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重难点突破
元宵节的图片
一、课文内容解说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更富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
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笑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
  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天蝎座的幸运花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情定大酒店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读文;学习课文1至3句;写“舟、贴、街、敬、转”5个字。
  第二课时:复习1至3句;学习课文4至8句;写“艾、团、热、闹”4个字。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l 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
  l 初读课文,进入传统节日
  l 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l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l 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l 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l 整体诵读,体悟传统节日
  l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一个个学生喜欢的传统节日,创设了本课识字的情境。轻快有节奏的句子,课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就包含其中。一个个佳节纷至沓来,让学生得以在
喜庆、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
  (1)字音归类识字
  初读课文,在语境中学生尝试读准字音。让学生先感知、先体验。老师检查自学情况,将本课15个生字归类呈现。
  第一组:传、舟
  第二组:堂、统、郎、饼、赏、巷
  第三组:贴、宵、祭、乞、巧、菊、艾
  第一组都是翘舌音节。
  第二组韵母都是后鼻音。
  音节分类,便于学生准确发音,进一步巩固发音要领,便于记忆。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归类”也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方法。
  (2)随文多元识字
  充分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识字方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借助动作演示识字、看花灯猜字谜识字、字理识字、看字面扩词识字、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体验识字的快乐。
  10
  ①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
  “传统节日”:“传”,左边是“单立人”,右边是“专”字。
哺乳期能烫头发么>卡里卡里  这些传统节日就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② 借助动作演示识字
  “贴窗花”:什么花?窗花。
  贴什么?贴窗花。
  贴在哪儿?贴在窗户上。
  要“贴”得小心翼翼,平平整整,稳稳当当。边读边做动作,感受“贴”的严丝合缝。
  ③ 看花灯,猜字谜识字
  元宵节,看花灯,猜字谜。在花灯下出示谜面:
  “是船少半边”
  “口中吐真才”
  “肖先生在家里”
  学生在绚丽多姿的花灯中猜着、想着,兴趣盎然中揭示谜底,不知不觉中熟记生字。
因为有你我就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