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歌浅谈诗歌中感情意境关系
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歌的基础。不论是律诗,古体诗还是现代新诗,字里行间都有一股浓浓的感情流淌其间,并且这浓烈的情感都是借助于一定的意象组合即意境承载的。也就是说,作者流露出的感情与他所营造的意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体会诗歌的感情,领悟诗歌的所言之志,就要分析诗歌中的意境。
设定电脑自动关机>英模教育心得体会那么,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怎样处理诗歌的感情和意境之间的关系呢?
广玉兰(1)抓住形象、体味意蕴、深化感情。诗歌的抒情性比较强,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意象组合,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七一表彰大会主持词例如,清・王士桢《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短诗中,全是意象的有机组合,诗人在此虽然没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之情。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篷,一叶轻舟,一枝钓竿。渔人一面唱歌,一面迎着秋风小酌,这些意象的有机组合,创设了一个萧瑟、孤寂、冷清、凄凉的境界。作者的心境在这意象的组合中蕴含着,令人深思,令人玩味。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也是意象有机组合的典型作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就描绘了一幅清丽、淡雅、明净的画面。这面画,既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透过诗人所创设的意境,那一份淡淡的哀愁油然而生。特别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似是独白,又非独白,只有深入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才能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触摸到作者的心弦,与之产生共鸣。
(2)领会内涵,避实就虚,“填补”空白。在诗歌中,特别要领会词句中的内容,即要弄清词句的所指和能指。中国文字(汉字)的特点,就是音、形、义的统一,并随着历史文化的积淀,衍生了许多特殊的用法,例如引申,假设,转注,比喻等意义的产生,还有一些必须要联系语境来理解。总之,汉语的复杂性,构成了他的丰富性,因此在欣赏诗歌时,要深刻领会诗中的内涵,切忌就形论形,就像论象。
这类诗歌如近代著名诗人兼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名诗《死水》,诗人精选了艳丽的意象,形象地描摹了一沟绝望的死水;诗人选用的意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华丽的词语来描写一沟死水,以丽辞表现丑恶:美与丑交织,形成强烈的反差,生发出新颖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将自己要表达的真情实感隐藏在华美的意象和艳丽的辞藻之后,这就要求读者避实就虚,放飞想象,去填补诗人营造的艺术空白,以加深对原作的解读。即使所理解的内涵接近
本意,又使自己的悟感、情操得以升华。
(3)借助想象,领悟深意,意与境合。诗歌很讲究空灵之美,意境之美。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蕴藏于意境之中,因此在欣赏诗歌时,应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借助联想和想象,出意境所蕴含的深层意识。不论是王国维先生所称道的“有我之境”亦或“无我之境”,朱光潜的“趋物之境”亦或“同物之境”,都暗示了诗的任何意境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在欣赏诗歌时,一定要借助想象,领悟其中的深意,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心情感与所创设的意境达到完美统一。
例如,现代朦胧诗人顾城的《一代人》,全诗仅两句,却有无限的深意。“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光明。”诗中“黑夜”和“黑的眼睛”,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欣赏、解读这首诗时,要结合广阔的时代背景,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去领悟诗句的深意。“黑夜”可理解为象征那个时代的空前浩劫;“黑的眼睛”寓意丰富,既可指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也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所发生的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出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全新的品质,虽是“黑的眼睛”,却成为“黑夜”的叛逆,并且成为“寻光明”生命意志的象征。短短的一首诗,概括了从“”漫漫长夜中挣扎过来的一代人所拥有的精神物质: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求和执著
的追求。短短的两句诗,却包含简单而复杂的意象,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不理解诗的所指,仅停留在表层含义,那对这首诗将是亵渎。
总之,情感和意境是诗歌的灵与肉,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诗歌的解读和理解中,只有把握情感和意境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理解诗歌内涵的精髓。
>节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