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滋味”半命题作文导写
【文题回放】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滋味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一.对“滋味”的理解——深挖滋味的内涵。
“滋味”本义是“味道”,比喻义是“某种感受”。即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人和事所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如:《棉花糖的滋味》,作者不仅写出了棉花糖本身的甜甜的滋味,更难得的是棉花糖
7英语怎么写的滋味还寄托了对阿姨的怀恋和时刻提醒我我也要像阿姨那样,尽我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有三点要注意:
1.缘事生感
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那种通篇无事、跟着感觉走的文章只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参考:常天厚《足球中的滋味》、詹懿琪《批评的滋味》
2.多法生感
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
参考:杨展成《咖啡的滋味》
3.用足描写
细节才可以动人,因此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地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
诗是什么
参考:《眼泪的滋味》、孙英宁《得过且过的滋味》
二.应如何补题?——题好文一半,补题是关键!(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 )
在半命题作文的写作中,有效补题是关键。半命题作文有题眼的限制,又在选题上给予了一定的自由。补题的内容直接决定了作文的内容,补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作文水平。要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一是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层面;二是要善于把握题目的引申义,学会从“深”处或“高”处补题。《__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
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求新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要写好“滋味”,有以下两种构思:
1.写体验类的
《批评的滋味》(詹懿琪)  《失恋的滋味》(刘波)
《迟到的滋味》(黄瑾婷)  《足球的滋味》(常天厚)
《与你斗嘴的滋味》(黄铭君)《失败的滋味》(黄思婷)
《被低看的滋味》(沈楚彦) 《牵手的滋味》(郑泽豪)
参考:《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班干部的滋味》《作弊的滋味》《说谎的滋味》
小结这类补题的特点:根据一次或一组亲身体验写出感受到的“滋味”。
2.写感怀类的
柿子的滋味》(罗明亮)《咖啡的滋味》(杨展成)
《思念的滋味》(蔡楚苹)《幸福的滋味》(陈嘉麟)
参考:《冰激凌和汗水的滋味》
小结这类补题的特点:根据一种情感写出对人或事的体验和感受到的“滋味”。
【例文评点】
柿子的滋味
出租车用英语怎么说今年的柿子又上市了,那一个个小红灯笼似的柿子总能让我想起。那是怎样一段欢快的日子啊!(“怎样”一词,落笔突然,引人阅读。)
以前,爸爸的祖辈们都是住在这“罗屋村”的。这里是连接另两个镇的交通枢纽,所以屋前人来车往。记忆里,那是多美的一幢房子啊!一片叠一片的瓦,稍显发黄的墙壁,厚实的顶梁柱,这些无不让我感到一种纯朴美。(勾勒记忆中的故乡,选景非常有代表性。)
我天生就嘴馋,那时也没有香蕉、龙眼这些水果,奶奶便告诉我,门前那一棵柿子树上会结很甜很甜的柿子。于是,天真的我便成天坐在门槛上望着柿子树,幻想着哪一天树上结出一大堆甜甜的柿子。(童趣一:幻想柿子。)
房子前面有一片空地,再往前走便有一座独木桥,那木头可真粗;而至于当时怎么会有胆量走过去,现在可都忘了。桥的对岸时常有拉车的农夫经过,他们累了也会到我们家来喝点水,一来二往,他们中的人就知道门槛上有个等柿子熟的小屁孩儿。他们中有人便问:“小娃子,你要那么多柿子做什么啊?”我抬起头,眨一眨眼睛,大声说:“我要拿给他们吃,还要拿去卖,我得了钱要建一座漂亮的房子在这!”(童趣二:对柿子的期待。)
终于柿子熟了,也不知等了多久了。我跑着叫奶奶和叔叔来摘柿子,望着那橘红的柿子,我狠狠地咬了一口,汁水从嘴角滑落、滴下。那味道似乎的确是十分的甜。(童趣三:吃柿子,感受柿子的滋味。)
然而,不幸的是,两个镇子另修了一条公路,这原来繁华的道路沉静了下来,几乎没有人再走这条路了。而爸爸也把我和奶奶接到了城里。我问爸爸:“这棵柿子树怎么办呢?柿子熟了没有摘会坏的。”爸爸沉默了一会儿,说:“这,等柿子熟了你回来摘怎么样?”可是他
的话落空了,我们离罗屋村越来越远了,跨过了省区,我再没回去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行文有转折:离开柿子,初见对故乡的情感。)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望着窗外路边惨淡的灯光,这里没有柿子树,也没有一个小孩在树下盼着.....
