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贵阳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石聚堂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
郑珍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
(注)①柁:同“舵”。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
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6.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7.阅读《行路难》和《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加勒比海盗演员表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古诗词往往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增强情感表达。《行路难》中借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抒写了诗人________;《过零丁洋》中则运用“双关”,巧借战败之地、被囚之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身陷敌手、孤立无援的感受。
8.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③烟雨任平生。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处⑥,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吟啸:吟诗、长啸。②芒鞋:草鞋。③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浮现是什么意思④料峭:形容春寒。 ⑤向来:方才。
⑥萧瑟处:指遇雨的处所。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2021总结的经典语句寂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颔联用“________”和“________”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1.阅读《行路难》和《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繁殖的意思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古诗词往往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增强情感表达。《行路难》中借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抒写了诗人________;《过零丁洋》中则运用“双关”,巧借战败之地、被囚之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身陷敌手、孤立无援的感受。
(2)《行路难》和《过零丁洋》这两首诗都体现出诗人在遭遇困苦时的广阔襟怀。请在(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其一, 结合诗句内容的理解,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受或启示。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
(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dnf极限的祭坛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①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释】①争教:怎么能让。
(1)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2)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A.乐 B.叹 C.伤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忆”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加以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
意思:________
(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
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诗歌鉴赏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2)本诗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1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
(2)本词为咏史怀古之作,你认为它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1)“摇”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泛舟于江中之时,江边美景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的美丽景。
(2)既有捕鱼、炊鱼、食鱼的美好体验,也有离索居的孤独与惆怅。
2. (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也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