 散文 | 《青海湖》2009.11 | 名家探讨民族文化根基的新作 |
全国卷3 | 保护人 | 莫泊桑 | 什么穷什么尽小说 |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 探讨人性,讽刺虚荣的世界名篇 |
北京卷 | 海棠花 | 季羡林 | 散文 | 《季羡林散文精选》 | 名家书写爱国情结的名篇 |
上海卷 | 天目山 | 张抗抗 | 散文 | 《张抗抗随笔》 | 名家思考人性问题的佳作 |
天津卷 | 寒冷的高纬度 | 迟子建 | 散文 | 《小说评论》2002.2 | 名家对故乡与生命本质的思考 |
重庆卷 | 春天来了两只鸟 | 陈俊峰 | 散文 | 《青年科学》2009.1 | 作家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新作 |
江苏卷 | 溜索 | 阿 城 | 小说 | 小说集《遍地风流》 | 旅美作家思考民俗与地域文化 |
谈静 | 朱光潜 | 散文 | 《谈美书简》 | 名家美学随笔 | |
浙江卷农村种什么好 | 静流 | 李丽娟 | 小说 | 不详 | 描写人性,表现人生思考的新作 |
安徽卷 | 碑 | 许 辉 | 小说 | 《芒种》1996.8 | 本土名家揭示人性的代表作 |
江西卷 | 饮一口汨罗江 | 熊召政 | 散文 | 散文集《中国小记》 | 名家介绍历史文化的新作 |
辽宁卷 | 洗澡 | 王安忆 | 小说 | 《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1982—1989 | 名家反映平常人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的名篇 |
山东卷 | 骆驼祥子(节选) | 老 舍 | 小说 | 教材(课文) | 名家描写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名篇 |
她只能活七小时 | 舍恩斯坦 | 实用文 | 《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1943.8 | 世界新闻名篇 | |
广东卷 | 面包 | 博歇尔特 | 小说 | 《外国短篇小说 百年精华》 | 反映一战后平民生活的名篇 |
让法律来保护考试中 阳光 | 梁衡 | 实用文 | 《梁衡新闻作品导读》 | 论述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论文 | |
四川卷 | 自然(节选) | 爱默生 | 散文 | 散文《论自然》 | 反映生态文化的世界散文名篇 |
湖南卷 | 一朵午荷 | 洛夫 | 散文 | 教材(新课程读本) | 台湾旅美华人的抒情散文名篇普洱茶喝法 |
湖北卷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熊召政 | 散文 | 《国学》2007.10 | 本土名家介绍历史文化的新作 |
福建卷 | 春风 | 林斤澜 | 散文 | 教材(卾教版课文) | 名家的抒情散文名篇 |
上表是2010年各地高考大阅读题的基本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今年高考阅读命题的一些特点。
1、从选文的体裁方面看,散文仍是各地选择的重点。18套高考试卷,有12套大阅读题选择了散文,而且包括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主要形式,可谓是一次散文的盛宴。其次是小说仍很受欢迎,有7套试卷选了小说,其中山东卷小说与实用文选作,广东卷小说与实用文兼作。小说作为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理应进入高考之中,但考虑到小说以描写生活的原生态为主,一般篇幅较长,不利于在考场环境下阅读,选材受到高考设题限制,自然屈居于散文之后。广东卷和山东卷今年还尝试选用了实用文,但都没有独立出题。今年高考大阅读题选材的方向应该是今后较长时期内高考阅读设题的发展趋向。
2、从作家作品的取向方面看,多以名家不为大众所知的篇目为主。18套试卷所选的21篇文章,中国大陆作家的作品占了14篇,旅美华人作家的作品2篇(台湾和大陆赴美各一人),台湾本土作家的作品1篇,外籍作家的作品4篇。所选作品多以大陆当代著名作家,不为大众所知的经典篇目为主,只有极个别的省份选择了文学新人的作品(有人对此大家赞赏,其实这不会是主流的方向),但就作品的质量而言,全都堪称经典。经典阅读才是
未来高考阅读选材和教学的重点,并且这种趋势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不会改变。此外,有些省份也选了本土名家的作品,例如湖北选了熊召政的散文,安徽选了许辉的小说,体现了高考命题重视地域文化的特点。
3、从作品的思想内涵方面看,具有鲜明的文化指向。本年度高考阅读题选材的文化指向特别明显,很多省份的试卷选文不同,但选文的方向惊人的一致。主要特点有:(1)关注人性问题。张抗抗的《天目山》(原题《雾天目》)是作者陪同父母到天目山凭吊57年前牺牲烈士的散文,但又不是一般的怀人之作,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文章写到:“世事变迁,惟有西天目的森林,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关于自由平等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深怀敬意。然而,无数生命和太多的鲜血,使理想的代价变得过于昂贵,缥缈的雾中我们甚至看不见理想的内容。”抚摸着西天目的老树,作者感叹“也许只有这些大树,才真正拥有自由的空气和丰沛的雨露” 。这是一种超越政治的人性思考,需要真诚和勇气,阅读这种作品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化解历史的恩怨,更好的归依人的本性。莫泊桑的《保护人》,对若昂·马阑畸形人格的描写,李丽娟的《静流》关于父爱的真挚赞颂,许辉《碑》中的罗永才为亡妻立碑和洗碑老人的沉静,无不包含着对人性本质的深刻认识和思索。(2)关注民俗和地域文化。张承志的《大河家》,迟
