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有理想,脚踏实地,才能成功,否则,再怎样踏实也不成。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如:虎门销烟,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他有了开创新朝代的这个当时人们认为荒谬的梦想,向着梦想努力,最终成功的方向说。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从他的梦想,是他前进以及坚持下去的动力谈。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从他先有了制作麻沸散的这个志向,有了探索的方向,才能成功,这个方面说
论点入伏从哪天算起1:理想是引领人们前行的灯塔。
【相关论据】
冬的图片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给别人做雇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怅惘很久,说道:如果我们中间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别的雇工笑着回答说:你给别人做雇工种地,怎么会富贵呢?陈涉叹息说:唉,燕雀哪里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理想之星深藏心底:在拿破仑还是一个单纯的小朋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的叔叔问拿破仑,将来长大想要做什么?拿破仑在听叔叔这样问他之后,马上滔滔不绝地发表
了心中构想已久的伟大抱负。小拿破仑从他立志从军开始,一直说到想带领法国的雄兵,席卷整个欧洲,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大帝国的皇帝。不料,叔叔听完小拿破仑的抱负之后,当场大笑不已,指着小拿破仑的额头,嘲讽道:空想,你所说的一切全都是空想!想当法国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依我看,你长大之后,还是去当一个小说家,反倒更容易实现你的皇帝迷梦——”小拿破仑被叔叔这一阵抢白,非但没有动怒,反而静静地走到窗前,指着远处的天边,认真地问道:叔叔,你看得到那颗星星吗?这时还是正午时分,拿破仑的叔叔诧异地走到窗前,茫然地答道:什么星星?现在是中午,当然看不到啊!孩子,你该不会是疯了吧?再次面对叔叔的质疑,小拿破仑却是依然镇定而冷静地说道:就是那颗星星啊!我真的看得到,它依然高挂在天边,不分日夜,一直为了我而闪烁着,那是属于我的希望之星;只要它存在一天,我的梦想就永远不会破灭——”事实上,那颗希望之星从未高悬天际,它一直躲藏在拿破仑的内心深处,凭借内在希望之星的引导,终于使得拿破仑成为真正的法国皇帝。
    3、达尔文的理想: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
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抛弃了事务轻闲。经过五年的环游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这一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明之一。达尔文终于成了英国著名博学家,进化论的先驱。
【名言警句】
    1、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2、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苏霍姆林斯基)
    3、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4、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浙江大学就业罗兰)
    5、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就寸步难移。(雨果)
1、马克思立志为人类工作: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早在中学时代就立志为人类谋幸福。他在毕业论文中写道: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牺牲。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将不是一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2、投笔从戎:东汉时,有一个叫班超的著名人物。他从小就很有志气,立志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他的哥哥班固奉命到洛阳担任校书郎,他与母亲也随同前往。由于生活艰苦,班超不得不替官府誊抄文件,每天从早忙到晚,所得的报酬只能维持生活。一天,班超一边抄着文件,一边想起自己的抱负,心情非常激动,忍不
住猛然把毛笔扔到地上,叹息说: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别的大志向,也应该学习张骞,在与别国的交往中建立功勋,以取得封侯。怎么能老是埋头于笔墨纸砚之间呢?不久,他参加了军队,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而得到了升迁。后来,朝廷又派遣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班超只带着少数人,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和古罗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做出重要的贡献,被封为定远侯。班超在西域三十余年,直至和帝时,才因年老回国。
    3、鲁迅弃医从文:鲁迅起初认为,中国落后是由于人民体弱多病,日本富强是由于医学发达,便东渡日本去仙台医专攻读医学。有一次,学校放映关于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这个人将破砍头示众,可围观的人都在看热闹。这些人虽体格强壮但神情上都显得十分麻木。鲁迅深受震动,他认识到在当时学医并不是一件要紧事,思想愚昧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作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终于成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4、的理想是三不谈: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
时候,同学曾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4年,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全部费用只有169元钱,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5、徐特立断指明志: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早在青年时代,就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天,徐特立在长沙市修业学校向师生员工们作时事报告。他援引中国近几年发生的惨案为例,历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徐特立讲到激愤处,猛地一转身,跑进厨房,取来一把菜刀,当着师生的面,地一下砍断了右手的一节手指。接着,他又用自己的断指,在白纸上写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个血字,以明心志。
1、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有一年暑假,周恩来到奉天城(今沈阳)东郊一个同学家里去做
客。这位同学的祖父是一个很爱国的农村私塾先生,他带周恩来到附近的日俄战争遗址去参观。中国人民受列强欺侮的奇耻大辱,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上种下救国救民的火种。有一次,学校里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课堂里顿时寂静无声。停了一刻,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说:读书是为了寻求出路!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说:为了荣宗耀祖!山西的习俗这时,一个同学霍地从座位中立起。他,浓眉大眼,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他,便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时,他年仅12岁。(为中华奋起而读书,正是要我们拥有理想,拥有前进的动力
    2、李大钊少年立大志: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李大钊从少年时代起,就立下了大志,一定要改变中国的面貌。他在《狱中自述》中说:当我开始上学的时候,就早已立下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努力的志向了。李大钊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不屈不挠地与敌人作顽强的斗争absorb,不幸被捕入狱。敌人用尽各种办法企图使他投降,但是,李大钊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动摇。敌人无法,决定对他施以绞刑。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就这样,
李大钊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5、董建华的童年之梦:董建华1937年出生在上海,1948年迁居香港。父亲董浩云对子女教育十分严格,为了从小培养董建华的自强不息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便把还只有10岁的董建华送进了寄宿学校,叮嘱他要好好念书,将来能多做对社会有用和有意义的事情;还要他牢牢记住自己是中国人,要以中国人为荣。当时董建华一句广东话也不会说,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取笑他。在学校背诵书本也用广东话,困难就更大了。但是董建华人小志高,并没有被困难吓倒,通过主动与同学交谈,一字一句用心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954年,17岁的董建华在香港完成了中三学业,父亲又送他去英国读书,并规定进大学后才可回香港。当时董建华只会说“Yes”、“No”以及“How are you”这样几句英语,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董建华知难而进,硬着头皮与英国同学多接触、多沟通,在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努力,便完全适应了新的环境;3年后进入大学的目标也如期实现。董建华在英国读书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人民生活比较艰苦,父亲寄给他的钱又严格限制在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范围之内,所以到了暑期,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这也使他从多方面接受现实生活的磨炼。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
话要进寄宿学校,不大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升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了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