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教学的难点,本⽂⼒求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苏教版教材,从诗歌原理、语感及想象⼒三⽅⾯⼊⼿,帮助孩⼦鉴赏现代诗。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法,做到重美读、重点拨、重陶冶。
关键词:现代诗歌原理诗歌原理语感培养想象⼒
诗歌是⼀种⾮实⽤⾮功利性的、表现⼈类⼼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学样式。诗歌的教学鉴赏是⼀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我们可通过各种途径⽅法加以尝试,指导学⽣鉴赏。
现代诗歌的教学鉴赏没有时代的隔膜,没有语⾔的障碍,但是它受各⽅⾯的影响,表达的内容、表现⼿法⽐古诗复杂许多,在⼀定程度上给理解诗意带来⼀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求最适合当代中学⽣的教学⽅法,帮助学⽣真正领悟现代诗歌的感情内涵,捕捉诗⼈切实的思想感情及诗的意境。
新课程背景下的苏教版语⽂教材,在必修⼀的第⼀个模块就直接引⼊三⾸现代诗歌,调动学⽣感情,导⼊新阶段的学习。由此可见,现代诗歌在现⾏语⽂教学中扮演着⼗分重要的⾓⾊。如果说哲学给⼈们提供超越性的智慧的话,那么诗歌就在于点燃⽣命的内核――激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拟就现代诗歌教
学策略谈谈意见。
⼀、运⽤浅易的诗歌原理,帮助学⽣排除现代诗歌鉴赏障碍
重视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意象是诗⼈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印象;它是诗⼈构思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读诗⼊门的向导。⽐如《相信未来》中的“蜘蛛⽹”、“灰烬的余烟”,这些⽆不表现了现实的残酷、诗⼈的⽆助,⽽“紫葡萄”、“鲜花”⼜让⼈看到了希望,企望着收获。我们可以以这些意象为突破⼝,引导学⽣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思想题旨。
区分意境与意象。意境与意象是相互关联⽽⼜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意境通常指整⾸诗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只不过是构成意境的⼀些具体的细⼩单位。意境就好⽐⼀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建筑的砖⽯、沙⼦、⽔泥。意境是虚的,意象是实的,⼆者不能混淆。例如,《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第⼀段中的意象是“破旧的⽼⽔车”、“熏⿊的矿灯”、“⼲瘪的稻穗”等,⽽它营造的是沉重、悲痛、悲哀的意境。
理清抒情脉络。诗歌抒情丝缕与感情的发展是同步的、统⼀的。如《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诗,舒婷的感情不是单⼀的,随着⽂字的深⼊,诗⼈感情由起初的沉重、悲哀发展到了深情、⾃豪,展现了诗⼈感情的起伏变化,抒情的脉络便显得格外分明。
熟悉现代诗歌的语⾔。现代诗歌的语⾔具有多义性、跳跃性、⾳乐性等特征,在教学时必须阐明。⽐如课外练习中出现过的《理发店》,全诗只有⼋句,但是跳跃性⼤,容量也很⼤。初看,诗意似乎凌乱,但在教学鉴赏中,体会省略部分诗意就明晰了。诗中“胰⼦沫”、“⼈类理想”、“⽆线电”是这⾸诗的意象系统。“胰⼦沫”是匠⼈劳动产物;“⼈类理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线电”能净化⼈民的灵魂。可见,这⾸诗是劳动的颂歌,表明诗⼈对真善美的呼唤与追求,暗⽰了⼼灵美⽐外观美更重要。
让学⽣懂得了浅显的诗歌原理,就好⽐渔⼈获得⼀张渔⽹。在鉴赏新、现代诗歌时,就能捕捉到诗⼈写作意图和领略到诗所表现的境界。
