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的第⼀部⽆字图书是中国的河图洛书,⼈类的第⼀种学问是中国的伏羲⼋卦,伏羲古易是⽬前为⽌⼈类已知的最为古⽼的学问。从这⼀⾓度上讲,伏羲开创的古易学是⼈类知识之母。是我们取之不尽,⽤之不竭的智慧宝藏。
⼀、易学不是周易,周易之外还有古易,古易不需要⽂字,只靠⼀把⼿便能推算天⽂历法和制定指导农事的⼆⼗四节⽓;
通常⼀提到易学,⼈们便以为是指⽂字产⽣之后才出现的《周易》,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周易不是古易,周易之前还有连⼭和归藏。连⼭、归藏是符号易,符号易之前还有伏羲创造的龙⼿古易。
龙⼿即伏羲⼿,龙⼿易即⽂字未出现之前中国古⼈⽤阴阳五⾏、天⼲地⽀推算天⽂历法的⽅法。其依据的便是既⽆⽂字,⼜⽆符号的掌上河图洛书,凭此就能够实现象数转换。
这种不需要⽂字,只靠⼀把⼿,便能实现象数转换的⽅法最为重要的是不仅能⽤阴阳五⾏、天⼲地⽀推算天⽂历法,能制定指导农事的⼆⼗四节⽓;⽽且还能据此推演出上⾄天⽂,下⾄地理、中⾄⼈事的中国传统⽂化的宏⼤体系。
⼆、⽂字的有⽆不是评判⽂明古国的标准
洋⼈不是认为“⽂字”的有⽆是评判世界⽂明古国最为重要的标准之⼀吗?⽽且中国不明就⾥的西化学者和考古砖家们,像傻⼦⼀样跟着洋⼈们起哄!
最令⼈⽓愤地是,还有⼀批所谓的现代疑古派汉奸史学⼤家们和为数不少的考古砖家们(名字这⾥就不点了),他们不仅不认伏羲⽼祖宗,就连秦之前的历史他们也认为很多都是古⼈伪造的。
三、伏羲治地的研究考证必须要满⾜以下三⼤条件:国画学习
易经风水1.以古籍⽂献史料为准,梳理和弄清伏羲治地的源与流的关系,以及伏羲⽒⼤家族为躲避史前洪⽔和适应⽓候变化,曾沿着古昆仑⼭东西⽅向多次迁徙的來龙去脉,⽽且必须要经得起反复论证;
2.⾄少要经过国内外百名以上的史学⼤家、易学⼤家、古⽂字⼤家和地理学⼤家的参与和考证;
3.在完全公开、透明、独⽴、公正的前题下,根据⽂献史料、风⽔龙脉、星象地理三维透视,现场调查研究,反复叠加印证,最终得出令⼈信服的结论——给党和⼈民交上⼀份满意的答卷。
四、易学的定义:易学即通⽤科学,具有道义和实⽤的双重功能;
从通⽤科学的⾓度上讲,周易不是古易,⽽是今易。易学⾮单指不能反复实践验证的周易⽞学,⽽是能经得起反复验证的伏羲古易体系的象数实学,具有道义和实⽤的双重功能。亦即是说,象数的源头是伏羲古易。但后世的《周易》淡化了其象数实⽤功能,却过度强化了《周易》的义理⽞学功能。
易学起源于距今8000年前伏羲时代道术合⼀的象数实学。象数实学即通⽤科学,通⽤科学即全科学,具有道义和实⽤的双重功能。
但今⽇之易学却被后⼈改造的⾯⽬全⾮,将道与术彻底分离:道成了⽆根之⽞道,术沦为算命占⼘的⼯具。所以如今只要⼀提易学,⼈们的第⼀反应就是“打卦算命”和“封建迷信”。
五、易学是经之⾸,⼤道之源;
如果为易学正名,承认中国的通⽤科学即易学,⽽⾮其它国学经典。那么,在经之⾸、⼤道之源、诸⼦百家之根的易学⾯前,诸⼦百家都只能是孙⼦辈的⼩⼉科。因此,易学⼤家的学术地位,⾃然⾼于根本就不懂易学的所谓狗屁“国学专家”和“国学⼤师”。
六、易学⼜分经学和⼩学
易学⼜分经学和⼩学,经学为基础理论,⼩学为实战应⽤。经学虽出⾃于⼩学,但其地位却远⾼于⼩学。⼆者之间就如⾼等数学与应⽤算术之区别,不可同⽇⽽语——其区别犹如汽车设计师和只会开车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的司机。从这个⾓度上讲,专家不如通家,专才不如通才。专家之才易寻,遍地都是。通家之才难觅,举世罕见。因此,能打卦算命的“⼩学专家”遍地都是,能⼀通百通的“经学⼤家”却凤⽑麟⾓。
七、易学与⾃然科学和纯哲学的区别
中国易者总喜欢将易学等同或降低为⾃然科学,或者将易学拔⾼为纯粹的哲学。却不知⾃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区别,但科学不包括哲学,哲学实为西学之通⽤科学。
⼈们有所不知,西⽅的通⽤科学即哲学,但中国⾃古以来只有易学,没有哲学,故所谓的“中国哲学”实为西学之泊来品。在西⼈看来,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王。但在中国⽼祖宗的字典⾥,根本就没有哲学这⼀说。
看到中国的许多⼤学⾥,教授们煞有其事地在传授什么完全西化了的“中国哲学”。张⼝“唯⼼”,闭⼝“唯物”,但却绝⼝不提⽼祖宗的易学真谛——吾不禁哑⾔失笑——误⼈⼦弟⽽已!
