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诗歌抒情艺术
曹植诗歌抒情艺术【1】
【摘要】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极具特:长于借助时空之势,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加上巧妙的章法和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他的诗歌在建安文学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曹植;诗歌;抒情艺术;时空;手法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备受古今人士推崇,尤其是其诗歌上的成就使他在建安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对五言诗的兴起、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指出了新的方向。
曹植的诗歌不仅题材宽泛,而且表达形式较前代诗歌更加完善,诗歌的抒情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八十多首,数量并不算多,但赢得后人的广泛赞誉。
李均宝在《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学》一书中高度评价曹植:“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作家,他在文学上,无论散文、辞赋或诗歌所达到的成就都要高出同时代的人。”钟嵘《诗品》评价曹植的诗歌艺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的诗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婉约柔弱,诗歌的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富有浓厚的抒情彩,极有气势和力量,达到了刚健而不拙直、华美而不艳丽的境界。
一、借时空之势抒情
曹植善于借助时空之势抒情。
他的诗歌在抒发自己壮志之前,总会描绘一下壮阔的时空。
如《杂诗其六》先描绘登高眺望的空间“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接下来抒发“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的雄心壮志。
这样在时空情境渲染之下的抒情显得贴切自然。
胸怀壮志的人特别是壮志难酬的人,往往会感叹时光飞逝。
如曹植《名都篇》中的“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送应氏诗三首》其二中的“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等,或感叹光阴飞逝,人生短暂,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或感叹岁月已逝,而功名难就的悲痛心情。
a字在现实生活中壮志难酬的曹植,通过广阔的空间来抒发内心的雄心壮志及壮志难酬的苦闷,这种时空意境的创造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映现。
二、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抒情
曹植善于用比兴象征的手法曲折地反映内心的不平和哀怨,并在民歌传统的比兴手法上加以创新。
其诗歌开篇比兴所传达的某种情绪,往往以居高临下之势笼罩全诗,一气贯注,所以他的诗往往一开头就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如《野田黄雀行》开篇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隐喻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吁嗟篇》以转蓬被风吹而四处飘荡的形象,象征诗人屡被迁徙不能与亲人相聚的命运,表达了“愿与根芥连”的愿望。
正因为曹植所处的地位使他不能畅所欲言地直抒胸臆,因而借助比兴、象征曲折含蓄地表现他的思想感情,成了他诗歌抒情艺术的一个特点。
三、结合叙事、写景抒情
曹植诗歌中的叙事与写景往往都和抒情紧密结合,因而他笔下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可谓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如《赠白马王彪》一诗,诗人以沉郁的笔调抒写了自己与任城王曹彰的死别之悲,与白马王曹彪的生离之痛,在这巨大的悲痛中又渗透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幻灭之感,哭涕伤己,悲情四溢,而这四溢的悲情正造就了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人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叙事、写景、抒情互相生发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心灵深处的悲痛。
从总体上看,《赠白马王彪》在写法上将情、事、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感情抒发或愤而斥责,或黯然神伤,或强作宽解,或直抒胸臆,或掩抑低回,笔致委曲,写出了悲情的深沉、绵远,抒情艺术功力之深厚可见一斑。
四、利用精练的语言直接抒情
建安以后,文人五言诗大为兴盛。
东汉文人五言诗由乐府民歌脱胎而来,虽然保持着天然本的长处,却往往未能避免词繁意少、平白直露的毛病。
建安以后的诗人,尤其是曹植开始注意锤炼语言,使之精粹,以求章无虚语,句无虚词;使之华美,以求更鲜明更生动地抒情状物。
锤炼语言的过程,实质上是诗体形式完善和美化的过程。
如《增徐干》中的“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惊”“飘”“忽然”和“归”等字的用法,传神贴切,夸张地描绘出光阴飞逝的景观。
五、通过巧妙的章法抒情
曹植还善于通过巧妙的章法来抒发自己丰富深沉而又复杂的感情。
《赠白马王彪》中,诗人将复杂的感情通过章章蝉联的辘轳体的形式,一步步抒发出来,极有层次。
从章法上看,它采用民歌常用的连章法,除首章之外,其余六章首尾相衔,使全诗气韵流贯,节奏跌宕。
