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煜词中的“黍离之悲qq为什么上不去”
作者:黄惠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4期
作者:黄惠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4期
摘 要:李煜之词,前期多写富贵繁华与各种美好的情感,后期则重在表现人生的巨大失落与国亡家破的内心创伤。“黍离之悲”主要体现在他的后期词作中。本文以他被俘为分界点,将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对他的后期词中的赞赏的反义词是“黍离之悲”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黍离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961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在位十五年。975年,宋兵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978年七夕因作感怀故国之词《虞美人》被宋太宗毒死,终年四十二岁。李煜作为皇帝是“亡国之君”,可是作为词人,他却是“千古词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一生所作之词,可考的仅38首,可就是这些少量的词作奠定了他“弹跳鱼词中之帝”的地位。其中,以被俘为分水岭,他前期的词主要反映纵情逸乐的生活,后期的词则题材厚重,主要表现思乡亡国的悲怆情感。被囚汴京的三年,他所有的词作,无一不体现出这种今衰昔发和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这种“黍离之悲”,抒发的既是《毛诗序》中“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的普通人的思乡之情,更是作为曾经的一国之君“李煜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因此尤为凄凉悲壮。
王国维曾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由此可见,李煜是一个心无城府,率真爽直的人,他的词作从不失赤子之心。在他经历国了破家亡的人生巨变后,词作风格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仍然保持了清爽直率,毫不矫揉造作。因此,他胸中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一经诉诸笔端,便携带着难以释怀的郁结,甚至可以说他是眼含热泪,字字咯血地写出了他痛入骨髓的家愁国恨,他的这种书写是不加掩饰的,是赤裸裸的。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中“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银行信用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这些词作感怀故国,追忆往事,写的都是他亡国后的内心剧痛。此时的李煜,已经不再利用外在描绘来烘托气氛,也不再迂回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他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情感,直接以自己的心境来观察和想象事物,使自己心中的真情倾泻而出。他此时的词作,自由而流畅地流露着沉痛与哀伤的情绪。即王国维所说的“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