⼆、现代诗歌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语感是读、写的基本修养,新诗的教学鉴赏,也存在语感的培养和训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现代诗歌教学可以从以下⽅⾯进⾏语感的培养训练。
培养读诗勤思考的习惯,在语⾔环境中体味⼀字、⼀词、⼀句的意义、韵味和旨趣。闻⼀多的《发现》是⼀⾸极有感染⼒的诗,对感情丰富的⼈来说,读完这⾸诗,应是感情澎湃、⼼潮起伏的。如果不⽤⼼去读,不理解去读,就不能产⽣强烈的语感,如果边读、边思考、理解,从诗句中了解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状况,了解诗⼈的极度失望,以及他在失望中升腾出的对祖国的执著和忠贞的爱,我们就更能体会到诗⼈的爱之深切、爱之永恒。学⽣理解了诗的内容,了解了作者的这种崇⾼的品质,对
诗⼈的崇敬就如潮⽔般汹涌⽽出,从⽽获得强烈的语感。
善于从整个诗篇的意境中去体会获得语感。诗歌是诗⼈感情的凝聚,⽽诗中强烈的感情往往⼜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分不开的。阅读作品时要善于步⼊诗的意境,才能受到感染,获得语感。读的《沁园春·长沙》,进⼊“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由”的博⼤、壮阔的意境,感受到诗⼈宽⼴的胸襟啊。带着这份⽓势和情怀,反复朗读此词,我们将获得强烈的语感弄懂诗中的关键词语,体味语⾔⽂字的韵味和旨趣,从⽽获得语感。艾青的《跳⽔》⼀诗,以⾊彩、线条取胜,词语搭配别有情致,“陶醉湛蓝”、“从容曲线”、“雪⽩赞叹”等词语很有创造性,“从容曲线”⼀词巧妙地描画出跳⽔时的优美。学习中能抓住⼀些关键词语,学⽣对诗歌的韵味和旨趣体会就更深了。
三、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的想象⼒
想象⼒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因素,在阅读中起着举⾜轻重的作⽤。解读⽂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暗⽰的境界、情调。前苏联作家别林斯基说:“在⽂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得到完成。”基于诗歌创作的这⼀特点,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的想象⼒,可从以下⽅⾯着⼿。
1.看题⽬,猜内容。导⼊新课后,可要求学⽣看着课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胆推测诗歌内容。如必
五四青年节手抄报修三中的《北⽅》,在课前可要求学⽣想象冬天北⽅农村的情境,⽤⼀个带有感情⾊彩的词来修饰它,然后再慢慢进⼊诗歌,去体会它的忧郁与深沉。这样,新课伊始,便引导学⽣张开想象的翅膀,为新旧知识搭起桥梁,易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2.画⾯再现法。诗歌具有形象性,如《再别康桥》解读诗时必须依据诗句特定的语⾔⽂字符号,进⾏再造想象,从⽽在脑海⾥再现诗⼈写康桥的风光,概括出⼏幅画⾯,如岸边的柳树、康河的⽔草、榆树下的清潭等,并试⽤语⾔表达出来,能配上⼀段⾳乐更佳,这样学⽣就渐渐进⼊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中,有利于提⾼鉴赏素质。
3.添枝加叶法。有⼈说:“诗⼈只能提出⼏个要点,其余部分要靠读者⾃⼰去想象、配合、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些练习,要求学⽣通过想象添些细节,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鲜明。如必修三“祖国⼟”这⼀模块后补充的闻⼀多的《忆菊》,可要求学⽣在⾃学的基础上,添加⾃⼰对菊花的理解,并⽤⾃⼰的语⾔对菊花进⾏描写,激发他们体会诗⼈的感情,激起他们对如花祖国的热爱。
4.假设情境法。教学欣赏⼀⾸新诗,可让学⽣想象如果⾃⼰处在当时的情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在我们的《⾼中语⽂创新课时训练(必修三)》中,引⼊了艾青的《我爱这⼟地》,我没有让学⽣机械地做后⾯的练习,⽽是让他们设想“假如我是⼀只鸟”将怎样表达对⼟地的爱,这种开放式的思考题,既能帮助学⽣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能激活学⽣的创新思维能⼒。
