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红⾼粱》看“寻根⽂学”
从莫⾔《红⾼粱》看“寻根⽂学”
梦到去世的母亲80年代中后期,以“⽂化寻根”为主题的寻根⽂学悄然出现,作家们开始致⼒于对传统意识、民族⽂化⼼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学"。这批作家的典型代表就是韩少功,他率先在⼀篇纲领性的论⽂《⽂学的"根"》中声明:"⽂学有根,⽂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化⼟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现实的同时⼜对现实世界进⾏超越,去揭⽰⼀些决定民族发展和⼈类⽣存的迷。"
莫言红高粱“寻根⽂学”当中的乡野⽂化寻根是其典型的流派,如汪曾祺表现"桃花源"式的传统⽣活的《⼤淖记事》、张承志表现蒙古草原⼈民⽣活的《⿊骏马》、路遥关于城乡交叉地带的描写、莫⾔关于⾼密东北乡⾃⼰祖辈的⽣活秘史的讲述,如《红⾼粱》系列作品。对我感触最深的当属《红⾼粱》,就以《红⾼粱》举例,在分析其⼈物形象和民族内涵同时,同时结合作者⼈物性格背景,谈谈我⾃⼰的感受。史圣司马迁
莫⾔曾经说过:“这时我是强烈地感受到,20年农村⽣活中,所有的⿊暗和苦难,都是上帝对我的恩赐,虽然我⾝处闹市,但我的精神已回到故乡,我的灵魂寄托在故乡的回忆⾥,失去的时间突然⼜以充满声⾊的形式,出现在我的⾯前。”我认为,这段话不是简单的空谈,⽽是他对乡村灵魂的把握,对乡村⾃我精神的抒发。
2022上海高考作文拜年的短信
在⼈物形象⽅⾯,《红⾼粱》在⼈物塑造上竭⼒表现民间状态的草莽英雄,抛弃了沉重的意识形态内容,这样就使⼈物变得鲜活⽣动,充满⼈性张⼒。例如,⽂中“我爷爷”余占鳌在开篇⼀出场便显⽰了⼟匪头⼦兼抗⽇英雄的双重⾝份,“杀⼈越货”⼜除暴安良,作者始终让⼈物停留在未曾雕琢过的原始的农民⼼理上。⽽奶奶戴凤莲的形象更是突破了中国传统⼥性贤妻良母的造型,热情果敢,充满情欲野性,可求⼈性⾃由与本能的满⾜。在追求的过程中反抗传统封建礼教,张扬具有反抗⾊彩的⽣命意识。在细节描写上,⾼粱地⾥⽕焰般的野合,⼀⼿掌管烧酒坊的魄⼒以及奔向天国之际的那段⽣命的宣誓,桩桩件件都是浓烈感⼈,激情奔放。在“我⽗亲”、罗汉⼤爷及其他⼈物的塑造上,也同样着⼒表现这种粗野不驯,营造了⼀种强劲与质朴的⽣命质感。可以说,⼩说从阶级论,⾰命论的束缚中还原⼈的复杂性,从单⼀化的历史观中还原了历史的混论和本真。
在象征意味和民族内涵这个层次上,“红⾼粱”都蕴含着象征意味,即“⽣命⼒主题”。⼩说通过抒情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粱的热爱,其实是对故乡的热爱,对⽣命⼒根源的崇拜。
小班益智区目标有⼈说,⽂字是民族精神的图腾,作者在《红⾼粱》中,试图寓⽆形于有形,寓永恒于刹那的追求。在巨⼤的⾃然灾变和民族灾难⾯前,他们表现出了中国农民最单纯的英雄⽓概。正是这种精神的洋溢和流贯使普通的形式和内容显得苍凉⽽⼜浑厚,浪漫⽽富有激情,这些“纯种的红⾼粱”已经远远超越了图腾的意义和价值,它是⼀种历史的伟⼒。
不可否认,莫⾔的⼩说受到了象征主义、魔幻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影响,⼩说采取第⼀⼈称对“我”爷爷,奶奶的故事的叙述视⾓,打破了传统⼩说的时空顺序和情节逻辑,在写实的基调中融于了诸多现代派的写作技巧,在象征与隐喻中,弘扬了北⽅⼈民强盛的⽣命⼒,在独特的主观感觉中,突出了亦真亦幻的超验感受和幻觉。举个例⼦,罗汉⼤爷被剁下的⽿朵叮咚的跳动,奶奶弥留之际雪⽩的也各⾃出现在蓝天⽩云红⾼粱中的幻觉,都具有神奇的魔幻⾊彩。这些表现形式与民间⽂化的内核相互作⽤,⽣发出强烈新鲜的民间意识。歌颂绿林豪杰,制造浪漫传奇经历⼀直是民间⽂学的审美主题。在民间意识问题上,莫⾔似乎渗透了更多的⼈⽂关怀,其作品兼具了“⽂化寻根”和先锋的意义。⼀⽅⾯在⽂学美学的意义上对民族⽂化资料进⾏重新认识,发掘其向上的⽂化内核,寻失散已久的传统⽂化价值,以求确⽴⾃⼰的⽂化坐标;另⼀⽅⾯,⼜以⼀种前卫的姿态探索⽂学的多种可能性,在叙事⾰
命、语⾔实验、⽣存状态三个层⾯尝试突破,建⽴独具⼀格的个⼈化⽂体。
不同于⽂⾰时期或更早的⽂学作品,80年代的作品⾥⾯,对环境的写照和捕捉显得尤为珍贵,莫⾔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有⾼超的捕捉感觉的能⼒。如《红⾼粱》⾥戴凤莲的哭声是“⽔分充沛”的,贴着任副官乌⿊的头发划过去的⼦弹是“在低空悠闲的飞翔”的,奶奶⼀头栽倒时是“欢快地叫了⼀声”的。这种有悖常理的语⾔很贴切地表达⼈物在那⼀瞬间对事物的特殊感觉,这种语⾔形成了莫⾔⼩说独特的叙述氛围。
在我看来,莫⾔擅长以⾊彩描绘形象负载感情,最突出的莫过于那⼀⽚作为悲壮历史的抽象凝缩的⾎海⼀般的红⾼粱。这⼀⽚“扎根⿊⼟、受⽇精⽉华,得⾬露滋润,上知天⽂下知地理”的红⾼粱包容了⾼密乡⼈多少风流韵事英雄壮举萎缩,这种⾊彩的运有和陌⽣的语⾔结构⼀样,带有莫⾔强烈的主观化倾向,他已经脱了点缀装饰的轻松的差事,⽽充当了⼈⽣痛苦的载体与象征,以此造就出了整部⼩说中那种异于常事的民间之美的感性依托。他的《红⾼粱》这部作品引起了不⼩的轰动,是因为它采⽤了魔幻现实的表现⼿法,具有独特的叙述视⾓,丰富的语⾔特⾊,独创性的农民形象,⾊彩斑斓、寓意深远的寓意,凸显了⾼密东北乡⼈深厚的民族内涵。
⼀⾔以蔽之,通过莫⾔的作品,以《红⾼粱》为代表的寻根⽂学意识包括三个⽅⾯:第⼀,在⽂学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化内核;第⼆,以现代⼈感受世界的⽅式去领略古代⽂化遗风,寻激发⽣命能量的源泉;第三,对当代社会⽣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化⼼理的深层结构的深⼊挖掘。"寻根派"的⽂学主张是希望能⽴⾜于我国⾃⼰的民族⼟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派的⽂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