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关注  精彩课堂
—《北京的春节》课例评析陈晓薇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选文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南方的学
生来说,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鸭头春水浓如。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生活是唤起学生真实情感体验最好的老师。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体验情感便是本课教学的宗旨。
四、课例片段
一、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情
境,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
(片段一)
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幻灯片播放与春节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重新回味过年的喜庆的氛围,问同学们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老师和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一些资料。)
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老舍爷爷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评析:安排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畅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体现着浓厚的兴趣,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孩子们兴趣盎然交谈,让我欣喜的同时,也让我感触颇深:充分预习之重要。)
二、激活思维,关注学生的互动
一般来讲,学生互动式的学习往往是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讨论交流中的的问题也均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这种互动对每一个参与者的要求都是较高的。为了保证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活泼有效地“动”起来。教师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和规律性的东西,为学生做一些巧妙的铺垫和适时的引领。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深入到某些需要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学生里面去,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激活学生思维。
(片段二)
师:接着,我们研讨的问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详细写的是什么日子?哪里写得好,请做批注,最后和小组的成员交流各自的见解。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宝宝睡觉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师:开始吧。
师:如果觉得自己思考好了,你们整个组可以到一块儿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生:这几句写得最好: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因为从这儿可以看出,那这农业展览会是品种多,然后还要品种全。所以那个粥充分体现了品种多…… 
生:我还从“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说话风趣幽默。
师:他回答得特别精彩。还有吗?刚才他们发现的句子当中,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你说说看,或者你有新的发现。
生:腊七腊八,冻死寒卧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因为老舍先生引用了一个俗语,(师:很好。)让大家清楚地明白,腊七腊八能把寒鸦给冻死。
生:第一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这一句老舍先生写出了他对春节的盼望。
生:到年底……(生读句子。)老舍先生写得又有又有味,我看了之后都直流口水。 
师:我非常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感受。 
 (评析:让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自主对话,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这
一“让”,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生本课堂的理念所有的理念必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是生动的,有活力的,才能使学生受益,否则就是灰的、空洞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作者语言的精妙安排英语。) 
三、对比研读,关注学生的发言
课堂上安排学生发言,是教师检验学习效果,了解学习动态,加强学习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教与练的重要凭借。教师要认真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深入分析其所讲是否准确、全面,同时还要引导大家来评议,并在把握其学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或纠正错误,或提示要点,或指明学路。
(片段三)
师:同学们,除夕这一天是过年当中令我们最兴奋的一天了,在这一天,北京人又有哪些风俗呢?另外和我们南方人的风俗有哪些差异?
    生:(读有关段落)
    生1:“除夕这一天,北京人喜欢贴上红对联,贴上各的年画,这一天要做年菜”这和我们家也是一样的。
    生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也和我们一样。
    师:过年过节,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有谁知道?
    生3:其实“年”是一种怪兽,人们过年穿红的,贴红的,放鞭炮,就是为了赶走怪兽。
    (在这里,学生还把“年的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课前我也查过很多关于“年”的资料,众说风云,不管学生讲得对错与否也不重要,作为一个插曲,还可以激发大家的兴趣)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还真是丰富。的确,北京的除夕夜真是太热闹了,小朋友还要守岁呢,除夕之夜,你们守岁了吗?谁知道,为什么要“守岁”呢?
    生4:除夕之夜,我们一般是观看《春节晚会》,也相当于守岁吧。我知道“守岁”可以让父母亲和老人长寿。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文中有句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
吃团圆饭”,这一天你们家都团圆了吗?你有什么想法?
(上到这里,学生便说开了,开始说团圆桌上有多少人,团圆桌上有多少菜,谁的哥哥又从哪里回来了,谁的叔叔过年又买回了什么……好生热闹。)
    师:相信大家意犹未尽,留到下课再说吧。北京的除夕和我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讲究团圆,我们不管吃得多好,穿得多漂亮,最高兴的还是一家子团团圆圆,其乐融融。谁能通过朗读体现除夕的热闹呢?代表爱情的花
(评析: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学生自己的春节生活和我们当地风土人情,让学生边说边感悟,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关注点引向熟悉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启了心扉,打开了学生言语表达之门,同时也悄然接近了文本,为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做了良好的铺垫 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局域网电脑上网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