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议论文训练之“‘据'与‘理'如何建立关系”导学
案
(教师版)
【训练目标】
一、学习高考议论文“‘据'与‘理'如何建立关系”写作的技法。
二、学会运用“‘据'与‘理'建立关系”的技法进行作文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导入学习】
清明节绘画论据作为议论文三要素之一,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写作任务。其目的是为论点服务,起到充实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的作用。若能够处理好“据”和“理”的关系,把论据用在实处,把道理讲得清楚,则可谓是抓住了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处。
而在高三备考时,仅把关注点聚焦在审题立意上,对论据的使用要求和方法不去关注是不以的。积累了很多素材,但对这些半成品毫无加工能力,只能平日里死记硬背,考场上生吞活剥。因此,论据使用不当的情况在习作中屡见不鲜。
【自主学习】
论据使用不当常见的四种情况分析:
1.空无一物型
论据匮乏,空谈道理。满纸口号呼吁,缺少形象化的事实说理,致使文章内容空瘪,言而无力,行之不远。
举例:生活,总是离不开理想。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理想,能给天下失意者以振奋。身处顺境,要拥有理想,因为没有理想,就没有了坚定的方向,就会失去现有的生活。身处困境,也要拥有理想,因为在逆境中,理想便是希望和光明的存在。我们一定要握紧手中的理想,不要轻易将其放弃。没有理想,何来个人的成功?没有理想,何来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希望?所以,不要让理想之光暗淡,请守护好这份理想之光。(《生活,要有理想之光》)
点评:有些道理若不拿出事实依据是很难说服对方的。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说的就是这番道理。这段文字近200字,约占文章的四分之一,议论方式显然太过单一,很多重要的观点没有得到有力的论证,失去了使文章出彩的机会。
2.堆砌论据型
斯诺克录像文章东拉西扯,牵强附会,所用论据与论点貌合神离,根本无法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大量使用论据,却不做综合分析,妄图能“积土成山”,殊不知这种文章根基不稳,论据大而无当,多而无效。
举例:“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凡·高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种财富。
点评:首先,史料中所载司马光出生时,其父任光山县令,并未谈到司马光出身贫寒。考生所写可谓是妄言,犯了写作之大忌。其次,本段论据看似充足,却没有逻辑上的转换,实则是一堆零碎的材料,根本无法证明论点。议论文不是举出事例就可以完成论证,而是要就例说理,阐述清楚论据和论点间的内在关系,去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3.复述故事型
复读机式的写作。凭较强的记忆力,考生把冗长烦琐的事例原封不动地填入文章,有时多达三四百字,看似文采斐然,实则华而不实。议论文若没有足够的说理,必然显得力弱声微。
举例: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虽然有许多家庭都开上了私家车,但仍有许多家庭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说让他们的孩子步入课堂了。在新疆有一个偏远的小镇叫阿瓦提。这一天,大家都像过节一样穿上了盛装,因为今天成龙要来这里。
成龙并非来此拍摄电影,也不是来此观光旅行。他是怀揣着多年来的心愿,来为这里募资兴办一所学校。成龙是早晨八点下的飞机,而10小时以前,他还远在香港接受金像奖的颁奖仪式。颁奖一结束,顾不上多休息,他便立即飞往阿瓦提。因为他知道,还有比得奖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慈善事业。成龙一行,不光募资捐助了一所学校,名为“龙子心”,而且还收养了四个单亲贫困的失学儿童。在发言时,他动情地说道:“我不会只兴建一座‘龙子心’的,我要让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一边说,一边流下了眼泪。都说男儿不落泪,只因未到伤心处。(《助人为善,终将益己》)
点评:这一大段事例既要点不清,与论点偏离,丝毫未触及“终将益己”这一层面,同时,内容叙述过于啰唆烦琐,俨然是从新闻稿件上照搬下来,考生写着写着便丢了论点这杆大旗,致使文段出现大问题,怕是后文也难以补救。
4.语焉不详型
对论据内容表述不清,张冠李戴、逻辑混乱、内容残缺、随意编造等情况也经常在考场上出现。对于论据使用来讲,其使作文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是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是议论文写作的硬伤。“堆砌论据型”里“司马光出身贫寒”就是一例,在此不再多言。议论文论据
【合作学习】
论据使用不当的情况的突破方法:
突破一论据的积累与整理
1.左手事实,右手理论。
很多考场作文的论据形式是比较单一的,仅有事实论据。单拳难敌双手,我们应当明白,论据不仅包括事实论据,还包括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等,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提炼、概括的结果,是为社会大众普遍承认的正确观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同时多积累理论论据,还可以提高认知和见解。
2.紧靠热点,贴近生活。
论据材料的收集整理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漫无边际、不辨方向的收集,在高三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无异于大海捞针,往往劳而无获。对论据的收集整理工作要紧靠时下热点,贴近日常生活。可围绕时事热点话题,比如爱岗敬业、科学发展、生态文明、文化自信等,集中分类选材;可抓住身边事,从感动你我的小事入手整理材料,亦可在作文里以小见大,获得不凡效果。
3.合理筛选,去旧存新。
论据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同时还要注重质的飞跃。
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素材库,将旧的非典型的材料去掉,把新的典型的材料迎来,时时更新,日日丰盈。如此,作文才能永葆活力。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性鲜明的、能反映事理本质的材料。要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勤摘抄。
其次,要给收集的素材进行再次加工。建议整理为成熟的一百字左右的材料。所谓成熟,是指里面既有完整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同时也有相关的细节。
4.一材多用,推陈出新。