⼋、新⽂化“⽇式现代汉语”贻害国⼈⽆数
诺基亚8800黄金版现代汉语造成的语义混乱和逻辑⽭盾,实应归罪于上世纪初留⽇、留美先驱们掀起的“新⽂化运动”,以及胡适们⼤⼒推⼴的“⽇式汉语”。这种“⽇式汉语”的⽩话⽂愧对烈祖烈宗,与博⼤精深的古汉语相⽐真得是⼀个在天上,⼀个在地下。
提倡“⽩话⽂”的新⽂化运动,是上世纪初由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傅斯年、钱⽞同等⼀些受过“⽇式西⽅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发起的⼀次"反传统、反孔教、反⽂⾔"的思想⽂化⾰新和⽂学⾰命运动,我们现今使⽤的⽩话“现代汉语”就是这次“新⽂化运动”的产物。
九、现代汉语从⽇语中借⽤了⼤量社科词汇,并肢解了传统⽂化;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实为“⽇式汉语”的产物,现代汉语直接从⽇语中⼤量借⽤了诸如“科学”、“哲学”、“客观”、“主观”、“主体”、客体“、“唯⼼”、“唯物”,以及诸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词汇,将国⼈传统的天⼈合⼀整体宇宙⽣命观,肢解成为⽀离破碎、⽭盾百出的西洋世界观,终于将“现代汉语”改造成与“传统⽂⾔⽂”格格不⼊的“四不象”语⾔。
因之,我们⽤“⽩话⽂”在解释古代典籍时常有⼒不从⼼、⾔不迖意的感觉。尤其在翻译古奥艰深的《易经》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很难到与⽂⾔⽂对应的现代词汇。
⼗、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新⽂化运动旗⼿之⼀的鲁迅曾说过⼀句名⾔:“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现今从中国⽂化全⾯复兴的⾓度上看,这种企图灭绝中国传统⽂化的⾏为其实与卖国汉奸⽂⼈⽆异。
在中国⼈看来汉字是中国⽂化的载体,⽆汉字中国⽂化必亡。易学是经之⾸,⼤道之源,三教之⽗,
诸⼦百家之根。故单纯之哲学既涵盖不了如此之多的内容,亦⽆如此之⼴和如此之深的信息容量。
⼗⼀、警惕:不能将易学降低为⾃然科学;
故在吾看来,将易学定位为科学得不尝失,其实等于降低了易学的地位,将易学变成了某⼀门分科学。虽然这样做提⾼了易学的实⽤功效,但却使易学丧失了经之⾸,⼤道之源,三教之⽗,诸⼦百家之根的崇⾼地位。
例如从易者好将易学等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单纯天⽂学、物理学和量⼦⼒学。那么,易学的通⽤科学功能岂不是打了折扣?这实际是降纸了易学的地位,⽽不是拔⾼了易学的地位。
目的的英语⼗⼆、易学起源于道术合⼀的象数实学
易学起源于道术合⼀的象数实学,象数实学即通⽤科学。但⾃王弼扫象开始,以王弼、韩康伯为⾸的义理派却从⼀个极端⾛向另⼀个极端,⽤假、⼤、空的微⾔⼤义代替深奥的象数实学。这⼜等于架空了易学,将易学象数的实⽤功能变成了不接地⽓的泛泛⽽谈。
了不接地⽓的泛泛⽽谈。
⼗三、为图书正名:河图洛书背图谶恶名;
通常认为河图洛书是图谶⿐祖,其实是对河图洛书的误解。图书乃⼈类⽂明之灯塔,是⼈类⽂明初始之光,⼈类的第⼀部⽆字图书是中国的河图洛书,它起源于8000年前的伏羲时代。
⼗四、图书乃⼋卦九宫之母,天⽂历法之⽗;
最早的图是伏羲时代古⼈座井观天时⽤的“井”字格座标,简称图。图是四分北⽃的产物。书是⼋分北⽃的产物,是对河图的补充和细分。图为体,书为⽤。图为简,书为繁。图书乃⼋卦九宫之母,天⽂历法之⽗,是⼈类认识⾃然和改变⾃⼰命运的⼯具。因此,图和书不仅是中国⽂明的出发点,⽽且也是世界⽂明和整个⼈类⽂明的出发点。