四、适应新课改形势,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法
置⾝于语⽂新课程改⾰⽇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现代诗教育理当从⽅法论的层⾯上作探索和调整。现代诗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改进课堂教学⽅法势在必⾏。
任何体裁的⽂学教学,都应当尊重⽂学作品本⾝特点。诗歌这⼀⽂学体裁是⾼尚者灵魂的活的显现,其课堂教学⽅法也应当是⽣动活泼、富于美感,努⼒以诗化的形式传达诗意之美。我认为在当今形势下,现代诗歌课堂教学宜采⽤如下⽅法。
1.重美读、轻灌输。传统的教育⽅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定程度上磨蚀了诗歌教学的个性特点,这表现在教学⽅法上就是⽚⾯强调教师单⽅⾯的灌输,以教者滔滔不绝地讲授取代学⽣对现代诗美学价值的切⾝把握。这种教学⽅法破坏了诗歌固有的鲜活可感的形象,学⽣⽆法对诗的情调、韵味⽓势有所真正的接受。⽽指导学⽣反复诵读,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就像叶圣陶先⽣所倡导的美读,在有声朗读的基础上调动学⽣所有情感的积累,“先之以⾼声朗读,以昌其⽓;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最终达到读者与作者两种⾓⾊之间的完全融合,达到忘我⽽⼊境的地步。
驼大衣搭配围巾2.重点拨,轻程式。优秀的现代诗歌往往是极富个性魅⼒的,如果袭⽤刻板、机械的程式化教育,诸如时代背景――段落⼤意――中⼼思想――写作特点这种貌似规范有序实质死板的通⽤的教学公式,势必有损诗歌浑然⼀体的意境,淹没其固有的特⾊。我们说的点拨,其实就是瞄准特定诗歌的精妙之
处,以此为教育切⼝⽽引导学⽣深⼊感悟,使学⽣的天然悟性和诗的灵性和谐贯通。
3.重陶冶,轻训练。因为考试的需要,现代诗歌⼀直受着⼯具化训练的桎梏,⾮此即彼的唯⼀性标准化答案限制了对现代诗歌的多向思维理解。这种⼯具化的测试对语⽂基础知识或许还具有⼀定的意义,但对新诗的教学鉴赏弊多利少。个性和丰富性是诗歌的⽣命⼒所在,多元开放的阅读能陶冶学⽣⼼灵。现代诗歌的⽂学教学是超越狭隘功利的,它不仅仅是单⼀的、实⽤的⼈⽂主义教育,⽽是试图告诉创造未来的⼈应当怎样⽣存、怎样⽆愧于⽣命的完美过程,最后获得灵魂的享受和满⾜。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诗歌教学,应在鉴赏中提⾼学⽣品味语⾔的能⼒,逐步提⾼学⽣的⽂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的性情,把学⽣领进⼴阔的⽂学天地。
谈谈现代诗歌鉴赏
相对古体诗歌⽽⾔,现代诗歌以其⼿法之多样、表现⼒之丰富和意境之⾼远⽽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的难题。然⽽,我们也相信,百仞之⼭,取之有道,凡事都应有其⾏之有效的途径。本⽂中,笔者拟就现代诗歌教学的做法⽅⾯,谈⼏点⾃⼰的体会。我以为,现代诗歌教学应⾛好以下“五步”。
第⼀步,以相关背景为依据,把握解读诗歌的切⼊点
初中教材中所选编的现代诗歌⼤都是篇章不长,⽂词明⽩,学⽣⽐较容易看得懂,正因为这样⽽往往就容易只读到它的表层,⽽忽略它内涵的⼀些东西。要让学⽣能够解读诗歌的内涵,就必不可以少地对作品背景的了解――这是能否正确解读诗歌思想的关键。
第⼆步,以诵读为依托,欣赏诗歌的语⾔美
诗歌是语⾔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精炼、形象、富有⾳乐美。诵读是赏析诗歌的重要依托,是诗歌意境解读的物质条抒情诗歌
件。《乡愁》中,那承载着诗⼈⼩时候依恋母亲安慰的“⼩⼩的邮票”、承载了诗⼈对爱⼈相思和依偎的⼀张“窄窄的船票”、割断了诗⼈和母亲相见的⼀黄⼟,和象征着中华古⽼民族深深伤痕的“浅浅的海湾”,以及“这头”与“那头”沉重的分离,都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有了这个基础上,再将学⽣引向诗歌的赏析。
