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36分)            班别              姓名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512关爱行动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破坏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C.没有建立强大的军队  D.缺乏经济基础
3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顽固派的观点  D.立宪派的观点
4.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  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
5.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王政柱   
A.西方列强  B.满族人民    C.满清贵族(清政府)    D.少数民族
6.武昌起义胜利是因为                                                   
①维新派的推动  ②同盟会的推动  ③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④新军中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家长会感言①③④    D①②④
9.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1.《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
B.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C.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12.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义和团运动    ④辛亥革命    ⑤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13.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 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15.有关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脚伤    D.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有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
三、材料分析题(1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拳匪纪实》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
回答:①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②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③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④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两次运动有什么最大区别?
 
四、综合运用(15分)
 18.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人物是:图1            ,图2         
3中的杂志是谁在哪一年创办的?这本杂志的创刊有什么意义?该杂志从第二期开始改名叫什么?
 ③图2中的人物经常在这本杂志上发表文章,他在1918年在上面发表了哪两篇文章来歌颂十月革命?
 
五、融入情境,探究问题(33分)
20.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⑵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21.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史学界普遍认为,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
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请完成以下各题:
①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②分别从后两个阶段选择一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简要说明他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
答案:
1.思路解析:试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用排除法做答。科举制的废除开始于1905年,所以将其排除,没有的只有A。答案:A
2.思路解析:试题考查的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答案:B
3.思路解析:阅读材料,掌握材料的意思,是答题的关键。题干主要意思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这是洋务派的主张。答案:A
4.思路解析:光绪帝并不是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不想做亡国之君,支持变法运动。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危机加深是维新变法的背景。答案:C
5.思路解析:试题有极大的迷惑性,容易误导鞑虏就是满族人民,引发民族仇恨。实质上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满族人民也是被统治阶级,大家共同的敌人是统治者。所以只能选C。答案:C
6.思路解析:试题用排除解答。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领导的革命运动,而维新派主张变法,反对革命。因此排除,剩下的就只有B了。答案:B
7.思路解析:试题是识记层次的考查。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不是共和。所以A答案是错误的。答案:A
8.思路解析: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一切皆好,有片面的倾向。选项中有此倾向的是新文化运动。答案:C
思路解析:专题方式考查历史是目前兴起并被逐渐接受的一种方式。它把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放在一起,以一个线索串起类似或相关知识,在考查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框架或体系。
答案:9C 10D 11D 12D
思路解析:专题式选择题,要求我们在做答的时候必须根据事件、人物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它们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让我们的能力深华。
答案: 13D 14B 15A
16.答案:错误:通过电视 理由:1912年还未发明电视
⑵错误:在上海 理由: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⑶错误:想去年 理由:维新派人士被杀应在1898
⑷错误:袁世凯 理由:被杀的谭嗣同等六人
⑸错误:《新青年》 理由:1915年才在上海创刊
17.思路解析:将相关的材料放到一起进行,在考查基础的时候提高能力要求,分析相关知识之间的异同。因此,做类似试题的时候首先必须准确回答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纵横联系,提高能力。
答案:①材料一出自洋务派的观点,材料二出自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材料四出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②材料二的救国方式是变法、改革,政治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材料四表现的救国方式是革命,政治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材料一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应该在不触动封建体系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科技。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的封建帝制存在着缺陷,应效法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
④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对待清政府、外来事物(侵略者)的态度。
18.思路解析:回答图片资料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看图片,搞清其隐含内容,同时要阅读问题,在问题中发掘有效信息,佐证或清楚你在观察图片时所得信息的对否。如本题我们可以从1918年发表文章歌颂十月革命,得知图2中的人物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