子建的《寒冷的高纬度》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能够让学生看到不同地区的民俗风貌和作家成长的心路历程。阿城的《溜索》,更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折射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作者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国卷Ⅰ选择了台湾彰化籍作家萧萧(原名,萧水顺)的《灯火》,这是高考阅读选材的重大突破,萧萧是台湾很有影响的本土作家,他的散文,常以尊重生命为主轴,以“人”为中心点探讨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立,他用闽南方言写的《憨孙吔,好去困啊》,亲切感人,入选台湾中学教材。过去大陆学生读到的多是原籍在大陆,1949年前后赴台作家的作品,表达的多是思乡之情,现在具有浓厚地域文化彩的台湾本土作家描写台湾本土生活的作品进入大陆高考题,被成千上万的大陆学子阅读,对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帮助大陆青年认识一个真实的台湾和台湾地区的民俗民情可以说有划时代的意义。(3)关注生态伦理。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和领袖人物,他的《论自然》被称为19世纪美国文艺复兴的宣言。这部巨著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开启了20世纪著名的生态伦理学。四川卷节选爱默生的《论自然》出题,暗示了经典文化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无独有偶,重庆卷选择陈俊峰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紧迫性的散文——《春天来了两只鸟》出题,体现了两地命题者相同的
文化取向。(4)关注历史文化。江西卷和湖北卷都选了熊召政的散文,而且反映的都是历史文化主题。虽然有偶然的因素,但偶然中不乏必然。(5)关注平民生活。无论是王安忆的《洗澡》,还是活尔夫冈·博歇尔特的《面包》,或者是老舍的《骆驼祥子》都在引导学生关注下层人的生活,关注平民的生存状态,培养学生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可见平民情怀仍是国民教育的首选主题。
4、从选文的范围方面看,多从课外取材。21篇阅读选文,只有2篇出自课文,1篇出自语文读本,取材课外的特点特别明显。
二、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窥测
经过近几年高考分省命题的尝试,积累了大量高考真题。高考阅读选文的趋向,随着可观测样本的增多,逐渐明朗。高考历来是风向标,各地语文教学为了适应高考的变化必然寻求自身的变革,高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自然会显现出来,语文教学
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
1、语文教学正在进入经典阅读时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语文教学固守教材,抱着教材打滚,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做法已经没有市场,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外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在学生阅读的选材方面又再次坠入新的误区。由于学生图书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充满诱惑,近年来,各种利益集团纷纷涉足教辅领域,粗制滥造了大量学生读物,诸如《时文选读》《论据大全》《高考满分作文》《智慧背囊》等等。这些书籍,以赚钱为目的,通过商业运作,舆论炒作推向市场,急功近利,华而不实,没有什么阅读价值,学生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收效甚微。有幸的是这些垃圾读物经过短期的泛滥,逐渐被广大师生觉察,大都弃之不用。相反,随着各地高考自主命题的推进,特别是高考阅读选文越来越重视经典,突出文化特,经典阅读正在对语文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日渐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所谓经典阅读,是指精心挑选不同时代的名家名篇,或者著名文学期刊上近年发表的新人佳作,或者国家级文学大奖的获奖作品,进入语文课堂教学和考试范畴,引导学生阅读。从发展的趋向看,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主要理由有两点:一是在高考分省命题机制的推动下,将会有更多的经典作品,进入高考命题者的视野,出现在未来的高考中,而每年的高考阅读选文又很自然地进入各地语文教学
和学生的阅读的视线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必然选择,经典阅读势必成为现实;二是各地为了取得好的高考成绩,自然会循着高考命题选材的轨迹,把经典作品引入高考备考命题之中,引导学生阅读,这样又势必会推动经典阅读的发展。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的经典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和考试之中,经典阅读将取代近年来的快餐阅读,语文教学将进入经典阅读时代。
