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论文——浅析《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说到辛弃疾肯定没有人会陌生。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潺潺造句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的词本身也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而《青玉案·元夕》却是辛弃疾少有的婉约词,下面笔者将从创作背景开始,逐句鉴赏这首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而朝廷却满足于偏安一隅。有诗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为当时著名的爱国将领,目睹强敌压境,国力衰微,而统治阶级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的状况。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力挽狂澜,却无用武之地。他满腹的爱国热情与对统治者的不满,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朝廷偷安,人们也都其乐融融,满足现状,又滴答歌曲有谁在为风雨飘摇的家国命运担忧呢?作者所寻觅的,并不只是那个不在“蛾儿雪柳”
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虽然这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但更多的却是与他一样担忧着国家命运,希望为国效力,挽大厦之将倾的知己。而此词中的作者倾慕的那位佳人,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壮志雄心。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高风亮节。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节的晚上,满城灯火的热闹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氛围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表现了这节日夜晚,千百束烟花一齐绽放的盛大景象。
“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是写达官显贵们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月高悬如玉湖,灯火辉煌欢腾如鱼龙,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生动形象而富有浪漫彩。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又有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是概括,从全景下笔,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满城灯火的欢乐场面。下阕却是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此情此景也可理解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作者自己的一种写照。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公司清明节放假通知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首,富有浪漫彩,又有现实的意义,是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富有一种独特的浪漫想象:一夜东风还未催开梨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大概那欢乐美好的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想象,能传达出词人所见的此情此景。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但这些庸脂俗粉,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中只寻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在转身时意外邂逅,原来她一直在这冷落的地方,隔离在这热闹的环境之外,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精神谭延闿
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转换间一波三折的起伏,是终于与意中人相见的酣畅淋漓孩子不吃饭怎么办。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女,原来都只是那一个意中人的陪衬,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倘若无此人,那热闹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虽然这是借此喻事,却也表现出此词境界之高明。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如豁然开朗,让人读之心旷神怡痛快淋漓。
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