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寓言两则
【内容简析】
这是两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成只有井口那么大。“坐井观天”是一句成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那些目光狭小,见识又短,还自以为正确的人。《亡羊补牢》讲养羊人因羊圈破了先丢了一只羊,由于他不听别人的劝告,又丢了一只羊,后来接受劝告,修补了羊圈,就再也没丢过羊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设计理念】
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则寓言揭示的哲理。
2 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坐井观天”“亡羊补牢”两个成语。
【重点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的寓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 教师解释“寓言”。
3 读题,释题“观”是何意,“坐井观天”又是何意。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解决。
2论坛外链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3 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想:谁坐在井里看天?还有谁?
4 共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共对了几次话?画出对话读一读。
5 指名分段读,想:它们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三 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 朗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贴出小鸟、青蛙图。)
2 朗读第2~7自然段。
(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的?它们是怎样争论的?边读边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再读课文,把你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请教你的伙伴或老师。
如:“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大话”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大话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它们两个谁说得对?为什么?
3 指导读全文,分角朗读课文。
考研政治时间4 教师小结。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眼光被井壁挡住了,所以目光狭小,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看不到井外广阔的天空。
四 发散思维
当青蛙真的跳出井口时,它会怎么想?
五 总结全文
1 分角演一演。
2 教师总结。
六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知否结局
七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采集到词语花篮。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 讲讲《坐井观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意思。
2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
3 板书课题《亡羊补牢》,读题,读准“补”“牢”,并指导书写“补”字。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了再往下读。
2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sd卡损坏3 检查认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4 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一评,看谁读得好。
5 听录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6 出自己认为最难记的字,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然后指导书写本课剩下的其他几个生字。
三 细读感悟
1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那个养羊人是怎样丢掉第一只羊的?
(2)当街坊劝他“赶快把羊圈修修”时,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当他又丢了一只羊时,他为什么后悔了?他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样?
2 四人小组讨论。
3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
4 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不应该坚持错误,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5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砂锅粥 读了课文,你想跟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
四 联系实际
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同学们想一想:你犯过错误没有?犯了错误有没有
接受别人的意见?结果又是怎样的?
五 总结全文
六 布置作业
1 向家人讲述这两则寓言。
2 采摘好的词语填到词语花篮中去。
教学设计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案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交流讨论。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观察课文插图,引出话题: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呢?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
2.自读课文,思考解答。
3.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三)领悟寓意,拓展延伸
1.引导想象,深化探究。
(1)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
(2)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他会怎么想?
2.小组合作,分角朗读、表演。
(四)认记生字,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实践活动
把这则寓言故事说给家里人听。
参考资料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指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