第三步,以情感为主线,体会诗歌深层的意蕴
可以这么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作者的感情体现在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间。还以余光中《乡愁》为例:
那“⼩⼩的邮票”承载了诗⼈⼩时候的依恋,在互通⾳讯中诗⼈获得了母亲的安慰;那“窄窄的船票”承载
了诗⼈对爱⼈的相思和依偎,在往来中,诗⼈填补了感情的缺⼝;那⼀黄⼟割断了诗⼈和母亲的相见,诗⼈的⼼灵将归往何处?……诗⼈的这些浓烈的情感,⽆不在诗中的“⼩”、“窄”、“矮”、“浅”之间得到反衬。教学中要引导学⽣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从字⾥⾏间凸现的跌宕的情感波澜,体味诗词深层的意蕴。
第四步,放飞思维的翅膀,品位诗歌的意境
所谓“有意⽆境不成诗”。“境”即形象,《沁园春?雪》中“⼭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即是壮阔、豪迈之意境。引导学⽣⾛⼊诗歌的“意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品味出作品的诗美,从⽽切切实实培养起他们的艺术鉴赏⼒。现代诗歌教学如何引导学⽣品味诗歌的“境”呢?最直接的做法是展⽰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启发学⽣进⾏联想和想象。
诗歌品赏过程是需要思维的,⽽思维是允许开放性的、有个性的。但须注意,开放式的解读不等于随意的解读,⽽是切近原意的解读,所以应尽量减少曲解原意的误读。
第五步,以⽣活为蓝本,展现⼼中的诗情画意
应该说,我们过去的语⽂教学对现代诗歌的创作练习上是重视不⾜的,许多中考作⽂要求就有明显的限制――“⽂体不限(除诗歌外)”。在考试这指挥棒指引下,教师极少⿎励学⽣⽤“诗意”的语⾔来表达⾃⼰⽣活,甚⾄是扼杀,不让写。
初中阶段学⽣尝试诗歌的写作是可⾏的。⾸先,从理论上讲,应该⿎励我们的学⽣们“诗意”地⽣活着,对⼈间、社会、世界、⽣活的关怀怀有美好的愿望,让学⽣们懂得:我们的情感⽣活,是在⽣活中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昧,⾛向⾼雅、精致、聪慧的⽣活;其⼆,现代诗歌在⽂字理解的难度并不⼤,进⼊诗歌的状态也不是很困难,学⽣在⼤量的朗读,声情并茂的反复朗诵后,是很容易⾛进创作的氛围与诗意之中的;其三,引导学⽣尝试⽤“诗意”的眼光来观察体味⽣活,⿎励他们发挥⾃⼰的联想和想象,抓住⼀些富有特征和富有意味的物象,构成美妙的图画,加以滋润灌注激情,来表达出⾃⼰对某⼀事物某⼀事情某⼀对象的理解与情感。
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外延应和⽣活的内延结合起来,引导学⽣学会⽤诗歌的语⾔去感知⽣活、表现⽣活,哪怕是悲哀、⽆奈和叹息。从简单的地⽅开始,教师要去掉畏难情绪,⼤胆指导学⽣去尝试,⾃⼰带头去即兴写诗。开始,只要冲破思想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把⾃⼰想出来的很美的句⼦写出来,哪怕只有⼀句,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再要求依据⾳律节奏分⾏排列,最后才提出适当考虑双句或⼩节末的字的⼤致押韵的问题。
现代诗歌鉴赏的⽅法策略研究儿童谜语365
摘要:现代诗歌⼜称新诗,它包含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是⼀种以情为主的⽂学体裁,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的⽣活,并运⽤丰富的想象、具有韵律美的语⾔来表达⾃⼰的情感。在现⾏的⾼中语⽂教学中,
现代诗歌的量开始增加,⽽且相关诗歌的内容风格都有很⼤的差异,这表明现代诗歌的审美观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切实重视,现代诗歌鉴赏也成为考试的考查点。但由于传统语⽂教学的⼀些弊端,致使现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诗歌鉴赏成了教学的盲点,学⽣仅仅只能对诗歌进⾏诵读,根本⽆法达到鉴赏的程度。针对这种状况,对现代诗歌鉴赏的⽅法进⾏研究,以帮助学⽣提升诗歌鉴赏⽔平。
