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开的红梅
「小说精读」川端康成:红梅
编者寄语
漂泊无依的一生,使川端康成形成感伤孤独的性格,他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其文学创作的底。他用洗练鲜明的笔触讴歌人性的真。小说中,女儿耳闻目睹了父母为琐事而喋喋不休的争论,亲情流露于笔端,事实真相却变得无足轻重。他以自然笔法体现遗忘的悲哀美与虚无美。美不仅体现在红梅的艳丽夺目之中,还体现在亲人离世的琐碎细节之中。让我们一同品味本文所讲述的悲与美的统一。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病夫原来是将军
>>>因眼前的古树梅花引出对父母间争论的回忆。母亲说为生活忙碌,无心关注红梅之美,暗含母亲抱怨自己对家庭的付出。“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将人的一生短暂,同自然界植物的生命长久做对比,写出父亲内心的失落。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话题转移,但父母依旧保持着对立争论的状态。)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了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父亲谈到正月间自己去风月堂买的糕点,母亲却全无印象,对父亲的说法全盘否定。写女儿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在厨房中的神态,但她并不想阐明事端真相,而只是倾听,感受父母间短暂的温情时刻。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由母亲遗忘到父亲记忆发生动摇,使买糕点的不确定性增加。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在意见分歧之后,两人对往事的真实性都产生了怀疑。引起话题的父亲对自我产生怀疑,买点心一事由“有”趋向于“无”。女儿将事实点明,指出父亲确实买了点心,母亲也品尝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故事出现转机,完全遗忘的母亲突然想起往事。由怀疑再到确定不移。
笔记本连接打印机“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呐。”
>>>列举糕点细节,证实母亲记忆内容的真实性。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父亲对糕点的去处并不确定,在揣测中推断。母亲对父亲话语内容的认同,增加父亲记忆的真实性。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仍旧让读者困惑。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
“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子。8年级下册英语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母亲突然记起往事,证实父亲的确去风月堂买了糕点,并将糕点送给女佣。父亲对此表示认同,父母两人达成一致,结局和乐圆满。故事到这里将要结束,但一旁的女儿却清楚地记得,点心并非送给了女佣,而是送给了邻居的孩子。她期待母亲再次想起记忆中的失误,但母亲并没有记起来。法兰克福国际机场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
“听见了。”
韭菜孕妇能吃吗“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女儿想对糕点的去处真实性予以纠正,却又不愿破坏父母间的和谐交谈,因此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父亲向女儿抱怨母亲最近记忆力不好,希望女儿能够帮助母亲记着发生过的事。“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表明整个故事是女儿回忆的内容。
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人物的哀伤和红梅的美相融合,加重文章的悲伤彩。)
>>>时光流逝,女儿回忆起父母间的温情对话。故事在悬而不决中结束。事件的真相并不是最重要的,家庭中洋溢着的亲情才是文章要呈现的最明显、深厚的主题。“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遗忘”是生命的常态,在不断的遗忘中,生命也在不断消逝。红梅依旧旺盛地开花,与前文父亲对人生短暂、花开常在的感慨形成照应。人物的哀伤和红梅的美相融合,加重文章的悲伤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