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文仿写示范指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一、仿写的方法
仿写有其方法可循,这些方法是架通范文与仿写文的多种桥梁,应因模仿的需要而作选择。仿写的第一种方法是取意法,即模仿范文内容写文章。它含有三种情况,其一是范文里写什么,仿写文就写什么。如以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为范文写《家乡的杏子》,要求以“杏子”为说明对象组合材料,仿照范文的主要思路进行说明。其二是模仿范文的主要精神内容。如以朱自清的《春》为范文来写《春的脚步》,描绘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其三是改换范文的角度,仍然选取范文中的材料来写。如以课文《祝福》为范文写《祥林嫂的故事》,全部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位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形象。仿写的第二种方法是仿形法,即模仿范文结构、表现手法和句式特点等形式来写自己的内容。它含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全仿法,从整体上模仿原文的形式。如写《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就可全仿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结构布局,先开门见山地回答命题,
中心部分进行具体阐述,最后加以总结,亮出自己追求的人生准则。如果能够写得朴实自然,“旧瓶装新酒”,富有新意,就会是一篇较好的仿写文。其二是点仿写,只模仿范文的一两点写法。点仿的范围很广,句式、段落、开头、结尾、联想、观察、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等,各种手法都可取其一点而仿之。
左方之地
二、仿写要有创新
仿写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明白,仿写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各种写作方法,并逐渐有所创新,最后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好文章。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仿写时注意三点:第一,要确定好仿写点。仿写点是指范文中将被模仿的点,这个点可能表现在一个地方,也可能表现在几个地方。这个点是范文与仿写文的联结点、相似点,确定仿写点是仿写的关键所在。仿写点的确定既要根据范文的特点,从范文中最明显最突出的写法特点上去,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适宜于学生模仿才行。第二,
仿写要自然,妥帖。要深入钻研选定的范文,弄懂弄通范文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才能仿到实质,才能以别人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内容。第三,仿写应循序渐进。开始先练习点仿,逐步进行全仿;开始先练习句段的仿写,逐步进行结构、写法和表情达意的模仿;开始可以有所拘泥,逐步达到创造性的仿写。做到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模仿到创造,仿写方真正达到了目的。
一切表达是可以训练的,这就像小孩学语言。语言表达的一般思维过程是:阅读——感悟——识记——情境碰撞——仿制——创造。在这个环节里,“情境碰撞”指所识记内容与眼前想要表达的内容发生碰撞,从而进行模仿。
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时常被这样或者那样的美文所感动,而产生共鸣。我想其中肯定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只是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看到他人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深有体会故而感慨系之!
faults
有时候,在读别人的佳作时,被感动后,从身边事入手,写些主题立意相同而取材角度不同的文章,也是很有意思的。
范文一:
塔上有棵树(原文)
刘志坚
我的居室临河。河的那面有座古塔,塔上有棵树。那树挺立在塔顶之上,和我隔着一段空间为邻。
那树不很高大,但很古老。树叶纷披,撑一团墨绿。郁郁葱葱,四季不凋。有人说它是胡椒树,也有人说它是香樟树。那树是怎么上去的?有人说那树的种子,一定是小鸟衔上去的,也有人说是修塔人遗落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了这树,这千年古塔,才有了生意的葱茏和生命的蓬勃。
塔之树,是一曲生命之歌。
塔是锥形的。塔顶原有三个相叠的宝瓶,远远看去,像一串葫芦。那里没有土壤,没有
酒桶攻略
泉水。塔树只能在一层薄薄的尘埃里,在砖头的缝隙里存活。这是生命的奇迹。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不能在沃野里扎根,不能在旷野里扶风摇云。它只能在那一无所有的塔尖,以自己的坚韧和顽强,经营自己的日子。它面对大地,却得不到大地气脉的扶持;它面对江河,却得不到江河涓滴的滋润。生地的失位,这不是它自己的选择。落脚绝地,使它失去很多,更增加了它生的困厄和艰辛。
风吹来,雪飘来,风暴和雷击也劈面而来,它都无法回避,它只能挺身相迎。烈日炎炎,炙烤着它,从日出到日落,也只能苦苦地支撑着。风刀霜剑严相逼,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塔之树是不幸的,时时都在承受着大自然的磨难。它又是幸运的,它远离尘嚣,地面上的树,被砍了一茬又一茬,大片的森林都从地面上消失了,而它却躲过了人世间的劫难。还有那年,日本飞机来轰炸古城,从空中撒落的,撞落了塔尖上的宝瓶,塔树却安然无恙。而今,它是活得更古拙而宁静了。
