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石油天然气
怎样过语文关
张志公
热望学好语文的几位青年朋友:
《中国青年》编辑部把你们写给编者的信和一些稿子交给我,要我跟大家谈谈信里提出的问题:怎样把语文学好,特别是,怎样提高写作的能力。
从你们的来信可以知道,你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了语文这个工具的重要性。为了做好工作,学好科学技术,你们希望把语文学好。这个愿望是正当的。因此我十分愿意把自己一点浅薄的经验介绍出来,尽管这点小经验未必能给你们多少帮助。
先说个小故事。一个高中学生刚刚读了杨朔同志一篇散文《茶花赋》。我问她:“都懂了吗?”她说:“懂了。”我问: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她回答:通过对昆明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我再问她,文章里主要写什么具体的事情?写了作者一些什么感想?她都能说出来。我要她把文章中“擅长丹青”的“擅长”写一下。我发现,她不会写“擅”字,也不会讲“擅长”是什么意思,并且,由于她不懂这个词的确切含义,这一句以下的那段文章的意思,她没
有体会出来。
请想一想:她是否真正把文章读懂了?她这样读文章,能够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吗?答案是很清楚的。她没有懂。她觉得懂了,实际上只是模模糊糊地懂了个大意,没有逐字逐句地懂透。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原来不会写的字,仍旧不会写,原来不会用的词,仍旧不会用,并且,由于对文章的意思理解得不真切,体会的不深刻,对文章写法的好处自然也就领略不到,更加学不来。
海岩同志的信上说:“有的同志说:写作并不难,平常多看些书就行了。我看的书也不少,可就是写不好。好几位同志的来信都有这样的话。我要请同志们自己想一想,平常读书是怎样读的?是不是或多或少地像那个女孩子?如果是,那我就要郑重的说:这就是写作能力提高不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农村人居环境 善于写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好,头脑清楚;一是基本功练得好。有了这两条,一定能够写,即使还写不出漂亮的文学作品,至少可以写出能够如实的表达思想、适应工作或学习需要的通顺明白的文章。缺了这两条,无论如何也写不好。
思想好,头脑清楚要靠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总之,那把单是学语文的事。
读书感言 基本功是什么呢?就是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
首要的是字。认得的字少,或者虽然认的不少,但掌握得不充分,那就无法把文章写好。掌握足够的字,才能正确的写出要用的词,才能写出各种句子。你们的来信好几封里有错别字。不要以为写错一个字无所谓,它能使整个的句子不通。一位同志的信上说:把我解剖至到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至到”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的信上说:在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删看别人的文章?“删看”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写错了。整句话也就让人不懂了。掌握的字少,就意味着掌握的词少,掌握的词少,就是语言贫乏,不够用。请想,语言不够用,能够写好文章吗?
汉字,不是很容易掌握的,非下点工夫不可。头一样,汉字得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学会一个算一个。读书作文,经常要用的字有五六千个,其中最常用的有三千多个。这个数目很可观,可是打不得折扣。没有充分掌握那三千多最常用的字,读书作文就经常遇到困难和发生错误。数量大是一个问题,用法复杂是另一个问题。一个字表示几个不同的意思,有几中不同的用法,这种例子多得很。就说这个最简单的一字吧,《新华字典》就注了八条解释。另一方面,好几个字表示的意思非常相近,而又有区别,非细心分辨不
可,这种情形也不少。例如:声、音响;存、放、置;搁、摆、撂;强、壮;小、细、微。用这种意义相近而有差别的字组成的词,也得细心分辨。例如“加强”和“增强”,两个词有一个强字相同,另一个字增和加意义相近,所以说到信心的时候,增强信心、加强信心都能用,增强信心、加强信心都是对的。可是说到训练、管理的时候,用加强,不用增强,说到体质的时候,用增强不用加强。不注意这种差别,就常常会写出不合习惯或者表达不确切的句子来。
汉字学着费力,但是掌握汉字有了一定的基础,又会有很大的便利。例如,上边举过一个细字,如果你知道这个字除去表示粗细的细那个意思之外,还表示周密的意思,那就可以更确切的理解和运用细心、细致、精细这些词;如果再知道它还表示琐碎、不重要的意思,就又可以更确切地理解和运用琐细、细节、这些词。这就表示,充分掌握了每个字的意思对于读书读得透,写作写得好,很有帮助。
暮江吟的意思>美国饮食文化 掌握得不够不行,掌握的好,大有用处。所以说,字是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关。
西城风尚 其次是句。必须熟悉各种句子的构造和用处。要非常熟悉,熟悉到一张口,一下笔就能造
出完整通顺的句子,并且能灵活的运用各式各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你们的来信中有不通的句子。前边举的有“至到”的那个句子就有毛病-“都充满了……”,没有头,谁(或者什么)都充满了?这是个结构残缺的句子,意思不明白。另一位的信上说:“不能设想,如果一个师范生将来毕业后,既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写作技巧,又没有生动、完满、确切的表达能力,只有一些死硬的概念和理论,要想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是绝不可能的。”这个74个字的长句子毛病很多。“不能设想,……那是绝不可能的。”这个话恐怕跟所要说的意思恰恰相反。原意应该是“不能设想,如果……还能够……”,如果要保留“那是绝不可能的”,就得删去前边的不能设想。此外什么是生动的表达能力,完满的表达能力。什么是死硬的概念和死硬的理论。都不好懂。不能熟练地运用句子,造的句子不通顺,就无法写出好文章来,因为文章无非是用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句子不通,文章怎么会通呢?
充分地掌握句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个句子的正误优劣决定于四个因素。一是事理,就是说,要看这个句子的意思说得对不对;一是情味,就是说,要看它的语气、彩合适不合适;一是声音,就是说,要看它念着顺嘴不顺嘴,听着悦耳不悦耳;一是规矩,就是说,要看它合不合大家的共同习惯。在这几个因素之中,事理是最重要的。有位同志的文章里说:“有一次他带领了大队人马、干粮去支援水利建设。”“干粮”怎么能带领呢?这样说
不合事理。另一位同志的文章里说:每天学习政治理论,已经变成和他不可分的伴侣。”谁和他成了伴侣?是学习政治理论,还是政治理论?这句话不完整,不合规矩。并且,无论说学习政治理论成了他的伴侣,或者说政治理论成了他的伴侣,都不恰当,把这些事情说成伴侣是不合事理、不合规矩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