⼗五、古⼈并不真正了解图谶与图书的区别,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在⼀起;
图谶萌芽于先秦时代的"巫师图像"。巫师图像原是⼀种应帝王受命的祥瑞和神物;⾄两汉以迄宋元,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化需要下,⼈们对其作了种种推演、改造,遂演变成"河图洛书"的神话般的传说故事及图谶之说,并⽇益图式化和⽞理化。河图洛书的嬗变不仅对于古代易学、儒学的发展产⽣了影响,⽽且对政局兴衰、朝代更替和⼈们的⽂化⽣活也产⽣了诸多影响。
⼗六、演绎河图洛书神话故事的是西汉名儒孔安国
西汉时期,第⼀个演绎河图洛书神话故事的是名儒孔安国。孔安国对河图洛书的创意,是通过后⼈之
⼝⽽流传的。他在《尚书正义》的《顾命》篇和《洪范》篇中,分别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卦,谓之河图。""洛出书,神龟负⽂⽽出,列于背,有数⾄于九,禹遂因⽽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序。"综合孔颖达在《周易正义·系辞传》中所引孔安国的观点来看,孔安国对"河图洛书"的认识有两点:⼀是伏羲依河图以画⼋卦,⼤禹依洛书以定九畴;⼆是河图即是⼋卦,洛书即是九畴。这不仅把原本模糊的祥瑞之兆衍⽣出"龙马负图,神龟贡书"的具体情节,⽽且把其中的圣⼈具体地与伏羲、⼤禹等先贤联系起来,并演绎出其与⼋卦。
⼗七、东汉名儒刘歆和班固把河图洛书与洪范九畴捆绑在⼀起
图书与洪范九畴的神秘联系始于东汉的刘歆和班固,其内容⽐之西汉图书之内涵要丰富、深刻得多。继孔安国之后,刘歆和班固对河图洛书的⼀个创意,就是把河图洛书与洪范九畴捆绑在⼀起。这在历史上是第⼀次以史书的形式把《尚书·洪范》篇中的六⼗五字定为"洛书"本⽂的⼀种新说,并为伏羲、⼤禹的相关传说增添了可信度与合理性。
⼗⼋、将河图洛书演变为有⽂字的谶纬之神学始于东汉,为王弼扫象落下⼝实;
故东汉时期还出现另外⼀种趋向,就是河图洛书已经演变发展成为有⽂字、成篇章的书籍,⽽且和谶纬之学融合在⼀起,名之⽈图谶。"所谓"谶","诡为隐语,预决吉凶"。所谓"纬",则是⽤神学观点来解释经义,假托神意、假托孔⼦⽽作的书。与《易经》、《诗经》、《书经》等"六经"相对应,有《易
纬》、《诗纬》、《尚书纬》等所谓"六纬"。经是基本原理,纬则是把经学神学化。
这个后果当然很严重,这便由此种下祸根——为另⼀个天才后⽣王弼扫象落下⼝实。
⼗九、王弼扫象⾸开⽞学之门
王弼⼈⽣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他著有《⽼⼦注》、《⽼⼦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卷、《易辩》⼀卷等数种。但其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在其质量,在于其创见。
王注《周易》⼀改汉⼈⽀离烦琐的传统⽅法,不⽤象数,⽽⽤《⽼⼦》,以⽼⼦思想解《易》,并阐发⾃⼰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代新风---"正始⽞风"。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内容深奥。
⼆⼗、弼因雄起:谈谈王弼的功与过;
王弼早年受杨雄的影响较深,杨雄⽤⽼⼦注周易⽽成《太⽞经》,⽽王弼扫象之灵感与西汉杨雄因作“太⽞”⽽名声⼤噪有关。
有关。
