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舒婷、顾城的诗
引    言
如果把“朦胧诗”看成是80年代前期的一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或一次现代主义诗歌美学观念的浪潮,那这个浪潮在其内容和艺术特征上又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整个文坛的“伤痕”、“反思”主题相关,与当下的政治气候、社会形势密切相联;从美学特征上看,它总体上近似于“前期象征主义”,即注重意象、暗示、直觉,调阴郁,具有强烈的主体内心彩。它们的代表是北岛、舒婷、顾城等人。
第二个阶段则越出了80年代初期的当下社会主题。从1982年以后,与北岛等人同时出现的江河和后来居上的杨炼就把朦胧诗的主题引向了更加深入的历史空间与文化思考,领先一步开始了诗歌的“文化寻根”阶段。杨炼和江河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写出了大量结构宏伟、思想深湛的《荒原》(艾略特)式的组诗作品,将新时期的诗歌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从美学特征上看,作为“朦胧诗”后期代表的杨炼、江河的作品,更倾向于“后期象征主义”,注重知性、哲学的内涵,更加丰厚成熟。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岛、舒婷以及顾城的名字,可以说是一代青年人心中的偶像,它们与一个充满神秘感的、率先向旧的诗歌审美观念挑战的诗歌潮流几乎是同义语。从风格来看,北岛和舒婷两人分别代表了朦胧诗严峻的和抒情的、坚硬的和柔婉的、批判的和理想的、反叛的和亲近传统的、挑战的和和谐的、崇高的和优美的、现代的和浪漫的一面。自然,这样说也是相对的。
北岛的诗
一、 作者简介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生于北京。1969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建筑工人,7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出国,现留居欧洲。
二、北岛的诗作从内容上看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个清醒的、孤独的觉醒者的自我描绘与内心表达。在混乱的、迷惘的年代里,可谓“世人皆醉我独醒”。《岛》是诗人的一帧自画像:“你在雾海中航行/没有帆/你在月夜下停泊/没有锚/路从这里消失/夜从这里消失……”上海社保转移
信息整合
——这是禁地
这是自由的结局
沙地上插着一支羽毛的笔
带着微温的气息
“啊,棕桐/是你的沉默/举起叛逆者的剑”。假如说这是默然的独白,那么《回答》等诗则是宣言,它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判断和自我的选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类富有思想含量的诗句曾广为流传;“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这样的诗句也曾成为一种新的理性与价值观念的代表和象征。这样的作品还有《陌生的海滩》、《恶梦》等。
第二,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坚定承受、对自我理想人格的悲壮颂歌。《宣告》是英雄主义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与悲剧挺身承担的勇气:“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阴挡自由的风/从星星般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与之相似的还有《雨夜》一诗中的著名诗句:“即使明天早上/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
烟酒店利润出自由、青春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既有正义的力量,又有人格的光辉。这类作品还有《结局或开始》、《走向冬天》等。
推铅球技巧
第三,对时代和历史的深刻反思,悲观主义的态度和深邃的痛感,表现了一个诗人应有的良知、勇气、胆识和魄力,如《古寺》、《一切》等。当然,这类作品也不免流露出一丝绝望,如“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命运……”一类诗句。但这比简单的乐观主义要有意义得多。除此之外,北岛还写有不少与时代氛围完全相抵的爱情诗,表现了坚定的人本主义价值信念。如《无题》、《爱情故事》、《黄昏·丁家滩》等。
三、 北岛诗歌艺术特
从艺术上看,北岛的诗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
一是黑的质地与冷峻的风格,用思想消解了情感和情绪,所以读来充满了质感和力度,当然,思想又借助那些阴冷的形象而产生感染与震动作用;
二是较强的现代主义特征,多运用隐喻、暗示、象征,以及跳跃、切换、变形的手法,语言的冷调处理、形象的深度设置与知性内涵的强化等,如《古寺》、《慧星》、《岛》
诸诗;立射俑
三是对具体事件和背景的有意抽取,使形象、事件陌生化、抽象化,并因而富有歧义和弹性的深度,如《雨夜》、《迷途》、《黄昏·丁家滩》、《你说》诸篇都具有了“多解”性质,它们既可以有除了爱情之外的多种理解,同时又可将每个读者的人生经验代入其中,因之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四是一套完全不同于“”诗歌和十七年诗歌的特定意义与风格的意象符号的创造,对整个新时期诗歌的语言革新有着不可抹杀的启示与开拓意义。在北岛的诗中,黄昏、海岸、海浪、沙滩、帆、船、夜、乌鸦、凶手……一类词语构成了一套“北岛式”的冷调的象征语符系统,并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语境。与此同时,北岛还十分注重鲜活的意象创造。如“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扩散成一圈圈年轮”,“乌龟在泥土中复活/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坎”《古寺》);“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在公开地掠夺”(《结局或开始》);“夜,迎风而立/为浩劫/为潜伏的凶手/铺下柔软的地毯”(《岛》)等。北岛还构筑了一系列巧妙的意象构词,如“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晾在沙滩上的阳光”、“乌鸦,这夜的碎片”、“绿的”、“贫困的烟头”等等,这些都无不为后继者提供鲜活的艺术启示,为新时期诗歌的变革前进起着艺术的导引作用。
舒婷诗集
四、名篇赏折:《回答》、《宣告》。
舒婷的诗
一、作者简介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生于福建漳州,后一直生活于厦门。1969年下乡至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当过泥水工、挡车工、焊锡工。1980年始从事专业创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多种,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多次出访国外,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诗人。
1985年后,舒婷一度中止了诗歌创作,写了大量的散文。她的散文以幽默机智见长,或是自我调侃或是在戏谑中表现亲情友情。进入90年代,舒婷与海外诗坛保持着密切的接触与交流,接受着诗歌创作的最新信息。
如果说北岛是表达了悲观主义的绝望,舒婷则更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者的特点。她的诗“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悲观”,充满对价值寻的渴望。同时,他的诗不像北岛那样以思想为主,而是以情感表达为主,富有强烈的感情彩。所以在新时期,她应是一个最典范的
带有“浪漫主义”彩的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