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观潮》是⼀篇以写景为主的散⽂,语⾔细腻⽣动,捕捉的画⾯视野开阔,⽓势雄浑。钱塘江⼤潮⾃古以来被称
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潮⽓势磅礴的景象,使⼈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1课《观潮》课⽂原⽂
钱塘江⼤潮,⾃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是⼀年⼀度的观潮⽇,这⼀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是观潮的地⽅。我们随着观潮的⼈,登上了海塘⼤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亭和观潮台屹⽴在江边。远处,⼏座⼩⼭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堤上早已⼈⼭⼈海。⼤家昂⾸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声⿍沸,有⼈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会⼉,响声越来越⼤,只见东边⽔天相接的地⽅出现了⼀条⽩线,⼈⼜沸腾起来。
那条⽩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再近些,只见⽩浪翻滚,形成⼀堵两丈多⾼的⽔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来;那声⾳如同⼭崩地裂,好像⼤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已经涨了两丈来⾼了。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1课《观潮》教案 1
教学⽬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声⿍沸、⽔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背诵课⽂3、4⾃然段。
3.边读课⽂边想象画⾯,能联系上下⽂或结合⽣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擂鼓助威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描写想象画⾯。
教学难点
想象课⽂描绘的⼤潮景象,引导学⽣体会作者怎样既⽣动⼜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潮雄奇景象的。
第⼀课时
教学⽬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声⿍沸、⽔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理清⽂章结构。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吟诵古诗,导⼊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天来。”唐代⼤诗⼈刘禹锡也曾经写道:“⼋⽉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今天就让我们⼀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初读课⽂,⾃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的潮⽔?(观:观看。潮:指钱塘江⼤潮。观潮:观赏钱塘江⼤潮。)(课件出⽰3)
2.交流⾃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字卡⽚检查“盐、屹、昂、顿、⿍、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并组词语。(课件出⽰4)
字⾳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课件出⽰5)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
(3)理解词义。(课件出⽰6、7、8)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的动作的词语,课⽂⾥⽤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们⾯前的样⼦,这⾥把钱塘江⽐作⼈。
⽔天相接:⽔和天连接在⼀起。形容⽔域⼴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是说⼤潮滚滚⽽来,横着漫过整个江⾯。举世闻名造句
浩浩荡荡:课⽂⾥是讲⼤潮滚滚⽽来,⽔势很⼤的样⼦。
⼭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崩地裂”多半发⽣在强烈地震的时候,⽤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声⿍沸:形容许多⼈在⼀起⼤声讲话,声⾳喧闹,像开了锅⼀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使⼈可以看见。本课指⼏座⼩⼭在云雾中⼀会⼉看得见,⼀会⼉⼜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叫声响。
三、再读课⽂,理清段落。
1.先按⾃然段阅读,弄清每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分段:(课件出⽰9)
第⼀段(第1⾃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第⼆段(第2⾃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的⼼情。
第三段(第3、4⾃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然段):潮过之后江⾯上的情景。
全⽂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10)
第⼀段(第1⾃然段):写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第⼆段(第2—5⾃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字新词。
观潮教案 2.朗读课⽂。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
第⼆课时
教学⽬标
1.重点学习课⽂第3、4⾃然段,引导学⽣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激发学⽣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导⼊新知。
1.出⽰词语:(课件出⽰13)
横贯江⾯、浩浩荡荡、⼭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屹⽴、昂⾸东望、⼈声⿍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潮来临场⾯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下画⾯吧!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课件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你听到了什么?(学⽣⾃由说)
⼆、精读课⽂,深⼊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海)
(学习第2⾃然段段,体会:平静、⼈⼭⼈海)
2.深⼊学习课⽂3、4⾃然段,感受钱塘江⼤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3、4⾃然段,看看课⽂是怎样把钱塘江⼤潮这⼀“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边默读,边画批)
(2)⼩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体会。
教师引导学⽣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声⿍沸,有⼈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会⼉,响声越来越⼤,只见东边⽔天相接的地⽅出现了⼀条⽩线,⼈⼜沸腾起来。(课件出⽰15)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声⿍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下吗?
