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
我有一层防护罩读后感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 
你  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转化
惨白的月弯弯(类迭)  勾住过往(转化)
夜    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转化)
是谁在阁楼上  冰冷的绝望(设问)
雨    轻轻弹  朱红的窗(视觉摹写,亦可触发听觉的想象,故可兼含听觉摹写)
我一生在纸上    被风吹乱(夸饰)
梦  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转化)
随风飘散  你的模样(转化)
菊花残    满地伤(夸饰、映衬)  你的笑容已泛黄(转化)
花落人断肠(夸饰、映衬)  我心事静静躺(转化)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转化)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暗引)
花  已向晚(转品:名词做动词)  飘落了灿烂(转化)
凋谢的世道上(转化)  命运不堪
愁  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转化,析字)
怕你上不了岸  一辈子摇晃
谁  的江山    马蹄声狂乱(设问)
我一身的戎装  呼啸沧桑(转品)
天    微微亮    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  如此委婉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土味情话大合集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
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1)
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模拟主持题目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深处被隐去(转化)
第23节: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2)
瞬间的风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
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彷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
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锻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做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 ”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并不太会变动句子倒装前后的意思,但是意境上就有所不同了。就拿此句为例好了,未使用倒装的句子(后者)较平铺直叙,整体感觉没有起伏,较为平板;但倒装之后,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的美丽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
摹写: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彷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耳边还传来淅沥雨声呢?
浅析方文山歌词中的语言技巧 
作者:【石兴慧】 2010-7-7
艺术空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 No.5 方文山,台湾著名词人,被称为“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他擅于打破语言使用的常规,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建构一种独特的词风。方文山歌词的语言层面,通过对字词的锤炼、用韵、使用多种修辞格、打破常规语言习惯、大量化用诗句等语言表达技巧使他创作的歌词形象、生动、凝练而且具有音乐的美感。一善用各种修辞格,增强语言彩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
,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方文山在创作歌词时特别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格。下面我们对其歌词中的修辞格进行分析。 1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方文山的歌词中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格,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如:《发如雪》中,把“白发”比喻成“雪”,就如同李白诗“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中把“白发”比喻成“秋霜”一样,取其相似点“白”,黑发变成了白发,形象地表明等待的时间很长。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青花瓷》中,更是大量运用了比喻,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把“初妆的你”比喻成“瓶身描绘的牡丹”,取其相似点“美丽”;“ 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把“你嫣然的一笑”比喻成“含苞待放的花朵”,“美丽” 仍然是它们的相似点;“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等都是比喻的典型,通过这些比喻,歌词中女主角如花般美丽的形象跃然纸上,
既生动形象,又典雅秀丽。再如《爱在西元前》中在“思念像底格里思河般的蔓延”里看到的比喻。思念是抽象的,不可见的,但到了方文山手里却变成了能够“蔓延”的,形象具体可感。此外还有“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琥珀黄昏像糖”等等,也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2 比拟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这种修辞手法在《东风破》中体现最为明显。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这三句中,把“漂泊”、“浪迹天涯”、 “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的概念当作有形的具体事物来写,“离愁”、“漂泊”如酒一般可装入壶、盏之中,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切实感受到漂泊、孤寂、离愁和思念之情。“烛火”、“不忍苛责我”,把“烛火”当成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感,突出此刻人的孤单和愁苦。再如:《麦芽糖》中的“麦田弯腰低头,在垂钓温柔”,《东风破》中的“枫叶将故事染,结局我看透”,《青花瓷》中的“月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菊花台》中的“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等,都是运了拟人的修辞格,使语言表达具体化,形象化。 3 排比指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字数不一定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美,并增强表达力度。例如:
《小小》中,“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的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三个句法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在一起,共同表达童年的天真无邪之意,使“青梅竹马”的概念更加清晰明了,使句子感染力增强。再如:《青花瓷》中,“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
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 “惹”的意象。 4 夸张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龙拳》中,“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把人的能力夸张到无限大,可以翻天覆地,移动山河,表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再如《千年之恋》“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因思念而起的牵挂,纠缠千万年,很好的呼应了歌词的名称,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牵挂思念的时间之长。再如《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 “天青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5 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叫做映衬。如:《花恋蝶》“你细腻触摸有他的一切,我在你周围你没感觉”,在这里用一方的“拥有一切”来映衬另一方什么也没有,突出另一方不被重视的失落与痛苦。《祥龙十八掌》中“把懦弱炼成了炉火”,以“懦弱”映衬“炉火”,突出“炉火”的强壮,使人深切的感受到由弱变强的过程。 6 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如:《祥龙十八掌》“打倒烦恼,攻下忧愁”,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属于正对。这样使歌词显得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富于节奏美。再如:《双截棍》中的“耳濡、目染”与《祭魂酒》中的“断壁、残垣”,属于句中对,也就是句子中前摘要方文山在当今歌词创作领域的成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个,他创作的歌词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的shenbian
小兔运南瓜浪潮,对流行歌坛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方文山《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一书中收录的部分歌词进行了语言层面的分析,发现他在创作歌词时主要运用了修辞格、韵律和谐、超常搭配
,锤炼字词、化用诗句等语言技巧。关键词:修辞格韵律超常搭配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浅析方文山歌词中的语言技巧石兴慧 193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 No.5 艺术空间后两个词自为对偶。使用对偶,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 7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这种修辞格在方文山的歌词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菊花台》中“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 混淆一起,却偏又自然深刻,使人感到,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掉,远去。哀伤而又动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堪称绝句。此外还有“有一种塌塌米的稻香叫禅”用了嗅觉和知觉的通感,“枫叶将故事染”用了视觉和动觉的通感,“在硝烟中想起冰棒汽水的味道”用了嗅觉和视觉的通感;“我灌溉原则”、“把音乐收割”等都用了通感的修辞格。 8 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也叫联珠。如《黄金甲》:“ 情感漂泊,漂泊一世如我……千军万马万马,万马奔腾那骨肉相残如错”,通过使用顶真手法使句子结构显得紧凑,而三个“万马”更显出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二追求韵律和谐,语言严整有序方文山创作的歌词都押韵,音节匀称整齐,有节奏感,使人感到韵律的回环美,给人以
艺术的享受。如:《青花瓷》中,先以“淡、妆、然、半、藏、放”为韵脚,押“an 或ang”韵,后以“你、里、比、意、底、密、地”等为韵脚,押“i”韵。《菊花台》中,以“伤、往、霜、望、窗、乱、香、样、”等为韵脚,押“ang”韵。《上海一九四三》中,以“上、安、缸、满、窗、墙、漫”等为韵脚,押“ang 或an”韵。《青花瓷》中用了两个韵,使歌词音律富有变化,《菊花台》和《上海一九四三》中,用了通韵的手法,即 “an 和ang”主要元音相同,可以通用,使发音变化自然。其他歌词中也都押韵,其中“an 或ang”韵最为常见。不难看出,方文山在歌词创作过程中,力求达到韵脚和谐,使歌词既严密整齐又富有变化,体现出诗一般的美感。三超常搭配,语言新颖丰富方文山大胆突破词与词的常规搭配,把按照常规逻辑思维并不能搭配的词语搭配在一起,或者改变词语组合的常规线性排列,给人一种新奇感。概括起来这种超常规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与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搭配在方文山的歌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