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甘露寺多景楼
曾巩
大龄剩男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
B.颔联用“乱”“含”“浮”“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的交相辉映。
C.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诗人内心油然而起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
D.“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即将入海乘风破浪。
2.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郡圃春晚
韩 琦【注】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政治家,这是诗人晚年因病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时的作品。
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写春天,韩诗用细腻笔触描绘出落蕊飘香的暮春之景,《归园田居》则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淡雅的阳春之景。
B.同样写愁,韩诗以“万”字修饰,夸张地突出愁之多;李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欲说还休。
C.“可堪”在韩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均为“不堪”之意,以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含义,有强化情感之效。
D.“流景知从静处长”以明月初升的动态渲染了景之静美,《琵琶行》以乐曲结束后水中映月的静态侧面烘托音乐之动人。
4.《声声慢》中的“更”字与《郡圃春晚》中的“又”字在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6.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阳路
李商隐
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
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
昔年尝聚盗,此日颇分兵。
猜贰谁先致,三朝事始平。
【注】①废营:指淮西藩镇吴少诚、吴元济等割据陈蔡时所遗的营垒。②聚盗:李希烈、吴元济父子相继割据叛乱,均骚扰波及陈州境内,故说聚盗。③猜贰:疑忌,有二心。④三朝:指德宗、顺宗、宪宗三朝。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荒”“废”二词与第二句中的“惊”相互照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自比断雁、寒溪,表达出急切高远的报国之情和清正廉洁的为官之志。
C.颈联中,“聚盗”为因,“分兵”为果,藩镇割据,国家动荡,令诗人忧心不已。
D.这首诗的语言精确,主旨深沉,诗风稳健圆劲,与杜甫的诗史笔法颇有相似之处。
8.有人说,此诗情感“沉郁深挚,怆惘不尽”,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情感的。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微雨中赏月桂独酌
陈与义
人间跌宕简斋老,天下风流月桂花。
一壶不觉丛边尽,暮雨霏霏欲湿鸦。
芙蓉
陈与义
白发飘萧一病翁,暮年身世药瓢中。
芙蓉墙外垂垂发,九月凭栏未怯风。
【注】①该诗是诗人暮年所做。作为南宋诗人,作者历经仕途坎坷、战乱悲辛,晚年做此诗。②简斋:作者的号。
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雨中赏月桂独酌》笔调轻淡,但蕴藉丰厚,与“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抒情笔调相似。
B.《芙蓉》一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九月里墙外的芙蓉生机勃勃,而诗人却年老身衰,对比强烈,令人感慨。
C.诗中的“月桂”“芙蓉”都被赋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月桂的风流,芙蓉的生机也是诗人内心的追求。
D.诗人饱经世事沧桑,暮年内心已完全平静,以一种更为静穆的眼光,更为冷静的心态来审视人世沧桑。
1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陈与义战乱期间的诗歌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对陈诗的这种特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江
钱晔
江渚风高酒乍醒,川途渺渺正扬舲
浪花作雨汀烟湿,沙鸟迎人水气腥。
三国旧愁春草碧,六朝遗恨晚山青。
不须倚棹吹长笛,恐有蛟龙潜出听。
【注】①扬舲:扬帆。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于字里行间隐现诗人的心态,既有浩然快意又有苍凉迷茫之感。
B.颔联调动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沙鸟、水气,写出了船行的动感。
C.尾联呼应颔联中的“浪花作雨”,与首联“扬舲”之初的情调截然不同。
D.本诗依过江行程步步展开,展现江景,抒发情感,气度格局严整而遒劲。
12.本诗颈联历来为世人赞誉,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抒情诗歌
湖上晚归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鸡蛋面包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4.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熙宁六年(1073),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作此诗。有美堂在西湖东南面的吴山上,堂名“有美”,取自宋仁宗赐梅挚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
15.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突兀展现暴风雨的声势,“顽云”表现了厚重浓密的云层,其景其情,历历在目。
B.“飞”“过”“来”,动态展示出大雨自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奇景和过程。今生只为你
C.诗人用纯粹客观式画面,表现暴风雨的壮丽雄奇,大胆背离中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
D.本诗用词瑰丽,想象奇特,气势奔腾不羁,韵律琅琅悦耳,显示出苏轼个人的特。
16.《有美堂暴雨》是写景名篇,评价甚高。请简要赏析“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二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渲染了天地间万里雪飘之景,“长空”“汀洲”分别扣住诗题中“天”“江”二字,“玉花”写出雪态之美,“浩浩”展现雪境之阔。
B.第三句极言雪势之大,其意境与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关猫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