一次去旅游,去了一个没被人开发的地方,这里有潺潺流动的小溪,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还有一片柿子树在这儿,我跟爸爸说:“爸,我们回罗屋村看一看吧!”爸爸竟很快回答道:“清明,清明节我们一定回!”(再见对柿子对故乡的情感。)
……
再次回到这儿,独木桥也变成了水泥桥,是木头朽了呢,还是折了?我不知道。那原本结实的顶梁柱断了,天花塌下来了。我看见爸爸眼神黯淡,我又忽地想起小时候说的话,我踱出了房子。这棵柿子树没倒,但叶子已枯黄、掉落,它已经死了吧?(照应前文,重回故乡再遇柿子,心生物是人非之感。)
柿子是什么滋味?商店里买来的柿子是那么的苦,竟没能丝毫打动我!我无数次地问自己:
什么时候能再尝到那柿子的味道?
点评:这是篇非常成熟的自述性,写得非常有情趣,感情真挚,真正借“柿子”这一物并以之为线索组接文章,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和特殊的情感。作者的情感非常细腻,线索的设置与组织材料的技巧掌握非常好。考场评分:56分。
批评的滋味
回顾那些流逝的岁月,总有那么一些人,以一种别样的方式留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是批评过我的人。(这种开头看似平平,但可以好好借鉴。)
1.幼儿园
巴西的世界之最由于父母工作忙,从我记事起就是在幼儿园生活,一周回两次家。幼儿园里的饭毕竟不如家里的好吃,我一天三餐总有那么一餐不愿意吃,终于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抓住我的手,生气地说:“你再不吃饭,叫你再不吃饭,我就把你关进地下室去,让老鼠吃掉你!”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点也不严厉,但那时年幼的我吓坏了。所以完全不明白那时老师看到我大口吃饭所露出的微笑是什么含义。(叙事简洁,将小时候的感受与现在的感受一同呈现。
2.小学
有那么一天,老师在班上大发雷霆——为了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我低着头坐在那里,暗自庆幸自己早已完成“接下来看他们要受什么罚了……”我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心凉了半截,她说:“这几个同学的组长站起来。”我胆战心惊地站起来,怎么也不相信我听到的下一句话:“组长替这些人抄罚写。”
“不公平!这不公平!”我站在教室外抄着那看似永远也抄不完的句子,心中全是愤怒:“我分明写完了!为什么要我抄?”就在我抄了一篇又一篇,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时候,老师走了过来,说了让我难忘的一段话:“你作为组长,为什么不检查他们的作业呢?他们不会,为什么你不帮助他们呢?如果你一直这么自私,这个组长就别当了。”尽管她说得如此严厉,但我分明听到了严厉背后的道理:对别人负责。(叙事时写出了细节和微妙的心理,真实可感,而且写了感受和教益——对他人负责。)
刮三
3.初中
她是一位刚刚毕业,初次执教的大,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成绩,什么办法都用了。直到有一天,她宣布全班考前十名的同学可以随便挑选喜欢的座位时,全班对她的怒气达到了顶峰。
那时的我们,竟然决定在她的课上集体沉默以示抗议。
那堂课是在令人难受的气氛中度过的,一次次尴尬的沉默,一颗颗低垂的头……直到她气愤的批评割开空气:“你们就是这样上课的吗?!你们会不会说话?就算对我不满也不用这样。年纪轻轻的,这样报负人,你们的品德上哪去了……”
她没有说完,因为她哭了。泪水从脸颊上滚落下来,她哽咽着一遍遍说:“我是为你们好呀……”这次的批评落下来,我真正被触动了。从那以后,我试着去宽容他人的错误,因为我明白:一次不怀好意的报负,会让关心我们的人受伤。(叙事的原委与细节交代清晰,因而感受才真切。)
前些天,妈妈又批评了我,我听着这样的批评,感受着批评的滋味,从苦中尝出了甜味,我突然明白了:能这样批评我的人,都是关爱我的人。(看似若可若无的补笔,却升华了主题与格调,写出了批评之后的真正意义——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