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散文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主要是杂文创作)—短小精悍的社
会文明批评。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化传统”。
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作家:
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彩浓厚的急就章。对于文化痼疾,社会时弊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1927年《野草》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这个作家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到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出一条发展轨迹。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
(二)语丝文体(语丝派)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作家体。这一体不同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只是一个由《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仁团体,但其影响却能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社团相提并论,而且这个刊物坚持的时间很长。《语丝》周刊从24年11月17日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停刊,是极少数长寿刊物之一。它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任主编,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章依萍、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另外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如郁达夫、朱自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从成员的构成看,语丝同仁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艺术主张方面都不很一致,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近,即提倡自由
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语丝作家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
虚伪的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在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作家形成了共有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作“语丝文体”。
语丝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周作人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家。
其作品: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
(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于抗争小品文之外,又分出闲适,青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
1 周作人
(1)“美文”。1921年6月发表《美文》,将欧洲文学中“美文”概念引入中国。
(2)“言志”(闲谈体,闲话风)
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舒徐自如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3)“文抄公体”30,40年代公司简介文案
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仍有不少出产,但闲谈式的作品少了,他试验一种“文抄公体”的散文——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4)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
①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
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却又无“卖智与玄学”之嫌,并自有亲切,通达的风致。
②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掺杂着几分忧郁,惆怅的苦味。
③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冲淡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并且简素质朴,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庄谐并出,自有一种含蓄耐读的“简单味”。
④恬淡自然,真率亲切,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乡之恋。
(5)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浮躁凌厉”的——多收入《谈龙集》《谈虎集》。
②“冲淡平和”的——其散文的主体。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
上课的英语单词
周作人的“美文”带动了一介“闲话风”气候的形成。
2 其他作家
(1)俞平伯
《杂拌儿》《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
(2)钟敬文
《荔枝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情思清朗。
(3)冯文炳
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补充:
言志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周作人,朱自清,冰心,俞平伯,钟敬文,废名,丰子恺,林语堂,梁实秋,梁遇春,钱钟书等。
“美文”的提出者——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散文均可以“美文”相称(即“美文”概念的积极实践者。)
(四)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
文研会作家散文:朱自清,冰心,许地山,叶圣陶,夏丏尊,瞿秋白(另外:钱理版本将丰子恺,梁遇春,郑振铎,茅盾也列入其中)。
钱理:文研会的散文作家还有擅写散文诗的王统照,以感伤书信体散文赢得读者的庐隐,以及属于乡土文学派的鲁彦,蹇先艾等。
1 冰心
“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①空灵清丽的风致
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山与海的对比。
②文体的自觉追求
“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 朱自清
在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的大家,其抒情散文是公认的现代散文与现代汉语的楷模。散文集《背影》,诗文合集《踪迹》等。你们我们他们
(1)朱自清散文:
①以事传情类《背影》《给亡妇》
②借景抒情类《荷塘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
(2)朱自清散文创作特:
①感情真挚醇朴。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
儿女之情等。如《背影》中父亲的深情,《给亡妇》中悼妻与自忏之情,《荷塘月》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
②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
到作者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田田的荷叶,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③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彩感觉敏锐。
④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音袅袅。
⑤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⑥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如《背影》
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荷塘月》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⑦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
香炸薯条
富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荷塘月》里的26个叠词,颇有听觉的美感。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3)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1,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尤其是像以至情为特的《背影》,以诗情画意为特的《荷塘月》等,是中国
现代散文中的名篇,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2, 朱自清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证明白话文也能写出漂亮的"美文",巩固了文学革命的胜利成果.
九仙山风景区
3其他作家
炽热的反帝激愤,急雨般节奏。
《藕与莼菜》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
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
《山中杂记》真率、俊逸。
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
《宿莽》集旅日散文,低沉格调。《叩门》《雾》《卖豆腐的哨子》
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
(五)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1 郁达夫
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因这激愤而生的苦闷、无聊、自怜,乃至自暴自弃、自虐自残,都有着个性解放,离经叛道的性质,带有时代病的感伤。)
《归航》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
《还乡》《还乡记》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
《一个人在途上》感人肺腑的至情。
缺点:自怜自哀过甚,不免流于颓废。文中夹杂一些情描写。其散文有时支离散漫,缺乏节制,不讲究章法,质量上不平衡。
2 郭沫若
大学生党员自我评价《月蚀》《卖书》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
《路畔的蔷薇》青春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
(六)新月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①徐志摩
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
《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动。繁复华丽。
②陈西滢