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 , 终不肯俯。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稃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視,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
敞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特征为祁黄羊洛阳令/故其欲卿治经为博士也
B.及主出行/及鲁肃过浔阳
C.大言数主之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乃驻车叩马/蒙乃始就学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宣 不 从 强 使 顿 之 宣 两 手 据 地 终 不 肯 俯。
(3)“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1)C
(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体字草书(3)“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解析】【分析】(1)A.做,担任。B.等到。C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D.于是。故选C。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译为: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天子不与白衣同”: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结合下文“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等句分析,作为天子,要胸怀宽广,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还要善待像董宣这样坚守法纪的人。说明文中的皇帝是个明君。
故答案为:⑴ C
⑵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新春对联大全
⑶ “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贷款工作证明模板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句意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 “天子不与白衣同” 的含义。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为天子应该具有的品行。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
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2.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任末年十四/壮士十年归
B.人若不学/孰若孤
C.暗则缚麻蒿自照/自以为大有所益
D.谓之行尸走肉耳/权谓吕蒙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写出三点。
【答案】 (1)C
(2)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①从小要立志学习; ②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③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 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解析】【分析】(1)A.岁数/用于计算年数。B.如果/比得上。C.都是“自己”。D.叫作、称作/对某人说)。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推断停顿为: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随时记录。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日月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
故答案为:⑴C;
⑵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⑶①从小要立志学习; ②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③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 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
【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著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德萨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直接沟通(1)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案】 (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2)午可不是你的儿子吗?
(3)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文意: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关键词:第一个子:你。第二个
子:儿子。邪:句末语气词,吗。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文中的句子“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推荐人才的做法。再者根据“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又遂用之”。晋平公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