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壁纸古风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Lecture notes of watching the tide (second cla ss)
观潮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本来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
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课
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
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逐渐”、“恢复”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
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注意积累材料”,所以
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
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而讲读课文在语文基本
功训练和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负担着最主要的训练任务,因此,编者将这课安排在这里,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
它为例,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在知识体系上,它与上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街接紧凑。
同时也为下单元“内容中体会思想”奠定了基础。怎样蒸鸡蛋羹
贝德玛卸妆水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
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学
生入境界,进角,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
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
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学生在观看
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
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能将一本
死的教材读活,“自能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对
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四、课堂教学程序安排(一)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会文——入境——动心——吐情”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再通过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进角,通过边看边想,动之以情,最后又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天
下奇观”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通过以上四步的教学,要
关于红革命的诗词
让学生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我的教学
思路的依据是:
1.符合儿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规律;
2.符合本课的教材特点;
3.符合作者的思路。叶老常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二)课前准备:投影仪、胶片、放相机、电视机、录音机。目的是要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缩短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课题是什么?板题
(11、观潮)“观”是什么意思?“观潮”是干什么?回忆
2节学习内容,本课是写作者在哪儿观什么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这个称号何时有的?从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来”一词)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向我们介绍这天下奇观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
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大纲对四年级阅读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即培养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懂得题和文的关系,养成读文先读题的习惯,学会以题目为线索去阅读文章,并能出表达中心的词语和句子。同时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阅读课文,回顾写作顺序,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来由整体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课文
(1)过渡学习第二段
过渡语: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遗憾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带什么去?)老师建议大家带好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明白,要用心听、夕阳无限好
仔细看),现在做好准备了吗?好,我们现在马上出发,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是为了下一步能带学生入境界奠定基础,其次以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要用心听、仔细看,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