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远方的他 一.惯性写作,文体走样你说我说
由于长期写作记叙文或形式更为灵活自由的散文或随笔,部分学生在初写议论文时,容易受写作定势思维的影响和干扰,把议论文写成纯粹的记叙文或带有议论性的哲理散文;或前半部分重在叙事描写,后半部分侧重议论说理,把议论文写成了既非完全说理又非完全叙事的内容杂糅之文。还有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夹叙夹议类记叙文与议论文之间的区别,把二者混为一谈。要想把准文体的脉,写出一篇入格的议论文,除了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明白"文体自选"并非淡化或不讲文体外,还要清楚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显著区别:记叙文追求的写作效果为以情动人,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至少占2/3),而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则为以理服人,主要采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至少占2/3),否则便有文体特征模糊,体裁失真之嫌。同时,通过多读规范议论文和一般记叙文,在对比阅读中来研究掌握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二.拟题不当,题意虚空
文章标题犹如屋之窗,人之眼。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不但能统摄全篇思想内容,达到题文合一的效果,而且还能润物无声地潜意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为后续阅读奠定良好的首映效应。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初写议论文的学生还不具备这种可贵的拟题能力。他们要么文体错位,记叙议论不分,如《母亲讨债》、《滴血的钞票》即为典型的记叙文标题;要么表意不明,文题含混,如《社会与网络的平衡》,《打抱不平》;要么大而无当,抽象宽泛,如《文化选择》,《议素质教育》。由此观之,老师讲清议论文标题的相关知识尤为必要。常见议论文标题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类为论点型标题,即题目本身就是文章论点,如《开卷有益》;一类为论题型标题,即标题就已经指出了论述的对象、话题或范围,如《说宽容》。但不管采用哪种类型的标题,简明而不失深意,新巧而不乏韵味应当成为拟题的基本原则和追求。此外,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命题方法和技巧,或由学生自己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归纳拟题的经验,如修辞法,引用法,嫁接法,求异法等,加强拟题能力的专项训练,也应当成为写作中的一门必修课。
三.雾里看花,观点隐晦
议论文在认识某一个问题,分析某一类现象时,必须有一个关于该论述问题或对象的观点
被迫无奈和主张,而且观点和主张应当体现出正确、鲜明、深刻、新颖且具有强烈针对性的总体特点。但不少同学作文或者缺乏对事物、问题的明确看法和见解,或者观点零零碎碎散见于全文,不够集中,或者观点表述闪烁其辞,琵琶遮面。认识"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领会"义理"(议论文中即论点)在全文中的核心地位和灵魂作用,培养议论文写作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切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基本素养,是解决作文无观点、观点散、观点晦的不二法门。同时,掌握开门见山立论,行文中间立论,卒章收束立论的"三立论"写作技巧,并养成初写议论文篇首提出问题部分就亮出观点的良好写作习惯,也可有效化解论点模糊零散之弊。
四."骨""肉"分离,事例乏力
议论文中,论据必须要紧紧扣合论点,方能为论点服务,达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同时论据的使用还要力争准确、典型、新鲜,才能让说理更充分,论证更有力。不少学生在使用事例或事理论据分析论证时,没有全面把握、深入解读论据内涵和意义的丰富性,没有精心选择和巧妙剪裁材料,没有到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契合点和联结处,以致于"骨"(论据)"肉"(论点)表面貌合,实则神离。论据材料既不能有力地佐证支撑观点,观点也
不能水融地统率包容论据材料。不仅如此,一些学生用事例论据来证明论点时,所用事例材料大多流于俗套,千人一面,老生常谈,缺乏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浓烈生活气息、鲜明时代彩的个性特征。或者所举事实琐碎肤浅,或者常以部分取代整体,以个别现象代替一般规律,
使事例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典型性。深入挖掘课本和语文读本素材,积极放眼课外报刊和各种媒体,广泛涉猎,加强积累;走出书本和课堂,融入社会和生活,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方可根治材料匮乏平庸、面目可憎,毫无生气与活力的痼疾。探究材料内核的广义性,捕捉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相关性,"骨""肉"不和,油水分离之憾亦将去矣。议论文论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