性能英文
塔树像从大自然的炼狱里脱颖而出的一位哲人。它默默地俯览大地,闲闲地静观江河在流、城市在变。静观世人一代一代地在繁衍,繁衍出城市的进步和文明,也繁衍出许多的荒谬和悲欢离合的故事。
每天,它第一个迎接朝阳,最后送走落日。风从哪里来,雨往哪儿去,春花秋月何时了,它都知道。因为大自然的风云变幻,都在它头上演绎。它独立云空,与月儿相守,与星星对峙,与行云为伍,也与寂寞为邻。一任脚下的江河,水涨水落,一任身边的野草,草黄草绿。它只伴随大自然的韵律,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天籁。
塔树立于塔顶,脚下是拥挤的人,头上是拥挤的星。它像一位禅者,昭示世人,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秉性,不坠风尘。把人间的富贵荣华,看作是身边的野草闲花。把地上走动的人,看作是天上流动的云。它面对人世间的对对错错,天上的日升月落,也只闲闲而观,默默无语。它无喜无悲,无功过得失。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撑一团生命的绿。它不成材,成材又如何?它不结果,结果又如何?它崇尚的只是大自然。
金风乍起时,偶然也垂下一片两片落叶,或者从塔顶坠下几缕清香,不知是为了它生命的真实存在,还是为了回报塔身立足的那片土地。
我常坐于窗前,和它对视。它存在的本身,就时时在启示:生地的不祥,不是自己的选择,但生命价
百寿图值的定位和升华,应由自己来主宰,只有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才能显示出生命
塔树立身塔顶,失去大地的滋润,却也逃过了人间劫难。祸福消长,得失在天。
(选自《散文》)
桥下有棵树(仿写文)
去年寒假里一阴冷的黄昏,我骑车带同事方君去老城区,上新大桥时坡太陡骑不动,只得推车走桥边的人行道。方君左顾右盼地走在前面,突发出一声惊叹:“咦,桥下有棵树呢!”我凑过去一瞧:深冬季节,河水清且浅,水中有一排不知何年何月留下已被江水浸黑的木桩,挽住些许泥沙聚成小堆,一棵高不过丈许光秃单薄的杨树生长其上,主干下部还缠绕着草绳塑料纸之类。
当时,我亦怔住了,心里疑惑:这棵在水中浅滩上孤立无援的杨树,来年春天,它还会发芽吗?或许是内心的那份牵挂吧,从那以后,我每每路过,总要为之投去一丝莫名其妙的期待目光。
冬去春来,吹绿江南岸的柔风,撩得自然万物心旌摇荡躁动不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因事又一次路过时,一如往日漫不经心地去瞧它,游离恍惚的目光却被深深地吸引了:那棵让我牵肠挂肚的杨树已是绿芽凸现,挤挤挨挨,生机勃勃地开始了它生命里的春天。
我把车斜靠一旁,凭栏俯视,认真审读这棵充满活力的杨树。站在高高的桥上看它,委实显得有点渺小而纤弱。它从哪里来的呢?我极想得到答案。举目四顾,远山逶迤层峦耸翠,前方河滩不见一棵杨树,进入双眸的皆是些招蜂引蝶香气四溢金灿灿的油菜花。看来,这杨树,可能是遥远上游某处的一棵小树,或是一截断枝,随水流漂经此处时,被沙滩挡住,搁浅了,只得扎根驻足,开始孤独寂寞孑然一身地长在那儿。如一单身在外背井离乡寻生活的年轻人,有了落脚之所,便开始朝气蓬勃地生活着。
花开花谢,季节更替,缠绵悱恻的春雨来了。江水已有几次漫过树梢,我看见它在水中挥动绿枝与浪涛苦苦地抗争,接受命运的挑战,以自己的柔韧与顽强经营着自己的日子。谁也没有想过,万物求之不得的水,却成了它生命里的灾难,增加它生的困厄与艰辛。洪水退却,它依然绿意如故,挺直着身躯,笑傲江水,尽显英雄本。这些年来,亦不知它是与水抗衡了多少回,经历了多少磨难,才站成如今这道令人鼓舞的醒目风景,才有现在树的伟岸
与水为伍,落脚无泥,使它失去了很多。河水稍涨,它安身立命之所就成了游鱼快乐的天堂。河水暴涨的梅雨天又如期而至,面对滔滔江水肆无忌惮的暴虐摧残,树不是人,可以躲到高处避难。它没有脚,只有承受命运的不公,纵然是风吹浪打,也得“胜似闲庭信步”。树亦是人,当灾难危险来临的时候,也是敢于抗争追求希望,虽是柔枝,亦昭示其坚强的性格。
我骑车过大桥,和它对视,它的存在,让我不自禁想到那些与这杨树一样身处逆境却敢于抗争命运的成功者,想起曾在《散文》见过的一段话:“生地的不祥,不是自己的选择,但生命价值的定位和升华,应由自己来主宰,只有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本。”
【仿写指导】确切一点说,如果两篇文章分开来读,它们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对身处逆境中的树做了精心的描摹与刻画,赞美与讴歌其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它们选择的是坦然而自信,“生地的不祥,不是自己的选择,但生命价值的定位和升华,应由自己来主宰,只有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本。”
但是,这两篇文章在选择的内容和材料上有明显的不同。《塔上有棵树》中的树是凌空突兀地生活在塔顶,是命中缺水苦苦期盼的无奈与感伤;《桥下有棵树》中的树是驻足在河中央的小沙滩上,四周皆是水,且时常在夏日遭受洪水的肆虐欺侮,担忧着朝不保夕。再者,《塔上有棵树》基本上以空间为顺序,对树的生存现状进行思索;《桥下有棵树》是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树在季节更替中不同的变化的观察来突出其个性。
笔者的仿写文《桥下有棵树》虽然同《塔上有棵树》的主题相同,但也是重新整合材料更换不同的内容来表现“生命在于抗争,只有敢于抗争才能昭示自己的存在,才能令人敬佩”这一主题的。仿写者当初在散文上读到《塔上有棵树》时,心里就颤动了一下,被这树的精神所感动,想起自己那一直关注的桥下树,顿时到表达的方式,一气呵成此文。
古人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读学生作文,有时也一样的被感动。《老师,只有您站着》这篇文章引起很多人的赞叹,写出了老师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学生如此的敬重,老师应和写了篇《只有我站着》,借此文向学生们表达老师的愿望。
范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