2、语文教学正在进入文化教育时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方向,教育的目标空泛,教材选文缺乏一贯的价值取向,没有构成系列,没有文化根基,不能达成对学生系统的文化教育,在教育效果方面,不及传统教育。例如,我国教育在古代曾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作为启蒙教材,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材,以“十三经”作为文士科举考试的必修教材。这些教材选文具有鲜明的教育目标和系统完整的体例,所选文章均为经典,通过长期系统学习,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实现封建时代的育人目标。对比现代的语文教材,无论是选文的经典性和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方面都不能与之相比。这种状况现在有可能得到改善,分省命题引发的命题竞争、批评、争鸣,促进了高考阅读选文的变化,使得关注文化、注重选文的教育价值,成为语文教材和考试选文主流的发展方向。每年都能让我们看到高考阅读题选文方面的巨大进步。据此,我们深信随着高考阅读
题选文的不断丰富,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探索和争鸣,中学生阅读的文化线索将会越来越明确。真正对学生有教育价值的选文将经过自然筛选逐步积淀下来,并形成科学的系列,语文教学将会进入一个文化教育的全新时代。
3、语文考试正在成为特殊的学习形式。长期以来,语文考试,特别是高考备受诟病,主要原因是考试模式的僵化,答题形式的标准化,严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问题是必须改革考试模式,提高命题质量。近年来,在命题改革的强大舆论推动下,教育部推出了分省命题的考试模式,分省命题又推动了高考命题模式的多样化,大阅读题的质量普遍得以提高,大阅读题的选文逐渐走向经典化。这种变化大大促进了高考阅读选文的经典性和多样性,从而带动了整个语文考试阅读题型的改革,使很多优秀作品能够进入考试命题的视野,很多学生平常看不到的阅读材料,能够进入他们的考试和阅读范围之中。简而言之,阅读材料文化内涵的增加,使阅读变得有价值,考试成了有价值的阅读,而考场环境和学生对考试成绩的预期又使考试状态下的阅读比平时的阅读更专注,思考更周密,解读更自主,效率更高。正是高考阅读题选材的这种变化带动了语文考试的功能升级,从而推动了语文教学的整体变革,使考试变成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需要指出的是过去全国一套试题的命题
季羡林散文模式下,大阅读题选文也曾进行过改革,但那种变革多为整套试卷考题森严的阴影所掩盖,不易被大众觉知,不像现在十八套试卷同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供我们广泛地比较、参照、批评和争鸣,是非曲直、真假优劣整个学界都看得很清楚,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看得很明白。有了这样的背景,不难设想未来高考和备考大阅读题选文的经典性会越来越强,考试的功能将大大改善。未来的考试不但会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形式,而且更会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语文考试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
4、语文教学的整体格局正在悄然变化。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布局是高一打基础,高二赶进度,高三忙备考。绝大多数学校几乎用高三一年时间做繁琐的复习备考,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师生对此深恶痛绝,但又不敢怠慢,陷入一种尴尬之中。高考命题阅读内容增加,特别是阅读题选文变化以后,由于传统的题海战术在考试中不可能取得好成绩,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陡然增加,阅读教学普遍得到重视。大量重复的基础训练被消减,与高考阅读选文类似的大量经典文学作品进入语文课堂,受到学生青睐。在绝大多数学校,至少每年各地高考的大阅读题会成为学生、教师研究学习的对象,语文课堂的文化内涵大幅增加,语文教学正在向着本然的形态缓慢回归。可以预言随着高考阅读题量的增加,选文、设题的进一步改进,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将会日益显现。刻板划一的课堂教学模
式,单调乏味的语文教学形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抛弃,一种真实、平静,陶然、沉醉,趋近自然的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将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做该做的事情,教师尽自己的智慧,阅读经典、发展个性、融入生活将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常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