关键词:现代诗歌;鉴赏能⼒;⾼中语⽂
诗歌教学是⼀种培养学⽣鉴赏能⼒、⼈⽣感悟⼒、表达能⼒、审美观的教学科⽬。可以说它是⼀种不实⽤且不具备功利性的⽂学教育,它体现的是⼈们内⼼的世界,是⼀种具备智者、仁者思维的精神活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准确地掌握现代诗歌的特征,不断地学习和鉴赏现代诗歌作品,从⽽寻求出合理⽽有效的诗歌教学策略,引导学⽣鉴赏现代诗歌。现代诗歌鉴赏可以突破时代的隔阂、语⾔的阻碍,但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它的表现⼿法和表达内容较其他类型的⽂体要繁杂很多,给学⽣的理解造成了⼀定程度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适合学⽣的教学⼿段,引导学⽣领悟诗歌的内涵,掌握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本⽂将以鉴赏现代诗歌《再别康桥》《⾬巷》为案例进⾏探讨,以总结出有效的现代诗歌鉴赏⽅法,从⽽提⾼诗歌鉴赏教学的课堂效率。
⼀、介绍诗歌作品的相关信息
在进⾏诗歌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讲解与诗歌相关的知识,让学⽣能正确地认识现代诗歌,并以客观的态度去理解诗歌。要让学⽣认识诗歌的作者,包括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家庭背景,让学⽣能从整体上认识诗歌,从⽽易于进⼊诗歌鉴赏的状态,并结合作者的相关信息,让学⽣更容易地理解诗歌。⽐如,在对《再别康桥》这篇现代诗歌进⾏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介绍作者徐志摩的相关背景信息及个⼈概况:徐志摩⽣于1931年,逝于1987年,⾪属于新⽉派,是中国最潇洒的现代诗⼈,他在短暂的⼈⽣中,⼀直追求爱、⾃由和美,在他的这些诗集中可以体现出来,他的诗富于想象,富于浪漫⾊彩,能给⼈⼀种清新秀丽的感觉。《再别康桥》是他的名作,也是他所有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著名诗作。他曾经留学于英国剑桥⼤学,对剑桥充满⽆限的爱,康桥在作者的⼼中深深地埋藏,它是作者⼼中爱、⾃由和美的化⾝,在徐志摩三次游剑桥⼤学后,他带着⽆限憧
憬、爱意和眷恋写下了这篇千古诗作。通过对诗的产⽣背景进⾏鉴赏,让学⽣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从⽽易于接受诗歌的内容,进⽽从诗⼈的⾓度出发去理解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意境,为诗歌鉴赏做好铺垫。
⼆、运⽤诵读的⽅法让学⽣去领悟诗歌的意蕴
诵读是依据声⾳、语调阅读诗歌,让学⽣去领会诗⼈的情感。它可以将⽆声化为有声,将简单的视觉效果化为情感的综合,从⽽理解和掌握诗歌的语⾔。它可以加强学⽣的感受⼒、理解⼒和欣赏⼒,激
发学⽣的思维,引发学⽣的联想,增强学⽣的语感,陶冶学⽣的情操。故在进⾏现代诗歌鉴赏时必须要对学⽣进⾏诵读训练。具体可以将诵读分为⼏个环节进⾏训练:(1)进⾏读前指导,教师通过播放录⾳,让学⽣通过听录⾳感知诗的内容,掌握诗的感情基调,然后让学⽣带着感情去朗诵诗歌。⽐如在进⾏《⾬巷》这篇诗歌鉴赏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即将开始前,播放《⾬巷》的朗诵⾳频,让学⽣去认真感受、认真听全诗,然后根据⾃⼰的理解去尝试模仿诗歌进⾏朗诵,这样不仅让学⽣易于接受,也能加深学⽣对朗诵诗歌的印象和美感。(2)进⾏初读尝试,让学⽣在⾃由朗读后,描述出⾃⼰诵读的感受,并引导学⽣⼀起评价诵读的质量,以体现学⽣的主体性。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励学⽣⾃由朗诵,⼤胆诵读,还可以表演诵读,与同学进⾏⽐较诵读等等,从⽽活跃课堂⽓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再以《⾬巷》为例,教师在学⽣听完诵读后,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描述⾃⼰的感受,如,⾬巷这⾸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通过听这⾸诗,你眼中会展现出怎样⼀幅画⾯?通过这些问题让学⽣去抒发⾃⼰的看法,然后进⼀步让学⽣进⾏多种⽅式的朗读,并⼤胆地展⽰⾃⼰,然后全体学⽣⼀起参与评价。(3)教师品读,教师对⽂章有着更深的理解,通过品读,教师可以带领学⽣更快地掌握诗歌的主题,让学⽣能更好地理解诗歌,进⽽诵读诗歌,起到了好的⽰范作⽤。(4)齐读,让每位学⽣都有机会进⾏朗读,便于学⽣更进⼀步感受诗歌的情感,从⽽领悟诗歌的蕴意。
