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四首诗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略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 (出示课件1)
二、新课学习,品味古诗
峨眉山月歌
(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1.走近作者
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作者李白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二)整体感知,疏通诗歌
教师:同学们,听诗歌朗读音频,注意停顿、读音。
继承法司法解释预设:(出示课件6)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细读诗歌,精读细研
诗句出示:(出示课件7)
峨眉山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学生朗读诗句,然后师生赏析。)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江名,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教师:同学们,结合注释把这两句诗翻译一下。
学生:(出示课件7)
【译文】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教师:同学们,疏通这两句诗后,试着赏析诗句。(出示课件7)
学生:这两句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
江的美景,同时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诗句出示:(出示课件8)
发清溪三峡,思不见公司感谢信下渝州
【注释】发:指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
君:指同住峨眉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教师:同学们,结合注释把这两句诗翻译一下。
学生:(出示课件8)
【译文】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
教师:同学们,疏通这两句诗后,试着赏析诗句。(出示课件8)
(学生朗读诗句,然后赏析回答。)
学生1: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学生2:末句抒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
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出示课件9)
(学生朗读诗歌,同桌讨论回答。)
学生: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
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意象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出示课件10)
(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保护文物
教师补充: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五)诗歌小结
这首诗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诗的主题。(出示课件11)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图,抒发了诗人行江思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1.走近作者
魔幻星际
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作者杜甫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13)
犬的品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14)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他乡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诗歌
教师:同学们,听诗歌朗读音频,注意停顿、读音。
预设:(出示课件15)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féng君。
(三)细读诗歌,精读细研
1.讲解诗题
诗题:江南逢李龟年(出示课件16)
预设:“逢”指相逢。李龟年,唐代著名的乐师。这首诗,描写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当年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2.精读古诗
诗句出示:(出示课件16)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注释】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几度:春夜喜雨赏析几次。
闻:听到。
(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同学们,结合注释把这两句诗翻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