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科年级
小学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篇,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品味古诗的意境,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体会朋友间真挚的情谊,激发阅读古诗以及对我国诗歌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重点)
4、激发阅读古诗以及对我国诗歌文化的兴趣。(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有的学生并不陌生,甚至学习之前已能琅琅背诵,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因为古诗毕竟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久远 所以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教师的指导,才能与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在课前预习环节,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大胆质疑,通过各种方式,饶有兴趣地走入文本,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描述的情境和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读读猜猜,这是谁的诗句?
是啊,大诗人李白,生性豪爽浪漫,喜欢饮酒作诗,很多诗想象奇特,彩瑰丽,被称为“诗仙”,今天我们要去感受这位“诗仙”和友人相逢离别时的真情流露。
       
李白
这一设计既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复习了旧知,使学生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听准字音。
读题猜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里就有一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
生说师归纳:谁送谁?在哪里送?什么时候送?怎么送?为什么送?
 2、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①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②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③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a、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b、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C、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3.理解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几只?师:对!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板书:  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课件点击:江上千帆。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点击课件去掉千帆。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谁再来读?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你再试试。很好,范读,再来一遍。齐读。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抓住试题进行分析
学生朗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意。
学生展开想象,表达交流。
“黄鹤楼”、“三月”
④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生:船。
生:一只。
生:孤帆。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学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这样设计以不断的质疑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迸发,同时更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具体体现。
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实践性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 补充材料,深化主题
是呀,李白一生爱游山玩水,广交朋友,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李白在《送友人》中也不尽感叹:
师:古人更重离别,因此常常写诗送给行者,再看看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的最后两句,对我们学这首也会有所启示:
师: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诗人有的是备酒饯行,有的是折柳送别,有的是歌声送别,让我们欣赏下面几首感人肺腑的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 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黄贯中我是歌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但相同的是有一颗珍惜友情的真心,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请好好把握你身边的友情吧。
       
(生读)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生各抒己见。
通过补充材料,进一步加深对离别理解,体会诗人和友人的深厚情谊。
这一设计是课堂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送别诗,创造了更深的离别氛围,也给学生开拓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之情的感悟,以及对我国诗歌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显示器变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诵读,默写诗句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播放课件。背景音乐。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送别过亲人或朋友吗?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学生动笔 ,完成练习。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升华理解,通过背诵把"依依惜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上个环节的反复熟读课文,又有了拓展延伸,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谓是水到渠成,让学生表述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发展了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又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突破难点,并且在检测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认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时间以一节课为单位)
强调句型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本堂课我有一个振奋的精神状态
 
 
 
是否振奋积极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主动举手。
 
炒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能否主动参与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人合作。
 
 
 
能否与人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是否会思考
 
能自主学习,勇于挑战难题。积极创新探索
 
 
 
能否自主创新
 
这节课对自己表现最满意的地方
 
 
这节课对自己表现不满意的地方
 
得分
 
 
 
七、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  孤帆    唯见
过尽千帆皆不见 心中只有孟浩然      (深厚的友谊)
天气谚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