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陶渊明作的一篇《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远离世俗、犹入梦中的隐逸世界的美好图画,刮起了桃源诗创作的热潮。以一篇流传四海的奇文作为原点,以其所代表的世外桃源的理想、归隐田园的情结为支撑,桃花源已俨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气场,千百年来带着笔墨的清香辐射浸染着无数人的心灵。据悉,自东晋以来,历代关于桃花源的诗文多达二、三十万字。本文就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与王维《桃源行》作一比较。
要谈《桃花源记并诗》,首先得理解陶渊明的思想。
陶渊明崇尚青年大学习特辑答案“真”,“真”与世俗礼法相对立,指的就是人类自然的本性。他抱着“抱朴含真”的态度,保持这种本性,以免受礼教的约束或名利的萦扰。在陶渊明看来,一个人只要善于养真,保持真想,就能独立于污浊的社会之外了。
“抱朴含真”又体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上古生民是最真朴、最淳厚的。他的理
想是摆脱礼教加在人身上的种种巧饰、虚伪和名利的欲望,恢复上古时代人类的自然本性。若人人都能如此,那么社会的污浊丑恶就可以随之消除;一个淳朴的“傲然自足”的社会就可以建立起来。他的《桃花源记并诗》生动具体地描绘了这个“抱朴含真”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这里,“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没有人为的智巧。“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人们愉快地从事着劳动。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王税。这自给自足、自然自得的桃源,便是陶渊明社会理想的体现。他在讲比热容的公式“桃花源记陶渊明真息事宁人”的同时也讲到“淳”:“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桃花源诗》)“淳米26重型直升机”有厚、清、朴等涵义,与“真”正可以互相引发。在陶渊明看来,上古伏羲、神农、轩辕、唐尧之世,三皇、五帝之时,社会是淳朴的,后来渐渐失去淳朴,而有了九流之分,九流互相推陨,社会也就变得日益浇薄了。只有在桃花源那样的世界才保留着上古淳朴之风,而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这样,陶渊明关于“养真”的哲学思考遂进入社会历史的范围,带上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