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反思模板〔共6篇〕
第1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学习目的: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假设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渐渐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冲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表达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表达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哀,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缺乏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以下字注音
赵本山徒弟红孩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查附近的人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以下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画画
〔3〕便径入坐灵床上。
人琴俱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假如我被克隆了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第2篇:语文教案及反思
《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 在转换角中,体会英子的“犹豫 2. 在朗读中,感悟“一摇一晃” 3. 体会英子痛苦,矛盾的心情 4. 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5. 在朗读中,感受英子喜人的变化 6. 学会欣赏别人,培养关爱别人的品质 学习重点:
1. 二悟“一摇一晃”
2. 通过朗读体会,英子喜人的变化是因为掌声 学习难点:
二悟“一摇一晃” 授课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英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还记得吗? 生:记得
课件出示:小儿麻木症  落下  残疾  愿意  姿势  文静  默默  忧郁 齐读,开火车读
蝴蝶手工制作师:谁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介绍一下我们上节课所认识的英子? 生1:英子总是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