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即事二首翻译
絮语
  立冬絮语
  感叹光阴如梭,似乎惜春未了,竟已过立冬了。不仅立冬,京城还在立冬前迎来了一场不多见的飞雪,为换季增添了些许寒意。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终也,有万物收藏之意,一年就这样进入了尾声。当年仇远立冬时遇到了寒雨,似乎有过同样的感慨,他的《立冬即事二首》写道:
  其一
  细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
  何处梅花一绽香。
  其二
  奇峰浩荡散茶烟,
  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
  老夫布褐未装棉。
冬的诗句  宋元之际,出生钱塘的仇远确有江南才子的雅澹。宋末即以诗名与当时文学家白珽并称于两浙,人称仇白。元时,词名更振。如他借蝉寄情的名句: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绢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天乐middot;蝉》)词句凄冷,词意迷离,仍有故国情思。
  与悲秋不同,在汉代开始人们是要贺冬的,至宋时犹盛。周密《武林旧事middot;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lsquo;做节rsquo;。竟是过春节的光景。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饺子不能不吃,这是北京的旧习。茶也自是不可少的,此季推荐茶品:下午隔年单丛、三年岩茶以通窍舒络,晚饭后隔年红茶、远年黑茶以暖胃安神。
  过了立冬,中老年人尤要注意保暖与锻炼,不可受寒,适当加强运动。打打太极,站桩与匀速走路相结合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身体状况不错还可以去赏花,此时最好的当然是菊花。北京北海公园菊花展办了多年,我也看过多次,今年还没去过,据说是还有一周的展期,还是要去看看。相比较仇远,在性格上我更喜欢宋代另一个诗人钱时,同样是到了立冬,他的《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写得就极有风骨,诗云:
  昨夜清霜冷絮裯,
  纷纷红叶满阶头。
惟有黄花不负秋。好一个惟有黄花不负秋,赏菊之行已排到日程上了。
【篇二:立冬的诗句】
篇一:立冬诗句山口沙纪
青香蕉苹果
立冬诗句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安全校车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诗说节气
立冬
作者:徐廷华《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6日 16版)
画架尺寸
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农作物已收割晾晒完毕收藏入库,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明代诗人王稚登有一首《立冬》诗曰:“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古人十分重视季节转换,作为四季循环终点或起点的节气标志,立冬格外受到关注。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劳动了一年的先民,往往会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恤孤寡。”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朝大体相同。1937年立冬之日,正在抵御日寇的中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募捐寒衣活动,唱着《流亡三部曲》《寒衣曲》,那苍凉悲壮的歌声,闻之无不动情。沿街民众热烈响应,纷
纷捐物、捐款。时间过去了70多年,当年那豪情满怀的场景,经历过的人还历历在目。  古代吟咏立冬的诗很多,从诗中亦可窥见诗人各自不同的心境和情怀。
三国时的曹操写过一首《冬十日》,诗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写曹操北伐乌桓归途中所见到的北方十月初冬的景,“繁霜霏霏”“鸿雁南飞”,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狗熊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表达了诗人南征北伐倍感艰辛的感受。
宋代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诗云:“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这首诗写在立冬夜晚的船中,描写诗人所见到的夜景,山头有打柴的樵夫点起的篝火,水底映照出渔夫点燃的渔灯,灯影随着波浪晃动仿佛千重。在这寂静的立冬之夜,诗人感怀自己已步入老年。
同代诗人苏轼的《冬景》诗,写得别具一格,诗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初冬之时,荷叶败尽,已无擎雨之盖;菊花残落,
尚有傲霜之枝。在诗人看来,初冬的光景乃一年之中最佳。
值得一说的是,立冬也是腌菜时节,据说起源于周代。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大菜缸,菘菜(大白菜)腌制一个月即可食用,“脆美绝伦”。唐人小说称,金陵士大夫家嚼齑菜,“响动十里人”。这多少有点夸张,但腌菜腌制得好,可口诱人,则是绝不虚谈的。篇三:立冬即事二首 立冬即事二首(一)
宋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秋蝇
戴望舒
木叶的红,
木叶的黄,
木叶的土灰:
窗外的下午!
用一双无数的眼睛,
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
这样窒息的下午啊!
氰酸酯树脂 它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
木叶,木叶,木叶,
无边木叶萧萧下。
玻璃窗是寒冷的冰片了,
太阳只有苍茫的泽。
巡回地散一次步吧!
它觉得它的脚软。
红,黄,土灰,
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啊!
迢遥的声音,古旧的,
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
苍蝇有点僵木,
这样沉重的翼翅啊!
飘下地,飘上天的木叶旋转着,
红,黄,土灰的错杂的回轮。
无数的眼睛渐渐模糊,昏黑,
什么东西压到轻绡的翅上,
身子象木叶一般地轻,
载在巨鸟的翎翮上吗?
这首诗所勾勒的画面,主要是用悲伤萧瑟的冷调。诗歌的主要调是昏暗灰的,但是又不止一次写红、黄的木叶这样鲜艳的颜。这种画面构建法可以用几米的原理来解释。在几米悲伤忧郁的画中,不会全用暗淡灰暗的颜,而选择在一些意象上用浮夸的鲜来反衬整个画面。如在《月亮忘记了》这本画册中,一些图片的主调是暗淡无光的灰,但总有如半轮鲜黄月亮来反衬这一凄凉。《秋蝇》中主要调是土灰,昏暗的。寒冷的冰片,苍茫的太阳光,衰弱的苍蝇,昏眩的万花筒等意象表现凄凉、萧瑟的气氛。也用红、黄很强烈的暖来反衬,使整个画面的悲剧彩更浓,表现更沉重悲伤无奈感。
《秋蝇》的主角是秋天的一只垂死、颓败的苍蝇,但为了表现它的孤寂与濒临死亡的悲剧感,勾勒了很多的意象来烘托气氛。有无数枯死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以秋天树叶必定要干枯遗落的命运来暗示苍蝇即将死亡的讯息。表达一种无奈与悲伤。而且反复提到木叶,增加苍蝇的危机感。透过万花筒看到的本来是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但此刻却都是昏眩的颜
。迢遥声音是古旧的,钟磬的风是天末的,飘上飘下的木叶错杂的回轮,苍蝇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更加的僵木,被压抑着,被吞噬着。这些极具秋季特征的自然景象,象一根无声的琴弦,碰撞在秋蝇的心上,弹响它体内的疲倦与衰老,提醒它孤独的死亡命运。
这首诗在画面动静的设计上了也是很巧妙,全诗共有八个小节有一种静动画面交错的艺术。以主观的视角来看周围的环境,是透过窗户静静地各木叶。接着就写窒息的下午,秋蝇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这一很富拟人性的动作。然后又是静静地木叶,然后无边地飘落。再从静止的冰片、苍茫的太阳光过渡到欲散步而脚发软的秋蝇。一组一组秋天凄冷、灰的静止景,和一只低迷的秋蝇形成动静的完美搭配,来突显无力的动作增强画面静止的悲伤压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