三、推敲诗歌中的词、字、句,为鉴赏诗歌奠定基础
读书的次数多了,⽂章的意义⾃然就会显露出来。反复地阅读诗歌,不仅能让学⽣慢慢地去认识诗歌,
认识⽣字、⽣词、⽣句,积累知识,还可以使学⽣对诗歌中优美的字、词、句产⽣推敲的意愿,从⽽去理解感受作者思想,进⽽理解诗歌。诗歌具有极强的凝聚⼒,简短的语句就能寄寓作者深邃的情感,这就要求读者⽤⼼去分析诗歌的每⼀个词句。如《再别康桥》中
的“长篙”和“笙箫”等等。另外诗歌中的押韵、换韵也会反映作者的情感,⽐如《再别康桥》中的“轻轻地”“悄悄地”的反复使⽤,让全诗蕴含了⾳乐的美,让读者产⽣余⾳缭绕的感觉,这可以体现出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意和惜别之情。还有阅读推敲时,可以依据⽂章中的句⼦、情境去揣摩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让学⽣慢慢融⼊作者的思想,从⽽产⽣情感。如《再别康桥》中第⼀节的诗每⾏有六七个字,句⼦都相对平整,内容起伏不⼤,可以反映作者⽐较沉寂的感情;后⾯紧接着的诗句“康河的柔波⾥”,反映了作者情绪的变化;最后“悄悄地我⾛了”中的“⾛”“悄悄地”更是体现了作者告别康桥时⼼情的低落感。如此这样,通过反复推敲诗歌中的字、词、句,让学⽣在推敲中⾃然发现诗歌的特点,从⽽结合全⽂内容情境进⾏分析,为诗歌的鉴赏奠定好的基础。
四、通过艺术⼿法让学⽣领悟诗歌的⽞妙
诗歌是⽤少的语⾔表达丰富的内涵,因此,它拥有多种表达技巧,如⽐喻、借代、拟⼈、夸张等⼿法。每⼀⾸诗歌都有⾃⼰的表达技巧,它可以包含⼀种、两种或是多种,还可以交叉运⽤,这就加⼤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必须多为学⽣介绍常⽤的表达⼿法的特征、
⽤法和意义。⽐如在《再别康桥》中的“软泥上青荇的招摇”就使⽤了拟⼈的表达⼿法,形象地表达了康河的寂静。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运⽤演绎的⽅法进⾏诗歌鉴赏,先对诗⼈的作风和特点进⾏认识,然后去分析作品。
总之,进⾏现代诗歌鉴赏教学,教师必须先对相应的诗歌进⾏⾃我解读和分析,并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法去提升诗歌鉴赏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学⽣为主,让学⽣能真正参与到诗歌课堂学习中,并真正参与到现代诗歌鉴赏的课堂实践中,这样学⽣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语⾔美和意境感,从⽽真正提升⾃⼰的鉴赏能⼒、感悟能⼒和表达能⼒。
再续红楼梦攻略参考⽂献:
[1]隋本吉.⽂本细读在⾼中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研究[D].⼭东师范⼤学,2013.初一开学作文
[2]顾建峰.新课标背景下⾼中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学,2010.
[3]刘银.⾼中语⽂现代诗歌选修课程教学⽅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学,2014.
[4]张真毓.⾼中语⽂现代诗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河南⼤学,2014.
[5]薛炎霞.《再别康桥》与古代离别诗意象的异同[J].河南农业,2011(08).
[6]涂元伟.⾼中语⽂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学,2008.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