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复习导学案
高三语文组
复习目标:
2、全文背诵、默写、翻译《赤壁赋》。
课前自主学习与质疑
自主学习
苏轼(1037-1101),北宋 家、 家。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 ,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
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 的情怀。
课堂知识梳理与探究
一.文言知识整合
1.出通假字并解释。
1) 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 山川相缪
2、解释词类活用
1) 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2)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 正襟危坐
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6)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7) 侣鱼虾而友麋鹿
苏轼前赤壁赋8) 不知东方之既白
9) 击空明兮溯流光
3、解释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词
1) 纵一苇之所如
2) 方其破荆州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4)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6) 而卒莫消长也
7) 冯虚御风
8)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9)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0) 倚歌而和之
4、一词多义
1) 望: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2) 歌:扣舷而歌 歌曰
歌窈窕之章 倚歌而和之
3) 如: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 然: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5) 长:抱明月而长终 而卒莫消长也
6) 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7) 而:羽化而登仙 扣舷而歌
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而问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耳得之而为声
8)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5、特殊句式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2) 渺渺兮予怀
世界上最大的企鹅3) 凌万顷之茫然
4) 何为其然也
5) 而今安在哉
6)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 客有吹洞箫者
8)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 托遗响于悲风
10)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1) 相与枕藉乎舟中
6、翻译下面的的句子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口头禅的意思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二.探究
1. 《赤壁赋》中感情变化线索是什么?
2. 如何理解《赤壁赋》中的“主”与“客”?
课后拓展与提升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文章助读】
《赤壁赋》以文赋的形式,记叙自己夜游赤壁的情景,描写了夜的美好景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透露出自己思想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所追求理想的执著,及身处逆境却依然豁达开朗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
素材一:
苏轼不同意“客”的“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得喜悦。他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挂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写作应用话题】
1、胸怀 2当幸福来敲门台词、态度决定成败 3、珍惜拥有 4、人要坦荡、达观 5、变与不变 6、乐与悲
素材二:
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而苏轼却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无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遗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是大自然赐给我的无穷宝藏,这就是对生命真谛的诠释。
素材三: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生性旷达的他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从文学上完成人生的追求。
【写作应用话题】 1、挫折,改变人生 2、转向 3、面对逆境 4、穷则独善其身 5、永不言败 6、人要适应现实
红烧东瓜附: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断: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能忘记。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
以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那些世俗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挫折,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可他却是一只天生的荆棘鸟,越痛苦,唱出的歌声就越婉转,堪称天籁之音,犹如迎着寒风的一株寒梅,越是凛冽刺骨,他越是怒放芬芳,冷艳无比。
——《心灵的胜利 》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岁月不可能一尘不染,人生不可能一举成功。走过了寂寞,心灵会绽放洁白的花朵;走过了昨天,回忆会滋生温暖的彩;走过了沙漠,生命会留下串串的脚印;走过了磨难,双手会收获成熟的茧子;走过了心灵沼泽地,我们会变得更清醒更理性更智慧更无所畏惧。 ——— 寄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