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按照地域划分,可以分为大陆文学、台湾地区文学、香港地区文学和澳门地区文学。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第一阶段(1949—1966年),是前的文学。五六十年代,大陆政治运动频繁,当时大陆知识分子的写作基本上迎合了政治要求,但也有部分良知未泯的作家。当时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现代历史题材和农业合作化的题材上,代表作家有杨沫、赵树理、周立波等。而戏剧创作中较优秀的有老舍的《茶馆》和田汉的《关汉卿》。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第二阶段(1966—1976年)为时期,当时的中国文化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浩劫,艺术彻底沦落为政治斗争工具。不过,民间依然有许多知识分子的潜在创作和民间创作,显示出理想不死的活力。从1978年出现伤痕文学开始,大陆当代文学真正进入新时期(1978—2000年),被称为后的文学。八十年代文学的主要特征还是配合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呼唤文学和人的自觉,九十年代文学走向多元。这阶段的文学思潮众多,有伤痕文学(反思题材的作品)、朦胧诗(采用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具有现代美学特点的诗歌)、重放的花朵(在中历尽磨难,后重获生机的作家体)、知青文学(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人道主义文学(探讨人性的自觉)、现代主义文学(由西方存在主义思潮引起)、文化寻根主义文学(由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引起)、民间理想主义文学(由民间文化重拾理想和信仰)、先锋小说(探索小说叙事形式创新)、新写实小说(强调生存
的意义高于人生理想)、新生代诗歌(反叛朦胧诗)等。代表作家有伤痕文学的卢新华;朦胧诗的代表舒婷、顾城;重放的花朵的代表王蒙、张贤亮;知青文学的史铁生、王小波;人道主义思潮的代表戴厚英;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张洁、刘索拉;文化寻根思潮的阿城、李杭育;民间理想主义的代表余华、莫言;先锋文学的代表格非、苏童;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池莉、刘震云;新生代诗歌的海子、西川等。云南导游
宽容的小故事台湾文学分为日据时期和国民党时期。台湾小说自二十年代始,即有赖和、杨守愚、杨逵等人用中、日文创造了优秀的文学作品。战后的五十年代提倡反共小说,较受重视的作品有潘人木的《莲漪表妹》、姜贵的《旋风》等。六十年代以来,白先勇等人引进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技巧,使小说创作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控制。七十年代农、工、渔、矿等题材深受重视,作家有王拓、杨青矗等。解严后,几乎百无禁忌,政治、情欲小说渐多。代表作家有张大春、平路、琼瑶、古龙等。中国当代作家
香港地区文学本来有其自在的传统。1949年以后,在国际冷战的影响下,大批南下知识分子加入反共宣传,活跃了香港的文艺创作,培养出青年一代作家。五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传入,文学走上了比较健康的道路。七十年代以后,香港的严肃文学创作更加走向
拒绝爱情国际化。香港的现代文学读物市场、电影、电视剧创作和流行歌曲也极其繁荣,呈现了雅俗共赏的景观。代表作家有叶灵凤、罗孚、刘以鬯等。与港台相比较而言,澳门地区的文学较为沉寂,诗歌在各类文学创作中处于较领先的地位。
除了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外,海外华人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也不可忽视。白先勇、聂华苓、高行健、严歌苓、北岛等海外华人作家产生了相当的文学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