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如何从古诗文中积累并表达写作素材的研究
【摘要】本次研究以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的古诗文中积累表达写作素材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素材积累-习作实操”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挖掘写作素材,并能准确运用。同时,探寻古诗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进行整合教学,改变学生缺乏素材、空洞乏味、用材不当的写作现状,使高中学生的议论水平与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古诗文 素材积累表达
高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古诗文篇目中都渗透着具体的道德规范、文化素养、核心价值,其中的传统文化必须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学会挖掘提炼,进而弘扬。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在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给作文提质增效是老师们都应思考的问题,也是困难所在。如何改变学生缺乏素材、用材不当、空洞乏味的写作现状,使高中学生的议论水平与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构筑学生坚实的人文底蕴,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高中语文的重点关注内容。聚焦当前形势,我结合这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下高中生从古诗文中积累并表达写作素材的方法。
一、精选统编教材作品,摘抄积累课内素材
我精选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文言文,利用教辅阳光课堂上每课后面的“素材积累”板块,通过布置周末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积累本上摘抄1-2个。如果让学生一直这样机械性地摘抄,不加以思考,大部分学生依然会出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素材和主题不相符等问题。教师要做的不仅是给学生课内素材,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分析这些素材,明白这些素材可以运用于哪些角度的习作,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摘抄、分析、圈点批画的习惯。所以,第一二周先让学生摘抄阳光课堂上的素材,转周周一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这段素材可以运用于什么角度的习作。
人生得意须比如:语文必修上阳光课堂第55页《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后面的素材积累是这样写的:
中国唢呐十大名曲
李白知道仕途的艰难,也知道自然山川可以阻挡前进的脚步,但是无论“行路难”还是“蜀道难”,都没有阻挡住李白的脚步。他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这是怎样的智慧和怎样的抱负!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总是与祖国生死相依,与人民呼吸相通的。无论何时何地,杜甫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人民的疾苦。
节能降耗工作总结
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的优秀传统,他奉献深情的歌颂和衷心的赞美;对于残害人民的蟊贼、祸国殃民的统治者,他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愤怒的鞭挞。顺遂时,他不会沉醉于安富尊荣;贫贱时,他不会沉沦于一己辛酸。
课堂上,先让学生通读素材,然后带领学生一起逐字逐句逐段出可以凸显习作角度或主题的关键词、句,同时进行圈点批画(如上文所示),并在旁边标注好这段素材的适用角度。
比如:上面这段素材可以适用于的角度有:人生的困难、挫折,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从容乐观,克服困难的勇气、智慧,抱负、理想,爱国情怀,爱憎分明,淡泊名利,不消沉、不颓废等等。
在进行了两到三次这样手把手的训练之后,大部分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摘抄、分析、批注了,然而毕竟语文课时有限,所以后期的作文素材摘抄、分析、批注就留作周末作业,周一的时候检查学生们的这项作业是否完成即可,没有完成的督促他们完成。学生们把平时积累的这些素材做好留存,等待第一次习作的时候拿出来使用。
瓷器收藏
二、以习作课为主阵地,筛选并准确运用素材
在布置第一次摘抄的时候就让学生明确摘抄的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习作中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并且把积累素材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习惯,为高考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要求将积累的课内素材全部保管好,整理好。在第一次习作课之前,提前告知学生习作的时间,目的是在习作之前,让他们再一次浏览这一个月以来积累的素材,并且熟悉积累的是哪些角度的素材。在习作课伊始,要求学生把整理的素材放在桌角,课堂上老师将作文材料呈现出来,让学生试着审题,尝试着在作文材料中到关键词,明确作文立意角度,同时教师适时点拨。
比如,我们第一次的习作材料是这样的:竹子的成长历程: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30厘米。于是总有人埋怨它不争气、生长太慢,却忽视它在这四年中,地下盘根错节,拓展了几十平方米疆域的事实。而其一旦爆发,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却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让人感叹的是,有多少人能熬过地面四年短短的30厘米,而收获这长长的二十米?
从毛竹的生长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左右。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先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毛竹的成长历程的相关描述:“毛竹在生长的前四年……地面部分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再让学生关注任务驱动问题:从毛竹的生长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然后让学生思考毛竹的成长历程带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说出:毛竹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要经历前四年的刻苦隐忍。同时,要求学生把思路打开,由毛竹联想到人:我们每一个人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像毛竹一样,经历之前隐忍的四年,即使别人不理解,也要坚持下去,很多人正是因为熬不过前几年的困难,所以无法获得最后的成功。总之,在点拨如何立意时,一定要把握这个中心点,在中心点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内容,再进行适量的深度阐发,但不能脱离材料中心点,以防作文跑题。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得出这则材料的立意:
(1)茁壮成长必须夯实基础;
(2)积蓄力量是成功的前提;
(3)扎实积累,打好基础,厚积才能薄发;
台语歌手(4)成长需要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成长。
在完成了以上立意思考之后,还要穿插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结构。因为这是学生们升入高中之后写的第一篇议论文,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议论文是什么,结构是怎样的,所以,应该多花一些时间给同学们讲明白,才能进行后面的写作环节。学生们就可以结合前面的立意,对自己所积累的素材进行整合筛选了,看看哪些素材可以用,在他们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点拨,期间,老师的语言一定是正面鼓励,一定不能打击学生。
通过评阅,发现第一次习作大部分学生是有素材可用的,然而,除此之外,也发现了素材运用方面的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将积累的素材大段抄写在某一段中,导致素材不简练,进而造成文章结构不合理;将积累的某一个素材直接照搬到作文本上,导致素材运用不准确,不符合主题(因为某一个素材可以运用于多个角度,所以真正想用某一个素材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时候,还是要把这个素材稍微做一个变通,灵活运用,突出能扣住本篇习作立意的角度来论证);学生们不会主动深度思考挖掘内涵,素材千篇一律。以上诸多问题也正是后面每一次习作课上老师要逐个引导、解决的问题。
因地制宜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