可以做多角度深入发掘论据材料的尝试。一则材料可适用的话题并不唯一,材料里人物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指向一个写作角度,若能细致地分析材料,则会发现一则材料的蕴含量是很大的。如此,便会得一材多用的妙处,更能在考场上灵活应对。另外,传统材料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亦可以赋予其时代气息和现代观念,从中提炼出具有创见性的思想,化腐朽为神奇。
正官庄红参突破二论据的使用与表达
1.使用策略
(1)和论点建立联系
所用论据要从论点处得来。准确把握论点内部的核心语句,是使用论据的“源头活水”。这些核心语句往往是抽象的,需要联想到可以具体表现其抽象意的形象化材料。
具体写作时,不建议采用“论点+论据”的结构形式,而是建议在提出论点后对论点做进一步的阐释,采用“论点+阐释+论据”的结构。一是对论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会使得对论据材料的联想更加准确;二是让论点和论据间不再是游离状态,而是衔接更加自然,
思维更加严密。
举例:感情的亲疏对于人们判断、认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依靠感情判断、认识事物有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与个人的品德修养,与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因此,并不完全可靠。譬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感情用事”怎么怎么坏事儿,也常见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领导提拔小舅子,某某单位评选出的先进又是领导的亲戚,这些就是感情影响了一个人的判断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实例。笛卡尔在《心灵的感情》中写道:“一个人为感情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没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错误了,特别是这个人位高权重时,就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幸。(《不可靠,不可不靠》)点评:文段先说出观点,然后再做具体的阐释,提出靠感情判断、认识事物不可靠这一思考,以此引出现实生活中的几则实例,并用笛卡尔的名言来说明为感情所支配带来的危害性结果。这样写出来的语段,论据和论点的衔接流畅自然,层层深入,笔力浑厚。
(2)和论据建立联系
论据的使用不是叠床架屋式的堆砌。论据间也要架起逻辑的桥梁。要让其有层次,有条理。论据之间的排列组合,反映出的恰是考生的思维水平和逻辑能力。
在论据的安排上,要有时空上的变化,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要有详略上的巧思,为人所知的便可略写,以排比句写出,增强语势,不为人所熟知的就详写,把细枝末节、前因后果做简要概括;要有正反上的考虑,既要从正面选材,也要从反面切入,在对比中见出异同,彰显优劣,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增强文章的艺术张力,使观点更加突出。
举例: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情感与理智》)点评:考生并没有只从正面下手,而是在正面论据之后,随即举出反面论据,两相对比,增强了文章说理的艺术效果,无须多言而观点自明。
2.表达策略
(1)叙述语言需简练
议论文当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论据的叙述则只是辅助说理的一种手段,是为后文的论证而服务的。文中所举的论据过于冗杂拖沓,易生文体不明之病。因此,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在字数上当以控制在100字以内为宜。
举例:弘一法师是大家,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亦足以显现其真性情。他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修佛真是到了至高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皆装着佛,皆装着大千世界,皆装着万千生灵。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中的大千世界。(《一枝一叶一世界》)
点评:语段以“大”家引出“小”事,叙事极其精练,直接抓住弘一法师的特征性举动,从这一细节处直写出其博大胸怀,不拖泥带水,语言干练而又不失文采,论据、论证之间衔接紧凑,说理性得到了增强。
(2)论据分析需恰当
分析论据是由论据回归论点的重要过程,是挖掘议论深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恰当的分析,揭示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能使论据和论点成为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在分析时,可由个别上升到一般,由局部过渡到整体,揭示出其普遍规律和深远意义,从而更令人信服。
举例:诚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南仁东鞠躬尽瘁的毕生奋斗,哪来射电望远镜的骄傲问世?没有维萨特以身献之的无悔奋斗,又哪有血液循环理论的成型完善?从“碧血一腔染山河”的马本斋到“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奋斗始终是幸福者的座右铭。他们以奋进之精神、拼搏之努力,在克服与战胜中玉汝于成,最终成就大精神、大气象、大趣味。若我们将这份幸福观取来,将这份奋斗观实践,那所得到的幸福也必将是持久的,所拥有的人生也必将是宏大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点评:语段提出观点后列举四例,但并未急于求成,妄下结论。而是加以分析推导,将这种奋斗克难的精神归结为“大精神、大气象、大趣味”,并以假设推断,每个人都可拥有这种“宏大人生”。这样,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的说理更具有普遍意义。
(3)叙述重点需突出
论据是为支撑论点而存在的。在具体写作时,所选材料和论点相契合的内容要用有力的语言使其强化突出,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则适当剪裁,以给其他内容留出足够的表达空间。
举例: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里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里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惧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屠格涅夫坚守这份正直真诚,给友人送去了深深的缅怀,他又用自己的无畏勇敢地回击了权威的
黑暗统治。一个人只有秉承这份坚毅勇敢,才无惧前路上的朔风寒雨。哪怕你的敌人再强大,也要敢于发起挑战,去争取真情真理的胜利!(《敢于向权威挑战》)
点评:考生对事件进行了合理的剪裁,一方面写出了“沙皇统治者”对屠格涅夫重重的威胁和监视,一方面写出了屠格涅夫不畏强权、勇敢回击的精神品质。除此以外,并无赘言,
2018·全国卷Ⅲ】作文题目:
