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
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精炼性和音乐性这四大特点中,恐怕最能反映诗歌本质特征的当首推抒情性了。《尚书·尧典》中记载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无论是诗也好,是歌也好,“言志”也好,“永言”也好,都是诗人的心声,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也。那么,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呢?
一、直抒胸臆。它是直接对有关人、事景物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说白了就是直接抒情。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功业难就、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失意愤懑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感情。直抒胸臆的诗作,首先在“气”,要“一气如话”,一气则少隔绝之痕,如话则无隐瞒之弊,此诗堪称代表。
二、间接抒情。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直接抒情的不多,更多的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总之,更多的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例如:
1. 因事抒情。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记事,至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
诗而已。可细细品味,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无限,可泣的相同遭际,诗中概不明抒,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世变化,去体会诗人那沉痛凄怆的感情,正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较之直接抒情显然更为耐人寻味。
2. 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某具体外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这类诗中的外物自然也就带有了人
格化的彩。如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写照。
3. 咏史抒怀。借写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东晋时势盛一时的王导、谢安两大世族家堂前的燕子,如今却“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4. 用典抒情。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
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情不自禁地生出归隐之意了。
5. 借景抒情。就是诗人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即景抒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写出了严秋肃临天下的情景,颔联勾画出一幅长江秋景图,颈、尾两联便借助首、颔两联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悲秋”的深沉情怀。或寓情于景,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池水边的青青春草中,从园中的丝丝垂柳和欢愉嬉戏的鸣禽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无限喜悦之情。或以景结情,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而人造太阳>学雷锋做好事手抄报
第三句写到“边愁”时用了“听不尽”三个字。那么结句又该如何以有限的七个字来尽此“听不尽”之“边愁”呢?高明的诗人于此巧妙地轻轻宕开一笔,由抒情转入写景,“高高秋月照长城”,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展现出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万里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何其壮阔而悲凉!面对此景此境,你会生出怎样的感慨呢?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吧?很显然,诗人在这里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方式,因而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或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是典型的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通篇写景,景浓丽、美好,诗人借此传达出自己饱经乱后因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而愉悦欣喜的感情。刘禹锡的《石头城》则属哀景抒哀情:“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全诗句句是景,然无一景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宋王诜《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从全词看,上阕写乐景,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下阕抒哀情,物是人非,词人对美景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苍茫暮与垂老之人,境况凄凉孤寂,令人感受到的是人生无穷的辛酸苦辣和万般无奈。全词乐景和哀情之间形成强烈的反衬。而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则是哀景写乐情之作:“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借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6. 虚处传情。从写情的角度说,就是运用虚笔,情在虚处,或寄深于浅,或寄厚于轻,或寄劲于婉,或寄直于曲……虚处传情,情余言外,便可写得深婉含蓄,绵绵不尽。虚笔写情,将感情融入景物中,看来是虚处起步,闲处着想,字面无痕,实际上,这正是对情感最生动形象的描绘。如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
【强化训练】
1. 简要分析下列诗歌首尾两联写景抒情的特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这首诗历来被看作是乐景写哀情的经典之作,结合全诗具体赏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这首唐诗写景有什么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姆雇佣合同范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这首唐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分析其抒情方式。
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这首唐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抒发这一情感的?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情诗歌6. 下面这首唐诗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之。
贾生
>start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