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一、历史上的改革
1. 商鞅变法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主要内容 | 作用 | |
政治 |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商鞅变法,加强了秦国国君的权威,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秦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为秦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 ||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 ||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
经济 |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
2.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 ||
3.统一度量衡 | ||
军事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
他还进一步推行措施:禁穿胡服,学说汉话,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改用汉姓。
作用: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3.日本大化改新
645年,孝德天皇继位,并效仿中国的纪年法,设“大化”年号。改革派以唐朝制度为蓝本,颁布了《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攽(bān)给公民,六年一攽,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法令。
内容 | 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块份地,有永久使用权 |
作用 | 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改革很不彻底,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俄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
5. 洋务运动
时间 | 19世纪60—90年代 |
口号 | “自强”“求富” |
内容 |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 |
影响 |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
6.明治维新
初二半命题作文1868年开始,新建立的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新”在学习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
内容 | “废藩置县” | 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
“殖产兴业” | 利用国家资金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工商业 | |
“文明开化” | 全面引进西方的教育、文化科学和生活方式 | |
“富国强兵” | 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 |
作用 |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和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 |
fill |
7.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 影响 |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 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变革精神,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 |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 |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 |
8. 建国初期的
时间 | 1950—1952年底 |
内容 |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废除地主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作用 | 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
时间 | 1953年—1956年底 |
内容 | |
作用 |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 时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理论指导:理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 内容: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邵阳打筒子 影响: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立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模式 |
11 . 苏联的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领导时期。1991年底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解体。
内容 | 结果 | |
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 | 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采购制;大规模垦荒;推广玉米种植;把怎样管理企业的权限下放到地方,等等 | 初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未突破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束缚 |
勃列日涅夫改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 在坚持原有体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政策调整 | 没有改变重工业畸形发展,经济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痼疾。后期,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 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倡导“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取消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等 | 导致了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日益加剧 |
二、制度创新
1.雅典民主制度 | 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是国家主要管理机关。对后世西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2.英国君主立宪制 |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创造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国王的权限,保证了议会的立法、财政、征兵、言论自由等权利,确立了国家主权属于议会、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
3. 美国民主共和政体
美国民主共和政体 | 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各司其职,相互制衡。1787 年宪法保障了美国的统一,确立了共和制度,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
4.苏俄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背景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的形势,工农联盟有破裂的危险 |
内容 |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
关系国家命脉的大企业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出租给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 | |
允许自由贸易 | |
作用 | 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欢迎,国内危机迅速缓解,生产稳步恢复,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
5.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为了摆脱危机,宣布实行“新政”。
内容 | 特点(新在哪) | 影响 |
整顿金融体系 | 国家干预经济 | 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
调节工业生产 | ||
保证农业生产 | ||
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保障制度 | ||
6.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正式确立了作为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大连海洋大学是几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起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当地民族依法管理地方的内部事务 |
7.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对外开放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一国两制” | 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澳门已经得到成功实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三、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
(1)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立足国情,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
(4)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
【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 史书记载“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推动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国家过渡的内容是
A.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