(60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应变而歌,踏变而舞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崛起数十载。经年里,人们栉风沐雨,艰苦奋斗,在不断的突破中寻求转变,在飞速的发展中把握时代脉搏。
从1981年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对改革开放之初发展速度的重视,到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环保的提倡,而今再到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对新时代的展望,中国应变而歌,踏变而舞。改变的,是不同时期的目标,不变的,是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初心。
懂得改变,所以中国发展扶摇而上。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获得国际和平奖这一殊荣后,面对已经有的成功,他大胆尝试,五易画风,突破自我,终成就一代国画大师之名。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不断改变调整,以寻求发展与突破。也正是在不断改变与飞速进步中,中国改变了初期贫弱的现状,逐渐成长为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璀璨明珠。
懂得定位,所以中国发展全面周到。
在周树人提笔写下一字字辛辣尖锐的“救国药方”,欲点醒麻木的中国人以前,他是一名医生。但他深知要改变国人的精神,唯有参与文化运动,所以他将自己从医生变为一名文人,也才有了“寄意寒星荃不
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中国的改变,也正是在不同时代状况下对发展需求的精确定位。改革之初百废待兴,中国建设经济特区,争分夺秒努力发展。待国富民强后,将目光转投向生态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建设绿中国。而如今,雄安新区的建立,正代表着中国将开辟一条走向世界的新长征之路。精确定位的阶段任务,成就如今的辉煌中国。
懂得坚持,所以中国发展前程似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发展阶段与任务不断的改变与实现中,我们建成中国特社会主义强国的理想未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不变。正因我们的一路坚持,一路向前,中国打开了国门,迈向了世界,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而未来,中国也必将坚定向前,前程似长安大道,繁华若洛阳芳。
时大争之世,鹿鼎春秋,会猎于诸侯,便九天揽月,五洋擒蛟,庇佑我神州。任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中国应变而歌,踏变而舞,追寻使命,展望未来,在多元的发展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
简评:本文内容充实,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从构思立意来看,文章从整体思辨入热饭
手,综合立意,巧妙地将三则口号、标语关联起来,论证深入,富有逻辑,体现了思维的活跃性和开阔程度。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在表达,即语言上也充满亮点,分论点的语言简洁整齐;论据的语言干净利落,尤其是结尾段文白交杂的语言体现了考生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深厚的文学积淀。
【应用学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清华附小六年级小学生在国庆期间完成了一项以大数据研究苏轼的课题报告,这些小学生所在的班级还有一个口号:“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此事在网络爆红,引发热议。有人说:“同样是小学生,一些人在认真追星,一些人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早早就睁开了眼睛看世界。”也有人感叹:“这就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结果,非一、二线家长看到这个新闻都惊呆了,感觉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了一个光年。”还有人表示质疑:“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这项研究究竟有多少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用科研能力评估小学阶段的孩子,只怕对不少孩子的心灵健康也是弊远大于利。”
你是怎么看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依据】关注社会新闻,置身其中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材料主要讲了清华附小的六年级小学生完成了某一课题研究的事件。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此事而言,该校小学生具备研究课题的能力确实难得。放眼全国,不要说小学生,就是很多大学生也未必具备这样一项能力。这一事件引起讨论显得十分正常。本题立意则需要根据不同人的看法来思考,而立意的核心词应是“教育”。
立意提示①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重要;②正确认识教育资源不均衡,补齐教育短板显得十分迫切;③教育评估应关注孩子的身心情况;④超前教育有无必要。
参考素材
(1)理论素材
①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②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③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陶行知
④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2)事实素材
①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把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个出家人违反寺规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个小和尚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父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②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对身体就没有害处?”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③“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
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