西汉杨雄出于儒道⽃争之需要,贬儒扬道。故其以⽼庄思想为主,建⽴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太⽞”象数⽞学体系。其对周易象数⽞学化的开创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经学研究之晦涩深奥之学风。正由于其观点和⽅法新颖并易学易懂,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王弼⼀⽣像流星⼀样匆匆闪过,只活了短短⼆⼗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光,继扬雄开⼀代魏晋⽞学。王弼亲⼿注释的《⽼⼦注》即后世⼴为⼈知的⽼⼦《道德经》。其对后世国⼈的宇宙⽣命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前⽆古⼈,后⽆来者。
⼆⼗⼀、《道德经》的要害是“道废”⽽“德出”
“⼤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郭店楚简《⽼⼦》原本仅有2000余⾔,亦⽆《道德经》中的“道经”与“德经”的分法,故《道德经》的要害是“道废”⽽“德出”。
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分天下,王弼痛感汉朝将亡,为⼤汉将亡⽽鸣不平。故其托⽼⼦为代⾔,作《⽼⼦注》为警⽰天下,借5000⾔《道德经》⽽鸣其志。
但物极必反,有⼀利必有⼀弊。王弼扫象之后造成易道分离,易道分离⼜造成道术分离。⾃此实道变为⽞道,⽞道⼜造成道⽆根。
怎么哄男生开心⼆⼗⼆、王弼扫象有三宗罪
因此,王弼扫象有三宗罪:
第⼀宗罪是毁掉象数实学造成易道分离:
第⼆宗罪是⾃此⽽始,国⼈皆好玩空⼿道,假、⼤、空道学横空出世;
第三宗罪是⾃王弼始,易学之义理派遂成为易学正统,将两汉的孟喜、焦延寿、京房、郑⽞、魏伯阳;以及北宋的陈抟、邵雍等象数⽞学⼤家统统贬⼊民科末流,迫使这些象数⽞学⼤家们只能与巫占之术为伍。
实际上,我们⾄今也很难为⽴⾜于周易体系的象数⽞学正名。如若正名须解决三个问题:1、其象数⽞学的原理何在?
2、其⼤概率究经能够达到多少?
3、其理论体系能不能够反复经得起验证?
⼆⼗三、易变体变:易道分离造成道术分离,易医分离造成中医⽆根;
众所周知,易为经之⾸,⼤道之源,国体之根本。但
很多⼈,包括许多博导在内的⼤师们也不知道“易变则体变”这个道理。
中国⽂化最为诡异之处便是“易变则体变”,易为国体之根,易体之变必然引起⽂体之变,⽂体之变必然⼜引起国体之变化。“新⽂化运动”即为由“⽂体”之变所必然引起的“国体”之变。
⼈们亦有所不知,“新⽂化运动”攻击的主要对象之⼀便是中医。例如鲁迅留学⽇本时最初学得是西医,回国后便说中医如何不好,根本不科学,是巫医,⼒主⽤西医代替中医。在北洋政府和民国时代,中医曾⼏次⾯临被取缔的命运。直⾄新中国成⽴之后,主张取缔中医的呼声仍不绝于⽿。如果不是⽑泽东主张保护中医,中医也许早就灭亡了。
⼆⼗四、⽆象数理论⽀撑的中医,难以逃脱被西化肢解的命运;
《易经》被誉为“中国⽂化之源”,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衍⽣了⽆数的流派,其中象数派是易经的主流之⼀。象数是易象与易数的合称,象是形状,数是数⽬和计算,以此实现象数转换。象和数经常在易医实践中连起来⽤,通过望、闻、问、切,观其象算其数便能测其病,故中医之学被称之为象数实学。
⼆⼗五、易学象数学派的历史渊源
易学象数派之崛起起源于黄帝时代的⽅仙道⼠,⾄两汉时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成就是《黄帝内经》
的问世,是当时的
易学象数派之崛起起源于黄帝时代的⽅仙道⼠,⾄两汉时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成就是《黄帝内经》的问世,是当时的⽅仙道⼠假托黄帝之名创造了对话体的《黄帝内经》。但最早的象数转换之术与连⼭五⽘、归藏绳结记数之象数转换有关。
