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负质量《虞美人》和陈与郊《北双调—折桂令—晚别》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一)虞美人
【宋】苏轼
性病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①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二)北双调·折桂令·晚别
【明】陈与郊
两船儿分载离愁,云懒西飞,水恨东流。昨夜兰房,今宵桂楫,甚日琼楼?撤不下虹霓舞袖,带将回烟雨眉头。柳岸沙洲,有限留连,无限绸缪。
【注】①风鉴:风度识见,指对人的观察。
2.在表达感情的技巧上,两首诗歌有很多相同之处,请赏析。
【答案】
1.东流水(水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白) 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
2.这两首诗歌在表达离情别绪方面有以下共同点:①虚实结合。两首诗歌都写了离别场景,是实写。苏词下片开头回忆过去的交往相欢,陈曲“昨夜兰房”“带将回烟雨眉头”是虚景。虚实结合,将离情别绪渲染得缠绵悱恻。②拟人手法。苏词中的“无情汴水自东流”,陈曲中的“云懒西飞,水恨东流”都是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感情,是离愁的外化。③巧用典故。两首诗歌都用到了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个典故,写出流水无情、离别怅恨。④抽象感情形象化。两首诗歌都写到船儿将离愁载走,将抽象的离愁别绪写得具体形象可感。苏词中的“烦恼送人”,陈曲中的“烟雨眉头”,都是用形象的事物将抽象的离愁形象
化,感染力更强。⑤对比手法。苏词中“酒味多于泪”,将欢乐和悲伤对比;陈曲中“有限留连,无限绸缪”,将离别的短暂和离情的悠长对比。⑥运用典型意象。苏词中的“月”,陈曲中的“柳岸”都是离别场景的典型景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菜馍出两首诗中共同的意象即可知道答案。苏词中“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曲中“水恨东流”,都以“东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离愁。第二空选取用“东流水”意象表达离愁的诗句即可,如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古来万事东流水”。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煜词
赏析诗歌艺术表达技巧题要先确定准确的答题术语,再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要兼顾该表达技巧在两首诗歌中的体现,最后点出艺术效果。
貔貅的传说
《虞美人》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当时苏轼与秦观会面,而后在秦淮河上临别对饮。此词便是词人与秦观饮别后的有感之作。一、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暗示一夜睡得不安宁。“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窥人小”三字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以水喻愁,把愁恨物质化了,可载船中,逆流而去。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
《晚别》为作者与意中人的离别之作。“云懒西飞,水恨东流”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感情,是离愁的外化。“昨夜兰房,今宵桂楫”,浩浩江水将一对有情人阻隔开来,内心难以割舍,无限惆怅攒簇眉头。“撒不下”“带将回”,形象地展露出作者的此情此态。语言清丽委婉,善于白描,毫无赘累之感,一气呵成而又真情毕现。
在表达感情的技巧上的共同点可从虚实结合,拟人手法,典故,抽象感情形象化,对比手法,运用典型意象等角度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