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
大葱烧海参的做法  【原文】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闲。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含羞草为什么会合拢
全被雨打碎。满园春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细细看,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纳闷的近义词是什么
【赏析一】
  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词家一向以咏物为难,张炎《词源》曰: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此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当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婉约词【赏析二】
秋天的图画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彩更加浓厚。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赏析三】
  苏轼的这首词题为咏杨花,而章质夫词则为咏柳花,二者看起来相互抵牾,实则不然。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这首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
  词的上半阙意在写物,描写杨花的随风飘零和若即若离。词的第一句便道出了杨花的本质,似花又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其飘零。第二句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离家本是无情之
举,但它傍路又露难舍之意,道是无情却有情。第三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杨花比作思亲的少妇。纤细的柳枝,犹如思妇离愁百结的柔肠;鲜嫩的柳叶,仿佛思妇欲开还闭的娇眼。描写细致生动,杨花飘忽迷离的状态跃然纸上。第四句承接有思,少妇为何而思,原来是为远方的夫婿。梦中与夫婿重逢,却被黄莺的啼叫惊醒,如果让人不恼怒!此句化用唐人金昌绪之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词的下半阙旨在抒情,感叹春光一去不复返的遗憾、惜春之情。柳絮飞尽,已是暮春时分,百花凋零;恨春光不再,表惜春之情。晨雨过后,柳絮化作浮萍不忍看着它消逝,只能借此聊以自慰。春留不住,终是离去,二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仔细看来,池上的浮萍不是柳絮,却是离人的眼泪,照应了上半阙关于思妇的遐想,思妇久候良人、良人却杳无音讯的幽怨呼之欲出。值得一提的是春三分的描写独具匠心,将时光量化的手法并不是苏轼首创,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便是经典名句,但并不如苏轼的寓意灵活巧妙、别出心裁。
  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ie9怎么样 
【赏析四】
  第一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因为说的是杨花,似花还似非花这句,就显出味道来了,形态象花,实质不是花。
  这里用了似是非是一词,在感觉上有远看一朵花,近看是幅画而恍然大悟的惊喜,不禁赞叹它的神奇。从教坠是任凭的意思,无人惜,任杨花坠落。我道:是随风而落。朋友言:从这句来,应该是没风,自然慢慢坠落。我想被风吹落和自然坠落,还是有区别的。正好突出了,前面这个惜字,这种连风儿都懒得理会,更不要说人来惜的幽怨。再看下一句: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一句,他把描写杨花,慢慢引申到写人上来。抛家傍路本是描写杨花离开枝头坠落,依依不舍之意。这里用抛家带有人的感情彩,用杨花暗指人远去了,或许还是个赶着做事,无暇顾及其它的人。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杨花离开枝头是无情,傍在路旁是有情。亲人远去,是无情。赶着做事是有情。细思量,有情乎?无情乎?如果说这一句是引申到人,那下一句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就完全是拟人化写法了。一幅女子柔肠寸寸绕心头,睡眼朦胧间,双眸似开还闭、似醒还睡,愁绪
困难眠之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更加衬托出杨花飞飞洒洒,无风自坠的美态。这里的抛家,和拟人,也为后面的孤独埋了伏笔。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句完全承接了上句的女子,女子困难眠是为什么?梦中随风万里,寻郎的去处。偏这梦又被莺啼惊醒,委实让人着恼。
  这上阕在我看来,对杨花的描写已是出神入化。而古往今来,都说妙就妙在下阕。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杨花飞尽,还有来年再开,那恨在那呢?花落了却难再上枝头。这里的花前面指杨花,后面我觉得是泛指。落红有残红之意,也可暗指初夜。落红难缀,也就是说:我此身已属了,可你却离开了,让我怎么办的意思。这里也暗合了尾字泪。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一场春雨过后,那抛家傍路的柳絮何处去了呢?只剩下一池的碎萍。可以想象,晓来雨过指昨夜里还相聚呢,天亮时才离开,才更觉心酸,何况还有上面的困酣娇眼为铺垫,睡醒了,郎却无踪。这一池萍碎,碎了萍,更碎了心。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我们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三分春即三分杨花,这样的解释不敢苟同,这三分春,该是指春三分,并不只有杨柳可代,这春三分,有二分已经落了,傍土而去,剩下一分,也只是一池碎萍。三分也并非是把春划成三等分,是把事物量化来作形象化比喻,让我们在脑中完成一个鲜明的画面。真是神来之笔,已达生花
之境。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是结尾不是杨花,是离人泪,用的是肯定句,暗合上面女子的思郎之情。让情感达到升华。这时,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的呢。杨花似花,杨花非花,杨花是愁,杨花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