易学象数派是注重于通过象数转换,即通过易之经卦象和有关数字来解释易学的学派,并能通过象数转换来预测疾病和运势。易学象数学派的兴起和⿍盛时期是两汉和两宋时代。
象数学派最早兴于两汉时期,⾄西汉时《易经》与民间的五⾏⼲⽀运⽓思想结合,与阴阳家合流。出现了孟喜、焦延寿、京房等⼀批著名的注重象数的易学家,这三个易学家⼀脉相承,孟喜为焦延寿之师,焦延寿为京房之师。他们以卦⽓占验说易,包括纳甲、飞伏、世应等法,为汉代象数易学主流。
东汉郑⽞博采众长,以“⽘⾠说”解释《易经》经⽂,其认为乾坤⼆卦⽣其余六⼗⼆卦,乾坤⼆卦共⼗⼆⽘,刚好合⼗⼆地⽀之数。其将⼗⼆地⽀纳⼊到《易经》的三百⼋⼗四⽘,以“阴阳五⾏说”解释筮法,说易以象数为主,对后世影响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宗王弼,北⽅尊郑⽞。
⼆⼗六、连⼭归藏并未失传,只是我们不认识⽽已;
史记·天官·⼤⼘》⽈:“⼤⼘掌三易,⼀⽈连⼭,⼆⽈归藏,三⽈周易”。但“连⼭”与“归藏”这⼀块,⼈们
普遍认为早已失传,其实是不对的。“连⼭”和“归藏”并没有失传,只是被深埋在地下太久,相隔数千年后⾄宋朝时才被发掘出来。宋时湖北孝感在发掘古墓时,⼈们发现了商代“中⽅⿍”上刻有⽆⼈能识的“古卦”,由于其年代太久,间隔的时间⼜太长,故此后800年间⽆⼈能识。后来⾄上世纪70年代,⼜陆陆续续出⼟了数⼗件刻有“古⽘古卦”的⽂物,也就是被中国社科院张政烺研究员解读为“数字卦”的东西,但学界对此争议很⼤,故始终未能达到学界的共识。
很显然,草⽆根枯萎,树⽆根必死。让只见过《周易》,但对“史前易学”没有任何概念的专家学者们,去解读出“连⼭易”是不可能的。要搞清楚以上⼏个问题,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史前易学”?什么是“连⼭易”的卦形?什么是“归藏易”的卦形?什么是“周易”的卦形?这些基本概念搞清楚了,然后解读就容易多了。
1、连⼭易的卦形
上图为陕西淳化县⽯桥镇出⼟的西周陶罐上“连⼭易”的⼗⼀组卦形,因其卦形如⼭峦叠加,⼭⼭相连⽽被称之为“连⼭”。
这⼗⼀种连⼭易卦形的结构分别是:
将上图西周陶罐上的卦⽘符号归类划分后,其实只有五种古⽘符号,分别为“⼀”、“乂”、“⼈”、“⼗”、“⼋”这五个符号。
很显然,“伏羲古六⽘”最初是天地⼈三分阴阳成双成对的,故才能成为古六⽘。但天⽘中的阴⽘“⼆”实为“⼀”的重⽘,竖排时“⼀”“⼆”不分,说“⼀”不“⼆”后,舍去“⼆”不⽤。于是在古易连⼭中,“伏羲古六⽘”在使⽤时为了易于识别,最终被简化为“伏羲五⽘”,即“⼀”、“乂”、“⼈”、“⼗”、“⼋”这五个符号。
2、归藏易的卦形
⼈们有所不知,中国上古时代曾经历了“结绳记事记数”的绳⽂时代。结绳记事记数即⼈类在⽂字符号出现之前,曾发明过的最早的实物契约形式。
例如吾借了你⼀⽯⾕⽶,约定10⽇后归还。为了记住归还⽇期,吾就先打成10个绳结,⼀天解开⼀个绳结,以绳结的最后⼀个数表⽰归还⽇期。
此外,绳结不仅⽤于结绳记事记数,⽽且聪明的古⼈还⽤结绳记卦,以打绳结记的⽅法来记录巫觋与祖先神灵沟通的旨意。
“归藏易”其实就是“结绳记数”和“结绳记卦”,以记录巫觋与祖先神灵沟通的旨意。“归藏易”由“龟藏易”演变⽽来。因其
⽤“绳结”代替了“龟甲”,“绳结”出⽽“龟甲”藏,⼜因其便于收藏⽽⼜被称之为“归藏易”。实际上,中国西南某些⽆⽂字的少数民族,⾄今仍在使⽤结绳记事记数的⽅法。
2018年年9⽉23⽇吾随中国道教协会李光富会长为团长的中国武当道⽂化交流团出访加拿⼤。作为道⽂化交流团的⾸席专家,9⽉25⽇,吾在多伦多“加中道⽂化节”开幕式上作了《⼤易经:为道医⽂化寻根》的专题讲座,引起听众的强烈反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