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网
中国书法的发展和汉字的字体变化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汉字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为顺序。心游
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字体,可大致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分为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甲骨文是指商代刻在龟甲或兽甲上的文字,它还带有图画文字的特点,但笔画为单线条,瘦挺有力;布局多为纵行,行款错落;大小变化,疏密有致。已具备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商周的金文,是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到西周后期,金文统一为大篆。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石鼓文指秦朝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文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秦统一后,丞相李斯对大篆去繁就简,改为小篆,成为秦朝官方文字。小篆更加线条化和规范化,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指战国、秦汉的隶书,又叫古隶。汉隶主要指东汉碑刻上的隶
书。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形成于汉代。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书写简便快速。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它从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五代,通行至今,长盛不衰。三国的钟繇、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行书大约出现在西汉末、东汉初,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弥补了楷书的书写速度慢和草书难以辨认的缺点,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
近于楷书的称行楷。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被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首先我们先讲一个故事,皇帝一统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满足不了需求,就命仓颉去想办法,可是,他苦苦冥想,想了很久也没有好的办法,一天,仓颉正在思索,只见天上飞过一只凤凰,从嘴里掉了一个东西下来,正好掉在了仓颉的面前,仓颉拾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蹄印,仓颉无法辨认这是什么野兽的脚印,就问正好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到:“这应该是貔貅的脚印,与别的野兽的脚印不同,所有野兽的脚印,我一看就能知道”。仓颉听到这顿时受到了很大启发,他想,万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如果能抓住这些特征,画出图像来分辨,大家都能认识,就能够更好的传递信息了!从此,仓颉便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月、日、山、川、星、河、水、田,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等,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由于当时还没有纸张,就可在龟甲和兽骨上,造出了最早的“象形字”也称之为“甲骨文”。
西方现代心理学当中把字体当作人性格最鲜明的体现,记得福尔摩斯都在他的探案中对字体作过精辟的演绎推理。二十六个字母在不同的人笔下或张扬、或犹豫、或坚定、或迟疑。
今天考察字体已经成为招聘职员的重要参考,一个人的性子或急噪、或起伏、或深谋远虑、或小心翼翼,都直白地流露在笔尖的墨迹里。 但字体作为一种艺术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羲献父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跻身"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
今日,锻炼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
汉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方正圆润、筋骨扎实、结构严谨,但又易于个性的驾驭。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文件的文字,但汉字作为象形符号的表意功能始终未变。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使这个
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当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京"字被抽象成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之时,它的灵动,它的刚毅与柔美的融合打动了六十亿人。
苦炼树
秦朝因大纂笔画复杂,不适应统一后繁忙的公务需要,于是在统一文字改用省去了很多笔画的小纂。但这样仍不方便,于是程邈在监狱里创立了隶书来帮助他抄写公文。秦始皇闻讯大悦,免其罪,封御史。隶书得以广泛流行。
这样历史条件的成熟,即统一的国家催生了字体的革新。魏晋时期,士人减省隶书的波磔,狂用楷书。这种规范、铿锵有力的字体时至今日都被视作是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的典型并被作为范本,令广大"不拘一格"的同志唏嘘不已。但不管怎样,楷书的笔锋和筋骨,一股严正之风却是足以担当正统的名号的。
这事庆祝官体字的时代结束。很快东晋王羲之就以独具个性的行书震撼了古今。这样的行书,抛弃了楷书的规范,却继承了它的浩然正气。摒弃了草书的放肆,却遗留了它的癫狂。行书笔画连贯流畅,不拘泥于点滴,最是写字者自信和自主的性格体现。既打破了楷书的礼仪规范,又不肯像草书那样随意,却是大家风度。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用他们的洒脱写下了一幅幅气势恢宏的书卷。 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较之行书出现更早,因为早有狂人不喜欢楷书或隶书的格套迫不及待想要直抒胸臆了。章草始于汉初,是隶书的草体,今草之后的狂草,由唐人张旭所创,其狂野放纵似游龙一般的连书将书者狂放不羁的个性显露无遗。但草书虽然无定法,但它的落笔、起承和结构都恰到好处,极具美感,决不像某些人以为字迹潦草的就是草书,这是对艺术的亵渎。 汉代以后各大书体相继出现,既是越来越扩大的国家的公务需要,同时也是文景"黄老无为"影响下的产物,还是晋代隐士之风的杰作。总之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士"这个中国特的阶层,属于汉字,更属于中国文化。 练楷书可以使人心若止水,培养耐性,练行书可以使人挥洒自如,练草书大可高呼一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之后狂书一篇,彰显豪迈之大气。因此书法本身就是修身养性的良药。也难怪历代中国帝王和文官对它如此的偏爱。唐太宗为了得到《兰亭集序》不择手段,终使之埋入坟底,不见天日。这时候,书法,甚至超越了艺术。
肾虚吃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