学⽣表演:跳着叫着,挥⼿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可以⽤⼀个词语来形容:⼈声⿍沸,⼈们说话的声⾳就好像开了锅的⽔⼀样。(课件出⽰16)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发⽣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中出来吧!
学⽣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闷雷滚动——越来越⼤——⼭崩地裂)(课件出⽰17)
童千斤 理解“⽔天相接”的意思(看图⽚指出位置)。
看到⽩线出现时,⼈有什么反应?这个场⾯可以⽤哪个词来形容?(⼈声⿍沸)指导朗读。(课件出⽰18)
②那条⽩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再近些,只见⽩浪翻滚,形成⼀堵两丈多⾼的⽔墙。重点体
会:横贯江⾯、形成⼀道两丈多⾼的⽔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对这么壮观的潮⽔,你还有什么样的⼼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的⽔墙,引⼊范仲淹的诗句:海⾯雷霆聚,江⼼瀑布横。(课件出⽰19)
③⽐较句⼦(课件出⽰20)
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飞奔⽽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来。
(⼩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之⼤,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条⽩线——⽩⾊城墙——⽩⾊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赛,看谁把雄伟的⽓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越来越有⽓势的样⼦。
个⼈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字资料:钱塘江⼤潮来临时,另外⼀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团,⽔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你撞我,我撞你,⼀起化为⽔烟细沫,付之流⽔,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浪淘沙,好象要淘尽⼈间的污染,潮⽔腾跃,好象要居⾼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课件出⽰22)(快看,钱塘江⼤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个游⼈,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海当中有⽼⼈,有⼩孩,有中国⼈,有外国⼈,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有胆⼤的⼈,有胆⼩的⼈,有⾛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的乡下⽼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不发出赞叹。请你把⾃⼰的感受送⼊课⽂之中再来读⼀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结:钱塘江⼤潮,⾃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苏轼所说的:⼋⽉⼗⼋潮,壮观天下⽆。(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作者把钱塘江⼤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让⼈如⾝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可是,我们刚才读句⼦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个听的练习。我读⼀段话,请⼤家听清作者是⽤哪些词语把这⼏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每⼈⼀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声⿍沸,有⼈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会⼉),响声越来越⼤,只见东边⽔天相接的地⽅出现了⼀条⽩线,那条⽩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再近些),只见⽩浪翻滚,形成⼀道六七⽶⾼的⽩⾊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来。那声⾳如同⼭崩地裂,好像⼤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件出⽰23)
②教师读句⼦(包括括号⾥的词语),学⽣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指名板书)右脑
(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的变化。)(课件出⽰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的词,学⽣读后⾯的句⼦)。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的词,再请学⽣背诵后⾯的内容。(机动:学⽣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边看视频,⼀边有感情地背诵课⽂的第3⾃然段,感受钱江潮的⽓势。(课件出⽰25)(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下钱塘江⼤潮吧!请⼤家看完之后做⼀次⼩导游,把钱塘江⼤潮这⼀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课件出⽰26)(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王力宏祖籍 2.出⽰⼩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部分进⾏介绍。
(2)介绍时可以⽤课⽂中的语⾔,也可以加⼊⾃⼰的⼀些感受或运⽤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个⼈介绍,也可以⼩组成员分⼯合作进⾏介绍。
(3)介绍的语⾔要符合导游的⾝份。
3.⼩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主选择⼀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定会有更多的⼈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篇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1课《观潮》教案 2
⼀、素质教学⽬标
德育⽬标:通过学习,使学⽣了解⾃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壮丽、奇特的⾃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标: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法,从⽽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标:学会⽣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四、教学⽤具
1.钱塘江⼤潮的软件⽚;2.对⽐重点句的幻灯⽚;3.钱塘江⼤潮的录像⽚。
五、教学⽅法:变序式。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同学们,今天⽼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看⼀看那⾥壮丽、奇特的涌潮,好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