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特族
语文教育我国自上而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改革发生的过程来看,语文首当其冲。尽管语文教育改革一刻也没有停止,但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高度看,语文教育远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所有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过去语文教育功利性太强,严重忽视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培养。具体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关于足球的游戏
38妇女节活动策划第一,从语文教育理念上看,把语文仅仅看作一种工具,片面强调实用功能,严重忽视或者曲解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我们已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偏重智力教育,推崇能力主义,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而忽视了意志、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却忽视了沟通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的联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较忽视个性的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还没有进入语文教育的话语系统。
第二,基于工具性课程理念,语文学科过于看重课程的实用功能和显性、刚性、近期的目标,忽视语文课程文化熏陶感染作用和隐性长远的综合目标。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90年代初的教学大纲就十分清楚。那时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把语文教学目标分解为48个能力点,19
个知识点。目标内容,大体包括在语言学、文艺学、文章学的基本常识之中。这些目标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可操作。加上考试评价的客观性价值追求,语文教学中的技术理性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表现突出。语法、修辞等知识的教学内容加重,文本阅读停留在文体辨认、结构分析、内容判断、写法认定层面,丰富多彩的阅读文本,变成语文知识的注脚和能力训练的材料。作文教学则进行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等写作“技术”的练习。语文教学流于肤浅和平庸。
形容爱情的成语在这种工具性的教学训练中,学生学到了些什么呢?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制前,课程专家有一个基本评估:受语文高考模式的影响,学生该学的东西没有学好或者根本没有学,不一定要学的东西,反倒可能掌握得十分娴熟。掌握了一时(应考)有用的东西,却失去了一辈子有用的东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