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古⼈⼤多数都是很勤奋刻苦学习的,我们现代⼈也应当像古⼈⼀样的勤奋刻苦学习,做⼀个有出息的⼈。下⾯是分享的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邴源泣学
  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很⼩的时候,他的⽗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可是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说拿钱供他读书了!
  邴家附近有⼀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够听到从⾥⾯传来的读书声。⼀天,他从私塾门⼝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酸,不禁⼤哭起来。私塾先⽣听到他的哭声,⾛过来问他怎么了,邴源抽噎着说:“我真羡慕那些能够读书的孩⼦,我的家⾥很穷,没有能⼒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很难过,就哭了起来。”私塾先⽣听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很难得,就对他说:“孩⼦,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来吧,我不收你学费。”邴源⼀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向⽼先⽣表⽰感谢。
  邴源天资聪颖,再加上读书很⽤功,只⽤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其他孩⼦⼏年才能够学会的东西。他⾮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切可以利⽤的时间来汲取知识。长⼤后的邴源依然很爱读书,经常到各地去拜师求学,后来他的学问⽇益增多,向他求学的⼈也多了起来。
【篇⼆】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顾炎武苦读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韵以及诗⽂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愧的⼀⼤名儒。顾炎武从⼩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常认真。长⼤后,每当外出旅⾏时,他都⽤马或骡⼦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万⾥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还⾮常重视第⼀⼿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到某地,发现那⾥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核对、校正。
  顾炎武就这样⼿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凡,开启了⼀代朴实学风。
【篇三】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天这个时间背诵诗⽂。
  夏天的⼀个晚上,他正在院⼦⾥背⼀篇⽂章,忽然见许多萤⽕⾍在低空中飞舞。⼀闪⼀闪的光点,在⿊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集中在⼀起,不就成为⼀盏灯了吗:于是,他去了⼀只⽩绢⼝袋,随即抓了⼏⼗只萤⽕⾍放在⾥⾯,再扎住袋⼝,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他就去抓⼀把来当作灯⽤。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跑掉,⾮常可惜。
  ⼀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透进⼀丝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可以利⽤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即穿好⾐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地上映出的雪光,⽐屋⾥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即看起书来,⼿脚冻僵了,就起⾝跑⼀跑,同时搓搓⼿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后来,他当了⼀个⼤官。
【篇四】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唐汝洵苦读书
  唐汝洵是明朝⼈,他⼩时候是个既聪明⼜可爱的孩⼦。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江西2019高考分数线  他再也看不到外⾯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的亲⼈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并且开始积极地⾯对⽣活。
含蓄的表白
花间词派鼻祖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旁仔细地听,⽤⼼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别⼈多很多的努⼒。有时候,课⽂很长,他凭⽿朵听根本就
记不住先⽣讲的内容,只好学古⼈⽤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眼睛也能够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的学者和诗⼈。
【篇五】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王冕放⽜听讲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他⼩的时候,家⾥很穷,⽗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赚⼏⽂钱来补助家庭⽣活。
  王冕幼年好学。他每次牧⽜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有⼀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直听到天⿊,竟把⽜给跑掉了。⽗亲听说丢了财主家的⽜,⼜怕⼜⽓,狠狠地打了他⼀顿。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路过学堂时,依然像以前⼀样专⼼地听⽼师讲课。
  有⼀天,王冕的母亲对他⽗亲说:“王冕这个孩⼦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亲点了点头,表⽰同意。从此,王冕便到⼀座寺庙中,⽩天替庙⾥做些杂事,赖以糊⼝;到了夜晚,就⼀个⼈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佛像前⾯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专⼼⼀意地刻苦学习,学问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个出⾊的诗⼈。
【篇六】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宋濂踏雪求师
  宋濂字景濂,浙江⾦华⼈,是我国明代⼀位学者。他⽣平著述极多,除了主修《元史》外,还著有《浦阳⼈物记》、《宋学⼠全集》等。
  当时印刷术虽已发明,但是书的价钱很贵,⼀般⼈买不起,更买不起很多的书。宋濂⼩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家去借,亲⾃抄写,约定⽇⼦归还。⼤冷天,砚⽔结了冰,⼿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因为这样,⼈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没有书的情况下,也能读到很多书。书的故事
  我国古代学校很少,⽽且也只有贵族⼦弟才能上学;当时虽然有私⼈讲学的,但是⼀般⼩的村镇没有好⽼师。宋濂成年以后,为了求得更多知识,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特意跑到百⾥以外去访名师求教。他背着⾏李,⾛过深⼭巨⾕,冬天⼤风雪,雪深到好⼏尺,脚⽪都裂开了,也不以为苦。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家给喝了热⽔,盖了被⼦,半天才暖和过来。当时和他住在⼀起的⼈,都穿戴得很讲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天吃两顿粗饭,穿件破棉袍,但他⼀点也不羡慕那些富贵⼦弟的⽣活享受;因为在宋濂看来,只有求得知识,才是兴的事,别的便都不去理会了。
  正是由于这样刻苦勤奋,虚⼼向⽼师学习,⽽且专⼼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获得学问上的成就,成为⼀代有名的⼤学者。
【篇七】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抱负的⼈。可他⼩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孩⼦。进⼊青年时代,他意识到⾃⼰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有长进。他曾⼏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卧,同被⽽眠,⽽且还有着共同的远⼤理想:建功⽴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次,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好⽂章,⼜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武略。
【篇⼋】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画荻教⼦
  欧阳修是唐宋⼋⼤⽂学家之⼀。可是,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个⼈来维持⽣活。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当了教师。家⾥贫穷,买不起⽂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过的⾜迹,认为在沙⼦上⾯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她在家⾥选了⼀个光线⽐较好的地⽅,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这样,⼩⼩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根荻草,在沙⾯上画出⼀个⽣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把沙⼦弄平,再写⼀个。欧阳修也利⽤这个地⽅来做练习。
  母⼦两⼈,⼀教⼀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后来,欧阳修在⽂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九】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怀素芭蕉练字
七年级课本  怀素是中国历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笔圆劲有⼒,使转如环,奔放流畅,⼀⽓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怀素⾃幼聪明好学,他在《⾃叙帖》⾥开门见⼭他说:“怀素家长沙,幼⽽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分惊⼈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来⼀块⽊板和圆盘,涂上⽩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在寺院附近的⼀块荒地,种植了⼀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没夜的练字,⽼芭蕉叶剥光了,⼩叶⼜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的北风冻得他⼿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处,再写另⼀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篇⼗】古代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贾逵隔篱偷学
国画作品  东汉时期,有⼀位知名的经学家和天⽂学家,名叫贾逵,⼗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的⼩先⽣,向他求教的⼈络绎不绝。
  贾逵从⼩就聪颖过⼈。他⽗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要为别⼈缝补浆洗来维持⼀家的⽣活,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个贤惠的,经常给他讲古⼈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讲故事,听完⼀个故事,⼜缠着再讲⼀个。可是,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
  有⼀天,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学堂⾥的⽼先⽣正在给学⽣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
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灵机⼀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学堂旁边,听⽼先⽣讲故事。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就抱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悄悄地听⽼先⽣讲课。慢慢地,贾逵长⼤了,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在上⾯听,不管刮风下⾬,从不间断。夏天,烈⽇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汗⽔直流;冬天,⼤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脚⿇⽊。⼼疼他,⼏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泛涉猎许多名篇名著,⽐如《左传》、《四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