总之,曹植的诗歌感情充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也有高度的艺术性,在建安文学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2】
摘要:建安时代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中属于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阶段,把乐府的诗歌逐渐的过度、转变为文人形式的诗,就促使着五言诗大量的发展。用五彩缤纷造句
诗歌是由诗人眼中的外在事物结合内心的思想情感,最终的展示。
在这个阶段之中。
最为突出的首推曹植,因为他汲取了诗歌之中较多的长处,把文人体裁的诗歌与乐府民歌相互的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一种特,在此之后,便开始标志着文人诗歌开始逐渐的独立起来。
曹植的创作非常的广泛,留下的诗歌也较为多。
趣味知识本文的切入点是曹植的创作思路,着重的分析其所运用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段,因而总结出曹植在诗歌方面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曹植诗歌抒情艺术特征
一、曹植的创作思想
在父亲曹前,曹植的诗歌都是汹涌澎湃、激情飞扬的。
大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
比如表达英勇战士奋勇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白马篇》,就是曹植的一个典型诗歌,诗中激情飞扬、感情真挚,洋溢着不朽的青春和活力。
诗人通过《白马篇》来表达自己为壮烈事业奋斗的渴望。
抒情诗歌寄托了诗人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豪情。
随着曹操去世,曹植诗歌逐渐消沉,后期作品多数表达自己壮志不愁悲愤压抑的郁闷心情。
二、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特征及成因分析
小班亲子游戏(一)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特征
1、精巧的叙事抒情
曹植笔下的山虫鸟兽、林木山水的内容里,涵盖着极其浓厚的思想情感,有着不同的意境,把自己的情感与周围的环境相互的联系起来,做到了真正的情景交融。
苏州东山风景区这种把抒发情感与叙述事件、写景相互的紧密联系起来,堪称是曹植诗歌的特点。
例如《赠白马王彪》,曹植在此诗之中把自己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联系起来,又联想到任城的王曹彰、如今的白马王曹彪,二者的生离死别之痛,采用叙述事、描写景、抒发情相互发生的方式,再加以沉重悲痛的笔调和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来抒发出自己强烈的悲伤情感,使读者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悲痛情感。
正是由此,便造就了此诗无比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建安时代之后的岁月里,文人的五言诗开始逐渐的兴盛起来。
无论任何一种诗体在刚刚诞生的时候,都会面临着一种新形式的'制约,因此,诗词语言推敲的重要性便会接踵而来,促使诗人们用最直接、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身所要表达、抒发情感。
实质上,当诗人们在对诗词歌赋不断的推敲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把诗体的体制、形式等逐渐的完善、完美起来了。
新事物的诞生是在于旧事物的基础之上的,乐府民歌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其便是东汉文人的诗歌五占诗的前身。
2、崇高壮美的艺术感
诗歌往往都是优美的,充满着思想,所描绘的画面有雄壮的、孤寂的等。
曹植的诗歌也不例外,若是细读其抒发自身理想壮志的作品,还能感受到其内充满着无限崇高的敬意与美感。
从此可以看出,古代的诗歌内,大多数都充斥着人生的感悟与思索。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诗人们深入观察生活,发现与体味人生之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些不断冲击着诗人们的创作神经,使得诗人们激情慷慨的悲歌长鸣,这便也由此成为了一个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主题,重要模式。
其中,这一个悲伤的主题在汉代的时候最为流行,也就是到了汉代文人的手里,才达到了高盛的地步。
如《古诗十九首》,堪称为汉代诗歌的代表。
然而与曹植相比,特别是在对于有限与无限的表现层面上,曹植更为激情四溢,更有着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朝气。
其间表露的是“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崇高人生理想,“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欲展露自己的人生才华,报效为国。
3、音韵华美,辞藻华丽
节奏感与韵律感称为音乐美,曹植十分的注重与推崇这种语言形式的音乐美。
这在其“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等诗句是深有体现的。
此类诗句语调明快,节奏鲜明,读起来使人朗朗上口,富有意蕴,别有一番趣味。
细观其《斗鸡篇》:“游木极妙技,清听厌宫商。
泥人张在泥塑之上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因此便有了较高的成就与声誉;而千年之前的曹植用诗歌的形式,也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曹植比较的注重象征与比喻手的表现手法,并用此来增强诗作的形象性。
“皎若日出扶桑,夜同白昼辉煌”,把时光岁月匆匆离去、眨眼即逝形容的准确生动。
4、反差手法抒发情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